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2021-03-15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的规划目标是以“健康”为主题,涵盖卫生、体育、教育和自然资源等诸多领域的新兴生态产业模式,自此,“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相对于传统的医疗、医药、保健等产业而言,健康养生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且增长快速。“后疫情时代”更是加速了健康养生产业的“疫”外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是应对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长久之计[1]。
一、“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的资源禀赋
(一)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湖州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生态”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2]。市域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山、水等自然资源禀赋(见表1),为“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生态+体育”背景下,湖州市依托山、水等自然资源,着力延伸健康养生产业链条。国家级避暑胜地莫干山,以户外探险、休闲骑行等为特色,全力打造国际知名运动休闲胜地、长三角高端运动圣地。龙王山、天目山等则借助溪流资源,全面开发漂流、溯溪等“亲水”项目。具有“地球之肾”美称的湿地,以其完备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空间形态、多样的景观体验,使其在健康养生产业的空间布局中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近年来,随着“生态+体育”理念的普及,市域范围内三县两区的湿地公园纷纷开发并力推马拉松、彩色跑、生态运动会等健康养身项目。
(二)设施条件不断完善
湖州市属浙北地区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距离上海、杭州、南京等重要城市,行程均在2 小时以内,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所辖区县均有高铁通过的地级市,根据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已经形成宁杭高铁、商合杭高铁和湖苏沪高铁(在建)构成的湖州对外铁路客运十字骨架[3]。2018年,湖州市借承办第十六届省运会的东风,各级政府在人、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加快湖州市三县两区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进程,湖州市奥体中心、吴兴区文体中心相继建成,安吉县龙山体育中心、德清县体育中心等场馆已先后建成并使用,浙江自行车、射击运动管理中心入驻长兴。同时,湖州通信业发展较快、信息化程度较高,网络通信覆盖广、网络优、功能强。目前全市有星级酒店42 家、客房数5397 间、可容纳9006 人住宿。随着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投入使用,将成为集体育、旅游、综艺、会展于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可承载约2 万人的接待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完善,有5 家三级乙等及以上市级医院,各区县均有大型综合性医疗服务机构。便利的交通区位、良好的城市基建设施和人性化的服务功能,夯实了健康养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表1 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主要自然资源一览表
(三)先发优势较为明显
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成为推动湖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湖州是浙江最早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城市之一,先后启动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南浔古镇医养融合发展基地、长三角异地生态养老基地、浙商国际健康小镇、长兴智慧医疗健康小镇、东部新城身心疗养康复基地等大型健康养生产业重大基地。进一步开发城山沟自行车主题公园、南太湖户外运动竞赛基地、莫干山户外运动基地等全民健身平台。以德清县为例,该县构建以Discovery 探索极限基地、竹海国际登山步道为基础,打造泰普森、五洲运动、久祺国际骑行营等为龙头的休闲运动装备产业带和路虎越野体验中心、捷安特嘉年华中心等为重点的“山区-水域”联动户外休闲运动带,形成了“一核两带”的体育产业布局。同时积极打造地方品牌体育赛事,推出了TNF100 越野赛、竹海马拉松、国际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吸引了长三角健身爱好者集聚德清,出现了参赛运动员变游客、游客变参赛运动员的融合效应,极大地带动了体育旅游消费,走出了一条“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的调查分析
为全面掌握当前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的现状,在湖州市域范围内选择了21 个项目实施地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收回481 份有效问卷,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弥补问卷调查之不足。
(一)参与群体的样本分析
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在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中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见表2)。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态+体育”背景下,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的业态分布中体力项目占比较高,基于性别差异的业态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拓展。
从年龄结构来看,不同年龄段的客群在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中的参与度呈“橄榄型”分布(见表3)。20 岁及以下的群体参与比例最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群体以学生为主,平时学业压力较大,且消费能力有限。60 岁以上的群体大部分处于退休状态,业余时间较为充裕,健康养生相对强烈,但调查结果表明该群体参与比例偏低,表明在“生态+体育”背景下,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亟须根据不同年龄的客群细分银发养老、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和美容康体等不同市场,提升“分众化”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
从收入结构来看,月收入的高低与该群体在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中的参与度基本呈正相关(见表4)。高收入群体亚健康比例达70%以上,其中接近六成处于过劳状态[4]。随着亚健康问题的日趋突出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在“生态+体育”背景下,湖州市可以在乡村旅游、康复运动等领域开发复合型、高端化疗养类健康养生产业。
