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接二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03-16刘莉莉褚有众
刘莉莉 褚有众
摘要:为深入贯彻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战略目标,河南工学院瞄准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三接二融”現代产业学院建设,以期为制造强省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制造强省;产教融合;三接二融;现代产业学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创新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历史方位。时代呼唤创新工程教育,呼唤培养大批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改革正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作为应用型大学,河南工学院在工学结合中诞生、在校企合作中发展壮大,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河南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就业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等荣誉。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更加突出企业的教育实体作用,构建更加紧密、协同、灵活的体制机制,学校树立新工科“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教育理念,以“三接二融”模式深化现代产业学院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产教联动机制,重构教学组织新模式,激发校企合作活力,从而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新实体,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对接。
一、“三对接”构建体制机制
河南工学院树立“五新”“六问”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构建“三对接”体制机制,即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群、对接学科专业群特色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对接现代产业学院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建立校院两级校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院长”负责制、校企双师教师团队。
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董事单位负责人、各二级院部负责人及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是学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决策机构,负责现代产业学院的整体规划和战略研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学院部、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组成,行使现代产业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现代产业学院实行“双院长”负责制,设产业院长和执行院长各1名,产业院长原则上由参与双方友好协商或最大出资方担任,执行院长原则上由教学院部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具体执行工作。校企双师教学团队要求每个现代产业学院教学团队中来自企业的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从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工程实践教育能力。
河南工学院围绕河南省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万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和万亿级电缆行业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别与卫华集团、远东电缆、宏发股份集团等30多家企业协同共建了先进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电缆现代产业学院、智慧电气现代产业学院、鸿蒙生态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学院、信息通信现代产业学院、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京东智能供应链现代产业学院、语言服务现代产业学院以及现代设计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共建共管原则,围绕专业、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师资培养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方面,以校企协同共建、共管、共创、共育、共担推动信息、人才、技术和资源共享,打造互惠共赢的产教协同新生态。
二、“二融合”重构教学组织新模式
河南工学院创新构建“二融合”教学组织新模式,即学科交叉融合、校企深度融合。“二融合”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班级、场所等教学形态,重构了跨学科、跨院部、跨校企的教学组织新模式,突出教学新组织、专业新建设、课程新内容,呈现出更具活力、创新发展的教学新形态。
(一)教学新组织
将传统的以学科专业背景为依托的基层教学组织,重构为多学科融合、校企融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组成的教学新组织。目前,学校成立的10个现代产业学院师资队伍达937人,其中交叉学科教师174人,占比达18.57%;来自企业教师617人,占比达65.85%;“双师”“双能”型教师782人,占比达83.46%。
(二)专业新建设
坚持学科交叉和校企融合理念,实施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对接产业行业、跨学科协同开发课程。目前,学校10个现代产业学院涉及的28个本科专业全部实施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个专业融合12个其他学科,除每个专业主干学科,所有交叉学科的课程学分不低于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10%。
(三)课程新内容
聚焦产业发展校企协同重构课程新内容。围绕企业关键技术或共性技术问题开发跨学科交叉课程,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工程教育改造,使课程项目化、项目课程化;对标真实生产环境,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对于工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遵循与敬畏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学校10个现代产业学院重构符合产业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校企合作课程131门。其中,“四年进阶”创新课程62门,来自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科技攻关、技术改造、转型升级、产品创新等方面的项目612个。
三、“三接二融”现代产业学院改革显成效河南工学院“三接二融”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改革实施以来,校企联动更加紧密,学生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高。
(一)学生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河南工学院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80%,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从90.60%提升至93.60%,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从62.52%提升至78.60%,毕业生岗位满意度由77.25%提升至93.28%,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由89.72%提升至91.94%。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以河南工学院电缆专业毕业生为例,在全国电缆企业中,该校95.79%的电缆专业毕业生处于技术研发、质量检验、管理等关键应用技术岗位;在河南省电缆企业中,80.01%的技术厂长为河南工学院的毕业生。“好就业、就业好”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增强
近三年来,河南工学院工科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擁有授权专利850多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占52.25%,作为第二发明人的占19.37%,如毕业生胡超强拥有授权专利89项,毕业生孙奇勋拥有专利18项并被评为中国发明家协会优秀会员,毕业生周兴邦的发明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学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921人次,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191项、2019年217项、2020年513项,2020年相比2019年增幅达136.00%,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人数超1万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学校获“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荣誉称号。
(三)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组建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人驻285家校企联合办学董事会董事单位,校企协同共建了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参与研制的“昆仑号”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完成1000吨箱梁首架,与河南氢锂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生物质产品线项目顺利投产,与卫华集团联合研发的起重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40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48项技术开发、转让合同,为企业提供了500多项技术咨询服务,转移转化26项专利成果,学校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十快”高校。
河南工学院在“三接二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作用,利用技术资源的迭代优势,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技术升级搭建课程体系,聚焦产品迭代更新教学内容;整合企业前沿资源,搭建基于真实生产流程的实训平台;瞄准产品升级,搭建产学研创科技攻关平台;通过“引企入教、施教于企”,构建工程背景深厚、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学校工程教育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河南省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制造强省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楼阳生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EB/OL].(2021-11-01).http://www.hnsjct.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xwtttiao/articlea9ae54141f0f4670acebf189601a052d.html.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10-21).https://www.henan.gov.cn/2021/10-21/2331340.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2020-08-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8/t20200820_479133.html.
[4]黄彬,姚宇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逻辑与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5]黄彬.现代产业学院知识协同生产与课程开发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1(5)
责编:初心
36045019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