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消防队伍实战化训练工作探索
2021-03-16李曙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灾害事故也越发复杂和频繁,新时期的消防队伍作为一支处置“全灾种”的先锋队伍,面临的危险系数远远高于其它救援队伍。近几年来从火灾、地震、洪水等较大的灾害事故现场,出警最快,处置最久,与受困人员接触最多的就是消防队伍,可以说消防队伍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救世主”、“活菩萨”。但消防队伍在救援过程中损失也是相当的惨痛。根据资料统计,在过去的5年间,全国消防队伍平均每年有很多因公或灭火救援英勇牺牲、光荣负伤的消防指战员,尤其2015年的“8.12”天津港事件造成近百名消防人员遇难。因此,在“全灾中,大应急”事故救援中,如何既能完成好应急救援任务,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救援过程中的伤亡,正是我们改革转隶后全体消防指战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在遇到灾害事故时,能立即准确判断出灾害事故的危险性和判断自身应对的能力,方能“百战不殆”。因此消防队伍只有在不断的从实战化训练中来获取更多的灾害事故应对方式,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标准,结合“训战一致”之一要求,从难从严在实战化训练模式和实战中锤炼“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能力,不断提升队伍实战打赢能力,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的神圣使命。笔者以自身已多年基层经验来求证实战化训练的必要性,及传统训练模式和实战化训练相比较所取的效果相比较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特撰此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队伍;六熟悉;实战化;模块化
一、实战化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消防基础工作有待打牢。辖区“六熟悉”是实战化训练的基础工作。六熟悉是实战化训练的基础。但部分基层指战员还是 “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加之由于战备执勤、会议贯彻、政治教育、业务训练等大量工作的开展,常年高负荷运转,真正能够用于熟悉演练的时间比较有限。即便是现在对熟悉演练的单位数量有所压减,“走马观花”看一遍,“人人去熟悉、人人未熟悉”的现象还是存在,熟悉演練工作不能结合辖区火灾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选择单位,不能根据岗位职责有针对性的规范每一名指战员的熟悉内容,不能从实战角度去考虑每一家单位应该熟悉什么内容。
2.实战化训练模式有待提高。随着现代化科技的日益更新,有部分指战员的组训观念传统,训练与实战脱节,“练为考、练为看”的现象还存在。当前的练兵、比武往往侧重一个方面的训练,单人单项目的比拼,考核的是单方面的业务技能;同时,整建制队站也存在实战化训练力度小,频次少,很少开展诸如高温、缺氧、有毒、泄漏、倒塌或爆炸等复杂情况下的实战演练和合成训练,训练的可变性、协同性和广泛性不强。虽然,近两年,在人员素质全面化和队伍实战化训练发展上虽然做出了一些探索,但仍然是不够全面且范围较窄,面对“全灾种、大应急”多种灾害的实战训练可以说仍处于空白状态的情况。
3.实战化模拟训练设施有待更新。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建设投入资金较大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各基层队站的训练设施较为单一,功能不完善,建设的消防设施也达不到实战化训练的应有要求。比如各基层队站的训练塔(冲锋塔),一直沿用着二十年前老的建设标准和模式,只能开展简单的登高射水和架梯救人这些简单的应用项目,无法适应和符合当前消防队伍开展扑救建筑火灾(高层建筑)的灭火战术训练要求,这就要求基层队站训练塔必须设有诸如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电梯、防排烟系统等与真正与高层建筑基本相对应的有关消防系统。但实际的建造却简化了相关功能,与高层建筑的实际和实战化训练内容不相符,也就减弱了实战化训练的作用。其主要原因还是受资金方面的原因的限制。
二、从难从严,突出训战一致的目标
如何开展好实战化训练,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平时按照作战方案进行实战化训练,战时由我主导并按作战方案打仗,这既是训练实力的体现,更是战斗精神的体现。训战一致既是对实战化训练提出的要求,也是实战化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
1.夯实灭火救援基础工作。
1.1完善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灭火与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执行扑救火灾与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重要依据,预案编制必须要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标准,贴近实战为目标,必须规范预案制定和熟悉演练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火灾与灾害事故发生后预案要能够切实有效起到辅导决策作用。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着眼最难、最复杂、最不利的情况,制定完善灭火和救援预案和跨区域增援方案,逐一明确力量调集、组织指挥、应急通信、战勤保障的程序和要求。并通过总结实战化训练情况经验,对照在预案中与实战情况不符的情况和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正,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2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实兵实地演练。各基层消防救援站结合辖区灾害情况特点和各类预案,经常性开展“高规格”、“大规模”、“全要素”综合实战拉动和演练,根据灾害事故特点,实景设置涵盖地高层建筑、大跨度厂房、化工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倒塌、地下建筑、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山岳救援、深井救助和交通事故救援等多项灭火和救援技术的科目实景实战训练,进一步提升基层指战员综合救援能力。
2.创新实战化训练模式
