加强文化建设,借力文化育人
2021-03-16毛道生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碰撞和融合的逐渐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交互和激荡的共生共建过程。
专栏 教育信使
栏主 毛道生
MAODAOSHENG
成都七中副校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教育哲学、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等
著有《教育,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文化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巨大教育功能。学校是一个文化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根和魂,决定学校办学的品质与活力。李政涛教授认为,高品质学校建设要实现从实践自信走向经验自觉的自我觉醒,以及从个性经验走向共性知识的功能实现。学校文化建设是这个功能实现的前提与关键。学校文化具有行为导向、陶冶激励、启迪智慧、规范约束、团结凝聚、向外辐射与娱乐等功能,是学校教育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在办学诸要素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高品质学校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文化建设,借力文化育人。
立德树人来铸魂
学校文化是一个体系,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目标、培养目标、育人模式、教风、校风、教学思想、德育思想、校园文化、教师行为文化、学生行为文化,等等。高品质学校建设,需要有体系完备、层次分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主线,也是高品质学校文化体系的灵魂。
在社会主义中国,学校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治校和党建育人,从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铸就思想之魂,强健精神之力,让生命在阳光下蓄能。高品质学校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旗帜和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作为重点,把生涯教育、研学旅行、自主管理、习惯养成、垃圾分类教育等作为突破点,构建学校“立德树人”体系。
生命立场来筑基
学校是一个生命场,也是一个文化场,“有人味”是高品质学校在情感维度上的文化标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课程实施日常监督,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超标教学、违规统考、考试排名和不履行教学责任等行为。”这表面上是规范办学所需,其本质是在“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指导下所做的政策支撑。高品质学校秉持生命立场,创造最适宜师生发展的教育,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
教育是养育生命的事业,是“人之为人”的生命生长过程,生长教育坚持教育的生命立场,尊重生命价值,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成就生命意义。叶澜认为,“教育要先读‘懂’人”,“只有研究透学生,把握住学生的成长状态,才能做‘人师’”。生命充满了谜团,养育生命的教育实践就是一场生命探险活动,教师要以探秘的姿态去解开学生的生命密码,才能以学定教,才能实施个性化和人性化教育。生命立场的教育,注重三大策略:读懂学生,理解生命;文化立心,润泽生命;素质教育,发展生命。
多元融合来创生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文化”,而不等同于“校长的思想”。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碰撞和融合并逐渐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交互和激荡的共生共建过程。高品质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方式,既要发挥校长的引领和决策作用,又要激活教职员工的参与性和创造力,还要汲取家长和学生的朴素思想和真挚追求。
学校文化还是一个动态生成、逐步丰富的建构过程,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是流变的,文化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实现自我生长与升级,封闭保守和一成不变的文化必然走向衰落,甚至死亡。教育作为传承、传播和创造文化的重要手段,必然具有文化流变性,学校文化也不例外。如果已有文化存在僵化、保守、过时的问题,则必须大胆创新,以创新来促进发展。当然,学校文化也不是变得越多越好,变得越快越好,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真正有见识、有定力、有胸襟的校长,一定非常注重对学校原有文化的扬弃,非常注重对学校已有文化的坚守。
内化于心来扎根
文化具有引领性、潜在性、全面性和长效性等特点,能深入人的灵魂和精神,从而具有生命力。高品质学校在文化建设时注重扎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内核,“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让文化“生根”的方式也有很多,如展示、宣示、示范、对话,等等。基于教师专业生活现场的“对话”,隐含着价值选择、思维启迪、观点碰撞等过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是文化生根的重要方式。
对话包括干群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自我对话等,具有常态化、多维化、多向化和深度化等特点。对话的形式多样,如读书分享会、教育沙龙、干部深入课堂和教研活动、学习汇报会、经验分享会、主题教研会、“校长约你面对面”,等等。想方设法“把话筒交给老师”,即“凡是有会就要有教师的经验分享”,让老师们在对话和表达中理解、践行和呈现学校文化,可以大大地推进学校文化的“生根”。
生动形象来宣扬
学校文化以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三风一训”(校风、教风、学风、校训)、校歌、校旗、校徽、校园名言等形式呈现于外。学校文化外化表达的方式很多,利用官网、微信等现代媒体对外宣传,利用橱窗、墙画、校史陈列馆、画册等传统媒体持续宣讲,利用升旗仪式、集会呼号、新生入学教育方式直接告知,等等。高品质学校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宣讲,让广大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熟知、熟记,在反复宣扬和持续熏陶下,逐渐认同和协同传扬,塑造学校的文化品牌形象。
由于学校文化具有凝练性和内涵性,是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深刻的道理,用最浅显的语言传递最深奥的思想,因此无法直接展示其深刻内涵、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等,这就需要学校作出诠释和说明。另外,要防止空洞说教和生硬释义,要结合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生活等具体事件和决策依据去讲,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学校文化是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空间、每一个人物身上的,指引着学校发展,滋养着师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