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双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有所作为

2021-03-16王艳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学区管理中心

未来教育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艳/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学区管理中心

2021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双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可见,无论是“双减”还是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的“五项管理”文件,其实质最终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回归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诸多研究表明,过重的学业负担,占用学生课外活动和睡眠休息时间,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更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给学生带来焦虑、厌学以及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和其他消极心理体验。因此,面对“双减”大环境,中小学校在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疏解压力,助力“双减”工作更好地落地。这就需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结合减负要求,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针对学校减负提质的具体干预和调适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减负”,为学业“提质”增加心理动力。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服务学校减负工作,核心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需要回应“双减”政策要求,回应学生、学校负担状况,回归立德树人主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群体特性和个体差异因需施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双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重点关注全体学生的减负认知,从思想上为学生减负

面对新时代,关注中小学生的负担感受,用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学习,降低学习焦虑和心理压力,是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和领域。“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学习负担是指学生在当前学习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以及通过学习任务与考试评价引发的压力体验。[1]可以看出,学习负担的实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外在的、客观的时间花费和精力消耗;另一部分由学生过多的时间投入、精力消耗以及外在考试评价等引发的压力体验,是一种内在的、负向的心理感受。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而言,如何帮助全体学生正确认知学习负担,引导学生有效应对负向心理感受、缓解学习压力,这正是心理健康教师服务“双减”工作的特殊价值之所在。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正视学习压力的客观存在性,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负担、学习负担产生的根源以及怎样正确面对压力和负担等,这些都是“双减”背景下需要重点向学生宣传和引导的理念、内容。对此,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结合“双减”工作要求,首先解决学生的负担认知问题,让学生对学习负担有正确科学的认识,防止偏听偏信。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选取有关学习负担认知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宣讲,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负担的来源和表现,区分客观压力与主观负担感受的关系,学习掌握常用减压调试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以正确的观念看待学习和竞争,以从容的姿态应对学习和挑战。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和学校各种平台,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业任务的轻重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目的,剖析负担的来源,评估自身压力状况,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减压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的减负认知,关注的是全体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减负。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减负”专题教育,精选内容素材,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生动的活动体验和入情入理的透彻分析,聚焦全体学生的基本需要,开展负担原理与通识调适方式培训。引导全体学生调节身心,释放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了解学习压力的客观性和减压思路,学习掌握基本的减压调适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凸显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坚韧品格,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正确认识学习价值和过程的基础上减轻主观负担感受。

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需要回应“双减”政策要求,回应学生、学校负担状况,回归立德树人主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群体特性和个体差异因需施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双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充分满足部分学生的减压需要,具体指导分层分类减压方法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因素也有所区别。为此,学校减负行动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体能力、学习环境情况等因素进行分层分类,关注他们的需求,提升不同学段学生群体的心理品质,为减负提质提供正向的心理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方案,以提高减负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分年级确定减负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在减负政策的强力推动下,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开展面向全体的入学适应问题和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引导,从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培养以及与学习伙伴的正确交往方式入手,缓解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焦虑,帮助他们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而缓解心理压力,达到减压的目的。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引导,比如课前怎么预习、上课如何听讲,有不懂的地方怎么及时找老师或同学弄明白等,重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过程中过多的低效行为和额外时间花费,从客观上做好减负。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则更多注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以及缓解压力的技巧。比如,引导他们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梳理学习内容,指导他们学会复述、联想、意义关联等记忆策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学会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辅助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主客观角度实现减负。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要着力关注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不良学习情绪的处理以及青春期带来的各种生理、心理困扰和问题。初中高年级更多关注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以及与升学压力有关的内容和主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压力,掌握考试焦虑调节方法和压力缓解技巧,为学生减压提供技术支持。针对高中阶段学生,要从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的树立、抗压和耐挫能力的提升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人生规划和生涯发展选择,从思想信念角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生动力,从而减轻来自心理方面的主观负担感受。

二是在同一年级,也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分组开展减压培训。如在同一班级,由于学生性别、能力等差异,也会产生群体分化,使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简单的做法是,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状况,将其分为资优生、潜力生和潜力较大生三个群体,了解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负担来源和状况,采取不同指导方法。如对资优生,其负担可能更多来自过高的目标追求和过多的学习内容选择,对此要引导和帮助其在综合分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目标方向,对选学内容和活动参与做出有效取舍。对潜力较大的学生群体,则要更多地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学习基础,与学科教师配合,定制学习方案,选择适合的层级作业,使学习过程符合自身能力要求,一步一个脚印。

更深一步的分层分类指导,还可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借助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科学评估学生负担类型,将学生按学习负担的内涵本质,分为高投入高负担、高投入低负担、低投入高负担和低投入低负担等不同类型群体,然后结合不同负担类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行为表现,进行有效指导,科学减负。如对高投入高负担学生组,其共性是学生想学愿学,但可能存在方法低效等问题,所以教师要重在方法的引领;而对低投入高负担学生组,则要更多关注其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教师可通过群体互助、个体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内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动机激发的活动,使学生逐渐确立人生价值目标,愿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三是在服务减负时,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密切配合学科教师,特别是在创新性作业设计、活动实践作业内容方面,积极利用心理健康常用的放松体验活动,创设形成一些可供学科教师选择的活动作业,在学习之余,用于学生减压放松。另外,心理健康教师还可以与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设综合育人的实践场域。如通过举办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展示,开展同伴交往故事分享,组织体验式学习、运动治疗、园艺放松、团体素质拓展活动等减压放松方式,活跃学生校园生活内容、增添学习体验乐趣,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发展,最终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实现有效减负。

聚焦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实施减压方面的个性化指导与系统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原则”,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家庭环境、生活背景、性格能力、竞争压力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其学业负担的来源和表现差异也比较大。为此,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及时关注学生个性化问题和需要,为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减压指导和心理干预。个性化指导指向专题问题的专业化解决,如面向个别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厌学、焦虑过度等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及时关注,提供特殊帮扶,助力学生走出困境。

为此,心理健康老师要重点关注班里那些学业负担感受过重的学生个体,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观察其行为变化,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减压调适和学习指导方案。如对一些长期努力学习但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注,通过心理倾诉、谈心共情、学习方法分析、走访咨询学科老师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行为,剖析学习问题,设定合理学习目标,并引导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指导方案,使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能够有所改善。同时,引导同学之间开展同伴互助和朋辈帮扶,提升学生个体的减负互助与自助能力。

除了师生之间的个别减压指导外,对于有些因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学习负担过重的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教师也需要积极开展针对个别学生家长的个体访谈,了解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父母期待等,通过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形成家校共育链,助力学生个体更好地减压,健康学习。为此,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协商建立共同减负的干预系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民主、宽松的大环境。当然,实现家校减负干预系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育人责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面对时代变化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唯有积极探索,敢于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才能在不断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可以说,挑战和问题也是心理健康教师今后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

总之,面对“双减”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要在开展原有心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按需“配餐”,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方式、团体辅导、个别指导等多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正确认知面对负担、以科学方法有效学习,用高质量的学习过程真正助力“减负”提质。

另外,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全体教师的压力问题,面对“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新形势、新要求,积极了解教师压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通过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定期组织教师心理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观测和疏导工作,探索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创新方式和途径,为教师群体降压赋能。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