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八环:教师课例研修的有效路径
2021-03-16黄胜杨晓蓉
黄胜 杨晓蓉
【摘 要】课例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支点,不同区域的学校开展课例研修有各自的基本范式。基于区域整体推进的视角,为破解研修主题明确度不够、研修流程规范度不够、研修问题针对性不够、转化运用灵活性不够等问题,探索实践了“三段八环”研修范式,促进了教学、研修、培训的有机整合融通,丰富了课例研修的范式成果。
【关键词】三段八环;课例研修;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1-0058-03
【作者简介】1.黄胜,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405400)小学研训室副主任,一级教师,重庆市开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2.杨晓蓉,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中心小学(重庆,405409)教师,一级教师。
课例研修契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能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备受广大教师青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研修主题不明确、研修流程不规范、问题针对性不强、应用的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为有效破解此类问题,笔者在指导学校教师实践研修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三段八环”的课例研修范式。“三段”指“课例准备、课例研磨、课例转化”三个阶段。“八环”指三个阶段的“八个环节”,即课例准备阶段的“确立主题,制定量表”“精选内容,独立设计”;课例研磨阶段的“组内初磨,反思优化”“课例初上,分组观察”“议课改进,内化重构”“课例再上,再观再研”;课例转化阶段的“方法归纳,成果提炼”“内化运用,迁移推广”。实践证明,该范式能有效提高课例研修的实效性。
一、确立主题,制定量表
确立主题是课例研修有效开展的前提。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真实问题、共性问题,从小切口入手,以容易操作、利于开展后续研究的教学问题作为课例研修的主题。随后,基于主题设计观课维度和观课要点,研制课堂观察量表,便于收集课堂上真实的数据和细节,为课堂重建、课堂对比奠定基础。
如针对区域内的农村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随意化、教学任务虚化、检测泛化等突出问题,在区域课例研修中,以“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作为研修主题,并从教学目标确立的科学性、教学过程与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三个维度,研制了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主题的课堂观察量表。
二、精选内容,独立设计
根据所定主题,教师讨论确定教学内容,一般运用教材上的选文,可选择单篇或群文,研修团队所有教师各自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选定的课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与当次研修的主题具有高度契合性。同时,要根据课堂知识及能力点研制评价练习题。
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准确地了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水平,课题仅提前一天告知。所有参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研修主题,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为例,经过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情,认真整合资源,基于已有经验,按照常态的备课过程完成自主教学设计。同时,组织者基于《太阳》的教学目标,研制了评价练习题:根据“初试身手”第一题介绍电视塔的例子,借助资料,试着运用本课所学的说明方法向别人介绍学校的旗杆,旨在检测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促进语言能力在实践运用中提升。
三、组内初磨,反思优化
开展组内磨课,确定一名执教者。执教者从学段目标、能力体系、单元编排、文体特征、课后练习等角度去分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学生具备的学习基础、存在的学习困难等方面去把握具体学情,阐释设计的教学内容、确立的教学目标与依据以及围绕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等。其他参与者根据主题与共识,从教学目标的准确、全面、适切、可测,教学活动、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给执教者“把脉问诊”,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进一步优化执教者的教学设计。执教者再根据组内磨课的成果进行反思内化,形成“课例研磨”的初稿。
四、课例初上,分组观察
课堂教学前,组织者对所有观课教师进行分工,将观课教师分为两个观测组,一组教师着重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检测练习,然后统计出学生学习效果观察量表上的各项数据。另一组教师重点关注执教教师的课堂行为。两个观测组均需要明确观课量表的填写要求,客观记录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真实数据和细节。
随后,执教者上课。两个观测组借助《学生学习效果观察表》(如下页表1)、《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主题的课堂观察量表》客观记录师生表现,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课后检测,统计出检测数据,同观测数据一起对教学进行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分析,印证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而反思其教学设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优化与完善,为重新建构打下基础。
五、议课改进,内化重構
执教者上完课后,回看自己的教学视频,反思自己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检测是否有效达成。各观测组梳理、分析执教者课堂教学的长处与短处,提出优化建议。随后,教师按三个步骤进行课例重构。首先,学生行为观测组和教师行为观测组分别公布各项数据,分析教学目标确立的科学性、教学过程与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结合学生课堂过程表现、学生学习结果表现,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活动设计、过程评价等角度,提出课例重构的看法。接着,执教者针对研修主题谈教后反思及改进思考。最后,组织者进行总结,帮助执教者梳理出整个课例的重构体系,优化重构设计。
六、课例再上,再观再研
执教者再次执教不同的班级,或者另换一人执教,根据优化重构设计进行二次教学,两个观测组教师再次带着任务观课,流程同“课例初上”环节。
随着对教材不断深入理解,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优化,执教者对教学中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会去规避原有的问题,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会把握利用生成的课堂资源,产生更多的教学策略,形成教育智慧。观测组教师根据不同任务,继续依据课前制定的观察量表,捕捉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对比课例初上的处理,观察执教者教学策略的调整,聚焦教师的行为改进。经过“课例再上,再观再研”后,若既定目标仍未达成,还需要重复重构、循环跟进。
七、方法归纳,成果提炼
课例观察完成后,组织者再次召集所有参与教师基于数据对比分析,聚焦变化做反思汇报,共同完成研修报告。如执教者承担转化任务,认真反思课例准备与课例研磨的全过程,将其授课过程转化为课堂实录;观课者比对前后变化,深度追问、反思,重点从原有问题的改进优化及原因剖析角度撰写课堂观感;组织者根据本次确立的“课例主题”与“解决问题所预设的主要方法”进行深度反思,提炼策略或方法,由此形成一个可以推广的课例。同时,布置迁移实践任务,要求所有参与者继续聚焦“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主题,运用已经取得的研修成果,自主设计并进行课堂实践。
八、内化运用,迁移推广
参与本次研修活动的所有教师根据本轮的“课例主题”,运用上述的方法,结合自己参与研修的深切体会,各自设计一个教学课例,以巩固自己的收获,并转化研修成果。
通过“三段八环”课例研修,教师在看(听)中学、做中学,基于数据的对照,从只强调个人已有经验,到反思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不断更新理念、改善教学,再到逐步调整优化,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同伴互助中达成了研究共识,在教学实践中改进了教学行为,并以此助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352450190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