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3-15魏晓娜
魏晓娜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主题、使用连接线,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文章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28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记笔记的方式,主要通过核心主题、分级主题、关键词、连接线、图标、颜色等关键要素,将不同的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点。这个梳理思维的过程,逼真地模拟了人脑神经元的活动方式,充分利用了“人左脑负责逻辑、线性、列表,右脑负责情感、色彩、想象”的基本功能,强调由中心向外围辐射、注重信息逻辑的思维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左右脑同步思维的网格状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方面的应用
1.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气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关键因素。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时间的内容时,可以先讲解通过钟表来认识时间的技巧,随后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描绘自己认识时间概念的过程,同时及时检验学生的笔记完成情况,或者通过建立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查互评,最终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或鼓励。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乐意独立自主地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小组的参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2.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采取常规的教学方式,更不宜片面灌输。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点的载体,并借此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多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多边形知识点包括许多新的图形,有相同或不同点。基于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画图的同时将各个图形间的关系做不同主题的区分讲解,使学生能更加系统地了解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突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难点重点。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限,在理解学习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展现出来,利用思维导图结构化、图形化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方面的应用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字和图片的兴趣最为浓厚。基于这一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正確分析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深挖知识中的内隐逻辑。比如:“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就包含了乘法、笔算和口算等多个知识,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中的知识连接逻辑。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整理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利用好思维导图的优势,将分散、杂乱的内容整合为可视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学“空间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总结。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图形化地认识知识点,梳理其中的关系,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深刻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数学习题反思体验。小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时,往往不会寻找每个练习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到习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习题教学开始之前,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列举相关案例,将所要解释的知识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并融入其中。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梳理、组织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深层次的分析,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答案。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强化师生交流,还可以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思维导图的专业知识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繁忙,分配到思维导图专业知识学习上的时间有限,造成了许多教师缺乏思维导图方面专业知识的问题,阻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另外,应用思维导图的教研活动较少,也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二)教师缺乏绘制思维导图的高效方法
多数时候,教师们认为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具备美术功底,对颜色、线条有全面的认识与掌握。这说明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并没有完全理解,缺乏高效的绘制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思维导图类型辅助教学。如果对思维导图的类型、作用没有掌握清楚,仅依靠浅显的理解去绘制,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但客观地讲,教师毕竟并非思维导图专业,而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在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要采取高效的绘制方法,准确表达知识,准确引导学生。
(三)教师缺乏对思维导图的准确把握
思维导图具有层次清晰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的核心或主干先整理出来,再逐层连接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化关系。但思维导图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使用思维导图来体现,使用错误会造成知识点的复杂化,阻碍学生理解。比如,有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将所讲知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理解。虽然导图涉及的知识点完整、结构层次清晰,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教师的初衷和导图中的思路。
四、强化思维导图应用的完善对策
(一)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专业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示范的作用,需要重视加强教师对思维导图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提升。
1.要加强理论学习。学校要重视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制度化建设,给教师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或平台,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也可借助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对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二是要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可以聘请专业的思维导图专家来学校进行培训授课,教师要积极参加这些培训,切实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及辅助教学的思路,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3.要重视教研活动。学校要注重数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教研活动,要指定负责此项教研活动的教师,利用集体备课、共同商议、教学讨论、教学观摩、定期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要搭建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专业平台。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绘制导图的思路、方法,也可供教师相互交流,缩小教师之间的沟通距离,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
1.要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修改技能、评价标准等,帮助教师树立客观正确的使用技能,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提供技能支持。
2.要提高思维导图与数学知识的融合度。思维导图毕竟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所讲知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式,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
1.要明确思维导图的适用范围。要明确哪个教学环节中使用导图,或是哪个类型的知识点使用导图,不可模糊不清。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和思维导图之间的特点和关系,提升思維导图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准确度。 另外,还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多样地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简化知识问题,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
2.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确定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在归纳课堂知识点、总结知识特点的时候,可以使用一次性呈现的形式来辅助教学,协助学生巩固所学,使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点的内涵;在概念课、新授课或习题课上,适合使用顺序呈现的方式,结合知识点的讲解进度,促进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具体学情,采取更加灵活创新的表现形式呈现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3.要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当前,思维导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要高度重视落实应用效果,不能应付了事。事实上,存在一些停留在表面、流于完成任务的情况,这样不仅不能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也会加重教师本身的教学负担,更会阻碍学生的理解记忆。因此,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端正应用思维导图的态度,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切实发挥思维导图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结构化、可视化的辅助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正在逐步获得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以上通过分析具体应用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进一步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中国,惠连晓.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问题、原则及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6).
[2]王冬琴.刍议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6).
[3]郭文静.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