灭火救援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消防指战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还要能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变化和人员、装备、环境等诸多条件,综合运用体能、技能和“实战经验”进行果断地决策。因此,在练兵和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要遵循战训工作“基础化、专业化、实战化”的训练思路,要突出基本战术训练和关键课目的训练,根据抢救人命、扑灭火点、控制火势、抢救重要物资、保护重点部位等基本任务,设立训练课目,培养战术意识。要抓住灭火救援中现场侦查、复杂情况下救人、火场灭火剂供给、内功掩护、破拆、排烟、通信联络和利用建筑内部消费设施等基本手段,加大训练力度,按火场作战全过程进行训练,切实提升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和强化实战化的练兵体系,进一步提高指战员作战的行动效能,解决指战员在灭火救援中行动不快、配合不熟、措施不利等实际存在的问题。
2.1突出抓好岗位练兵。注重强化执勤人员的定岗定位和专业分训,重点围绕“干什么,练什么”,突出职能相符、按岗施训。要根据岗位练兵内容和灭火救援任务实际,强化各类执勤人员岗位奋迅和战斗合成组训。要按照不同兵龄、不同专业的体能、技能、理论达标标准和特勤队站、普通队站训练制订训练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干部、消防员、专职消防员训练档案。
2.2突出抓好科技练兵。要把现有技术装备的掌握与使用作为科技练兵的主训内容。以“五知一熟练”为目标,把理论学习与器材装备的熟悉、操场模拟训练、实战演练有机结合起来,以挖掘现有技术装备在灭火救援工作中的最大效能。同时,利用模拟训练设施开展实战化比武,突出抓好真火、烟热、车辆事故、化工装置、水域、地震、倒塌、深井灾害事故等实战环境下单兵的心理适应、个人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训练,采用真烟真火模拟各类灾情,创新实战化训练模式。
2.3突出抓好专业练兵。建设辖区重、难点单位事故处置专业队伍。根据辖区灭火救援重点或难点,分别组建适应辖区灾害特点的高层、地下、石油化工、城市综合体、水域、地震等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伍。紧紧围绕辖区主要灾害事故类型和特点,针对辖区火灾特点和重点保卫对象,联合辖区单位开展贴近实战需求的技战术训练。
3.加快模拟训练设施建设
本人于2019年7月2日至2019年7月12日,随总队考察组赴香港学习交流。借鉴香港消防培育消防人才的先进理念,探索建设区域实战化训练基地,使“1+4+X”模式发挥最大效能,打造一支攻坚克难、机智果敢、百战不殆的优秀人才队伍,以适应当前高难度、高危险、高效率灭火战斗和应急救援的需要。
3.1分级建设实战化训练基地。支队级训练基地要瞄准“全灾种”、“大应急”职能需要,要按照任务需求科学规划、错位发展、体现特色、分片兴建,建设层次化的运作体系,实现由“操场单一化”向“基地模擬化”和“设施模块化”转变。支队级训练基地可以结合辖区特点,设置相关训练设施,开展基层队站业务走训、轮训工作。同时,依托支队级训练基地开展预提班长培训工作、攻坚组集训、新招录“火焰蓝”消防员分训工作、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集中培训工作、全员岗位练兵集训工作等。
3.2实现模拟化和模块化整合。支队各队站模拟训练场地和模块化训练设施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化零为整的方式,指导基层队站立足区域灾害事故特点和可调用应急救援资源,积极组织各基层队站开展“一队一专”活动,深入研究实战化灭火救援技战术训练新课题和装备革新,做到了“一地一特色,一队一专长”。结合各基层队站辖区灾害事故类型和特点,配备一般火灾模拟现场、烟热训练室、综合训练塔、储油储气罐灭火训练场、交通事故救援训练场、建筑物倒塌和深井救援训练场和设施,模拟燃烧、烟热、破拆、救助、指挥、评估等功能;也可以利用各基层队站模拟化训练场地和模块化训练设施开展交叉走训,通过“教学相长”将“一队一专”成果、实战化训练经验及时向全体指战员传经送宝、转化应用,快速、有效提升消防队伍专业处置能力。各队站实战化特色专项训练将会作为支队级训练基地培训的有力补充,目前支队多个基层队站立足辖区特点和中队特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1.松江站——器材革新的“孵化器”。2.车墩站——破拆救助的“实训园” 3.泖港站——烟热训练的“模拟区”4.广富林站——水域救援的“训练场”5.佘山站——山岳抢险的“实战地”6.勤务站——信息通讯的“保障处”。各队站特色专项训练可以作为各兄弟单位的经验参考。
3.3逐步改造基层队站训练塔。当前的基层队站的训练塔已不能满足日常开展实战化的需要。应当逐步改造升级队站训练塔,使其具备初级供水、排烟、破拆和自动喷水系统等功能以满足日常实战训练需求,拓展营区内训练场地功能,实现由单一的体技能训练功能向常规灭火救援技能、战法训练及心理拓展训练等多功能方向转变。
3.4充分应用科技手段。支队级训练基地要积极深度探索“互联网+培训”思路,引入消防救援实战训练可视化系统和“VR”虚拟现实系统,通过全程记录指战员训练中的各类数据参数,现场还原实训场景,实现训练全过程反馈总结。依托支队级训练基地,探索建立灾害事故科学研究中心,重点研究灾害起因、模拟灾害实验,使受训者更直观、深刻理解灾害事故的发展规律,为灭火救援实战化训练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尝试搭建战术训练沙盘模型,配以商场、电影院、酒店、医院、学校等各种消防重点单位模型和可活动的消防车仿真模型,可以开展大规模灾害事故的想定战术演练及模拟火灾扑救,由电脑、投影仪、音箱构成的电教系统可以现场播放战术教材、火灾现场录像或灭火预案等资料,在提高战术指挥、增强灭火战斗力等方面发挥辅助作用。
三、结束语
加快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设既是改革转隶后消防队伍应对新形势、履行新使命的需要,也是回应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全体消防指战员必须始终坚持常思战、勤谋战、精研战、严备战、苦练战、能善战的“实战实训”导向和“训战一致”的目标,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全体指战员实战能力,才能确保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才能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新形势、新任务的时代需要。
参考资料:
[1]边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9
[2]周继臣.灭火救援作战行动中的安全分析[J]. 灭火与应急救援,2015(6):29-31.
[2]赵鹏.消防基础理论[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4.
作者简介:李曙光,(1984年10月)、男、汉、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就任于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消防救援站站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3164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