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21-03-15李靖许田芬赵晓慧苏晓波
李靖 许田芬 赵晓慧 苏晓波
摘 要: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从普通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与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详细介绍课堂讨论的应用策略和实际应用效果,阐明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在普通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关键词:课堂讨论;普通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02
应用效果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在校学生获得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状况更多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1]。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使得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单向活动,缺少学生的参与互动,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2]。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增添课堂讨论环节无疑是有益的补充。课堂讨论是一种以学生自我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如果设计合理,运用有效,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團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尝试开展了以“外来种与生物入侵”“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保护”一系列主题的课堂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普通生物学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通识性课程,其内容覆盖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生命科学多个学科知识,其课程任务主要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获得普遍规律性的知识[4]。普通生物学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理论共设54学时,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着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各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前后衔接性不强,且不少知识点高中生物已有涉及等问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虽然授课教师可以采用增加课堂提问等互动方式,但是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仍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授课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并获取新的知识,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和教学内容,协调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索和思考。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选取部分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讨论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堂讨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
讨论是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阐述自己个性化见解的一种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普通生物学课程的通识性特征,使其内容覆盖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领域,但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题目的选择必须要符合三个要求。第一,课堂讨论的主题不宜过于理论化,必须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突出实用性和启发性,选择贴近于生活实践的问题,这样才能迅速把学生吸引到讨论主题中去,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课堂讨论的主题设置应当具有阶梯性。若选题过易而缺乏挑战性,则无法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若选题过难,则学生的储备知识不足以满足其讨论需求,亦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第三,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结合授课内容,合理选择讨论主题,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尽可能地让处于不同专业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二)合理配置讨论小组的成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课堂讨论形式,小组成员中每位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会存在普遍的差异。为了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教师应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基础,合理配置讨论小组的成员。我们在食品与质量安全专业开展的普通生物学的课堂讨论,就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每小组成员约6人。结合学生前期的课堂表现及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授课教师酌情进行分组,确保每小组各层次水平成员的配比大体保持一致。讨论小组形成后,小组成员自由选择授课教师提供的备选讨论主题之一,分工完成资料搜集、讨论主题框架的构架、演示文件的形成、小组代表(问题的主要阐述者)的选定等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的逐步实施,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撰写、发言等能力提升的全过程。
(三)合理安排讨论实施的时间,保证讨论主题的深入进行
课堂小组讨论是一项比较耗时的课堂讨论形式,若授课教师怕耗时会影响教学进度而迫不及待地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便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也就失去了课堂讨论的意义。课堂讨论的有效开展,在于重视讨论的过程,应根据讨论小组的人员组成,留给各个层次的学生足够的准备和讨论时间,让学生逐步进入状态,充分调动思维,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真知。在现有的课程的理论教学计划中,安排运用于课堂讨论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因此仅靠课堂时间完成讨论课的各环节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授课教师在讨论课正式实施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课的备选主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讨论主题的选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课堂展示的准备等工作,以保证学生在课堂讨论课时是有备而来,确保课堂讨论的充分高效进行。
(四)重视课堂讨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讨论除了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虽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并不代表课堂讨論就只是简单的师生角色单纯互换为“学生讲、教师听”。授课教师除了是课堂讨论的参与者,更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观点阐述和参与课堂讨论的小组成员发言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了认真倾听和适时引导以防跑题之外,还应该保障学生在符合讨论主题范围内,拥有充足的自由探索与思维想象空间。对于各小组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而不能直接给出观点正确或观点错误的判断,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积极参与讨论。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还应该认真倾听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包括展示的文本与主题是否相符、论证论据是否选取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及时归纳总结相关规律,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五)重视小组讨论后的课堂总结
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后,授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讨论和交流结果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和评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展的普通生物学课堂讨论过程中,会同时安排两位教师参与授课。小组讨论开展时,由授课的两位教师共同参与、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的进行,以及讨论结果的评价,最终形成课堂总结。此外,我们还可让学生进行小组的自评和各小组之间的互评,使各位参与讨论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方面的不足,并找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最后还要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三、课堂讨论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从本校2016级至2018级最近三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课堂反馈结果来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课堂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与讨论主题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各讨论小组的成员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或通过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组织完善演示文件,或撰写发言稿,团结一致,学习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从近两轮的课程考核和评教评学结果来看,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高,考试成绩较为理想。同时,以“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为主题的课堂讨论也得到了学校督导组教师的好评,并认可授课教师能及时对每一讨论小组进行针对性点评的教学行为。
四、结语
在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同等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除了学生的充分准备和积极参与,还离不开授课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课堂讨论中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避免学生无话可说,不参与讨论;又要及时点拨并引导回归话题的方向,避免讨论偏离原来的主题。同时还要把握好进度,预留出对讨论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补充的时间。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各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包容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巧艳,王继平,王红洁,高义民.课堂讨论与同伴学习在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175.
[2]陈顺安.也谈讨论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0):26.
[3]郭春雨.浅谈“讨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4):89.
[4]李靖,许田芬,赵晓慧.浅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优化[J].教育界,20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