(二)业态项目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湖州市非常重视“生态+体育”背景下的健康养生产业开发。调查表明,目前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莫干山和南太湖沿线,涵盖了空中、水上、陆地三层次的空间运动,如空中风筝、水上皮划艇、陆上骑行等运动项目。就“生态+体育”背景下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的现状而言,尚存在两个主要瓶颈:一是“生态”与“体育”有效融合不够。就生态禀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除依托南太湖新区建成的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等产业项目外,湖州市范围内大投入、高质量的健康养生项目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不是很紧密。以湿地为例,除西山漾湿地公园外,其余湿地公园暂无开发、建设中的健康养生项目,同时,体育元素在健康养生产业中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调查表明,在湖州市健康养生产业的诸多实体项目中,体医融合、医养结合不平衡、不充分[5],除大型赛事外,康体项目大多处于自发状态,且以本地居民为主,市域以外的客群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二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健康养生人才梯队引培。湖州市与周边地市相比,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处于相对低位,近年来,通过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千名硕博十万大学生招引计划,出台“人才新政4.0 版”,连续六年保持人口净流入、人才发展潜力指数居浙江省第一位、人才发展综合指数列浙江省第三位,但药品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研发人员、健康养生服务业专业应用型人才紧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支撑乏力。
表2 不同性别群体参与健康养生产业一览表
表3 不同年龄群体参与健康养生产业一览表
表4 不同月收入群体参与健康养生产业一览表
三、“生态+体育”背景下健康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8年,湖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健康湖州2030 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牢牢抓住健康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利好,按照“生态+体育”的理念,把健康养生产业作为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发展的引领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加快发展,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高端化、国际化新型健康养生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6]。2019年湖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明确了打造“极限之都、户外天堂”、加快建设“健康湖州”的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湖州市应在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特色项目、凸显品牌效应、打造特色小镇上持续发力,助推健康养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依托属地高等学校,培养健康养生产业专门人才
湖州市委、市府要以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整合市域范围内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资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体育、护理、食疗等相关课程,培养健康养生旅游产业规划、开发、经营、管理、服务专门人才。“体医融合”是健康养生产业的重要范畴。医生在给患者诊断疾病的同时,向患者灌输科学的体育锻炼、健康养生理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推荐相应的项目,其实际效果可能是体育部门对大众宣传、灌输体育锻炼所不能够达到的[7]。湖州市委、市府要加快推进体育、健康卫生部门与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湖州卫生学校之间的合作,加强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和现有医护人员的体育锻炼、健康养生等素养培训。
(二)强化政府主导引领,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特色项目
健康养生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禀赋,吸引客群,形成“葡萄效应”。湖州市委、市府要强化政府主导、政策驱动,挖掘湖州市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的先发优势,以山、水为核心,在释放“生态+”红利的同时,有效融合体育、运动、健康元素,持续发展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等特色优势项目,大力开发帆船、皮划艇等新兴休闲体育产业项目,以及满足大众需要的休闲体育项目。同时,湖州市委、市政府要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建设为契机,把健康养生旅游作为旅游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节庆赛事、开发“百姓健身房·健身养生堂”等营销手段,把运动、休闲、养生、健康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促进健康养生旅游理念传播和产品推广[8]。
(三)深挖生态文明潜力,凸显健康养生产业品牌效应
“极限之都、户外天堂”的战略定位,倒逼湖州市要品牌化推进健康养生产业项目,尤其要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生态优势植入体育概念,并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进行合理引导。形成一条以“生态、山、水”特色为核心的国际化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带。一是以安吉“两山”发源地为板块,打造一个以漂流、溯溪、滑雪、定向越野、古道穿越和登山等户外运动为特色的生态康养旅游经济圈。二是以莫干山漫运动小镇为依托,打造一个以裸心谷、法国山居和洋家乐等国际化休闲特征的康养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三是以西山漾、长田漾、太湖图影湿地为板块,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江南水乡韵味的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统一品牌、优势互补、相互连通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版康养旅游休闲度假胜地[9]。
(四)倡导数字体育先行,打造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
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是全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孵化项目,湖州凭借“生态、山、水”特色环境,健康养生产业在第三产业中蓬勃发展。在基础设施条件层面,应对数字体育发展的态势,湖州市委、市政府要借力“互联网+体育”的创新技术模式,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无感采集运动数据,运动成长积分等功能,力争科学、快乐、有效健身于一体,实现多功能一站式人性化服务办理。在集聚基础设施、运营人才和产业项目等高端要素的基础上,湖州市委、市政府要整合“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产生裂变效应、创造新供给、形成新产业链,打造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重点培育吴兴区以恒大足球为核心的“足球小镇”项目、南浔区以万亩鱼塘为基础的“垂钓中心”项目、德清县以莫干山户外体育为主题的“裸心小镇”项目、长兴县以太湖龙之梦乐园为龙头的“健康养生服务综合体”项目、安吉县以高山滑雪为特色的“国家级运动休闲基地”创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