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的管理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
2021-03-16张倩
张倩
摘要:本研究基于组织生态学相关理论,以管理会计专业为背景,从管理会计专业建设层面,分析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对管理会计专业理论及方法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影响,从管理会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分析管理会计与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并提出组织生态学视角的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路径,以期丰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为产教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组织生态学;管理会计;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对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搭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抓住机遇,优势互补,能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发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提出,要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笔者以组织生态学理论视角,阐述管理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发展,从而为丰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做出贡献,为产教融合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基础
(一)组织生态学相关理论
从组织个体生态学、组织生态系统生态学等视角分析,种内竞争、组织年龄、环境扰动、组织生存策略、种间竞争等因素都会对组织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密度依赖(Density independent).理论聚焦于环境因素对内部系统的选择和影响,资源分割(Resource partitioning)理论揭示了专业型组织、通用型组织生存策略的差异。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适应环境、谋求发展的策略上。在复杂多元的发展背景下,生态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要采取措施应对发展风险和衰退,进行生态位优化和生态位战略管理。笔者借助生态维度、生态位战略、组织生态链与生态网络等相关理论,分析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在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复杂系统与共生理论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认为,行为主体通过学习和交流产生适应性生存和发展策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直接涉及科技和经济两大复杂系统的互动关系。在均衡互利共生(Balanced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阶段,内在的协同演化更为细化,可以激发出大量的协同创新利益,实现多维创新要素(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在差异化多元共生单元主体(高校、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间的有效配置。
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现状特征
第一,体制。现行的科研评价制度仍然影响和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这一体制下,多发论文、多做项目、多出版论著仍然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关心其研究和论著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能够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无暇顾及其科研成果能否转化成生产力,能否实现产业化,是否能够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
第二,政策。多项政策的颁布实施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保障。然而,有些政策存在实施不到位的现象,加大了成果转化难度。此外,相关机构还应在经费管理、科研考核、转化效益、创新体制转型、转化收益分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政策,提供保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第三,机构。目前,成熟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仍然缺乏;创新支持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建设、为科技成果交流扩散服务的网络体系建设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形成规模,没有發挥出应有的作用,信息交流不畅,相关培训体系未覆盖到位。
第四,服务。职业院校和企业缺乏流畅的科研成果对接机制,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都难以获得专业、稳定的服务,研发创新活动与实际需求脱节,技术中试熟化环节薄弱,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第五,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应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知识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提高供给方的转移能力和需求方的吸收能力。职业教育应发挥培养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的作用,将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能力。
第六,经费。要想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商品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目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资金、创新资金来源单一,企业创新资金后期投人不足,自主创新的长期投入有着巨大的风险。
第七,利益与风险。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为解决知识产权冲突,明确成果归属,保证成果转化顺利完成,应完善与科研成果相关的收益分配和相关风险分担的制度。
三、管理会计专业与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逻辑
基于经济发展快速且趋于更加复杂的情沉况,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研究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
(一)管理会计专业建设层面
一是理论及方法发展。根据新增长理论,技术知识可以提高既定规模投入下的回报率,同时,知识本身可通过投资回报进行反哺式再投资,实现知识的增长。我国不断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的实用性,更好地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是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作为国家战略,为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匹配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科研开发。管理会计作为管理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和发展受企业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管理会计从以“人”为控制对象发展到研究组织个体与组织的关系,衍生出新的研究课题,研发成果试点应用于企业,将知识、成果、信息进行迁移推广,提升校企科技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区域经济发展层面
1.宏观层面:优化科技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思想,实现规划、引导和调控,在建设初期做好高水准科学规划,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对组织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过度竞争,建设多样化的、有竞争力的、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产业集群。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中引入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及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各创新主体的利益,规范市场竞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能够使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主体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投融资管理理论与方法助力畅通多元化资金渠道,打造专业、投融资平台,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保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多样、充分的来源渠道。
利用相关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以及相关商业大数据,采用管理会计中的预测模型、投资方案评价指标等对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成果价值评定困难问题。
2.微观层面:助企修炼内功
一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基于管理会计的系统分析方法,以公司战略作为整体框架,面向核心目标和目标利润,利用信息数据进行战略分析,通过预测和决策辅助企业战略制定,能够最大程度上应对环境变动的影响,对企业运营进行事中控制。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动,这种宏观的组织理论在实际中得到更多的验证,就要组织群落和个体企业更为重视战略的调整。
二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利益。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经济转型注入会计新效能。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实施管理控制,有力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浙江省的实践证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能够高效地将学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教育成果转化为政策成果、产业成果、经济成果,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动力。
三是成果转化风控。面临技术升级换代节奏加快的挑战,生产企业仅依靠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难以应对环境变动,保持平稳运营。产教融合能够借助学研方的科研人员和基础研究阶段的成果,迅速对接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压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周期,更快更有效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和顾客的多元化需求。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率,提高资金流通速度,提升企业效率,减少由于创新而造成的组织失败的风险。
四是投融资管理决策。管理会计中投资管理的方法从企业项目的现金流出发,利用各类决策指标,对项目可行性、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项目收益情况进行精确预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引入投资管理方法,并配合融资管理中的资金需求量预测、资金成本预计、资本结构规划,能够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资成功率,提升投资收益,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五是收益分配。根据共生理论,均衡互利共生是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系统演化的较高阶段。通过研究建立合理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合作,企业增强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为持续创新创造潜力。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创造性地提出分阶段赋予专利权的奖励政策,探索转化收益分配新模式,巩固校企交互关系,促进校企双方达到稳定均衡状态。
四、组织生态学视角的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路径
(一)智能服务,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对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法规体系、决策咨询、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服务;科学谋划和制订科技成果转移规划,发挥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作用,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积极为实用性强、节能环保及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政策保障和信息支持;为科技成果交易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专利营销及专利许可等方面的谈判,协调校企关系;帮助企业进行财务预算,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财务、技术、市场前景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并通过市场分析,明确产品方向,预先制定销售策略,使校企双方实现利益共享,进行共同开发,促进成果推广。
(二)教育共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面临难得的职业教育发展机遇,通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优势互补,推进科技的成果转化的高速发展。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对接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能够调动各利益主体持续创新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率和产业化率。企业与职业院校在研发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经济实力、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产学研合作动机。研究建立合理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可以使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合作,企业增强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为持续创新创造潜力。
(三)质量提升,打造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创新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自主创新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良好的政策、金融、科技等软环境,能显著带动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让他们灵活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迅速实现科研成果商品化,促进创新能力和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实现纵向的产业链结构和横向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之成为各地市拳头产业,迅速拉动经济增长。合理布局,细化专业分工,使企业间有相关性和互补性,形成纵向的产业链结构和横向的专业化分工,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围绕整个产业链打造分工协作的企业关系。
(四)创业共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发挥管理会计及相关专业在商业价值评估、运营管理、市场定位、商业策划、创业、营销、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孵化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科技创新大赛,使科技成果、人才、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实现高校和企业共利共赢、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智力资本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使其成为企业高新技术的来源地和集聚区内创新产品的孵化器,积极推进知识人才创业,实行切实有效的利益分配与保障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共同发展,实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峰.企业生态位基本原理与理论构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沈厚才,陶青,陈煜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1).
[3]蒋开东,詹国彬.共生理论视角下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20(4).
[4]肖衡.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供应链演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5]林园春.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路径研究[J].剑新科技,2018(8).
[6]任佩涛.浅析管理会计在蓝海或红海战略发展中的运用[J].财经界,2019(7).
[7]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報告2019(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责编:初心
31705019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