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2021-03-15尹栋乾
尹栋乾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医医院 针灸康复科,山东 菏泽 274700)
0 引言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发病年龄偏发于青少年,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痤疮损害的是皮脂腺和毛囊、表皮,其主要的发病部位在面部、胸背部,多累及在脸部,严重影响美观,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1-3]。针对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症状,需要及时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快速改善患者脸部症状,积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80 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参照组(40 例),研究时间为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其中参照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在18~30 岁,平均(22.14±3.61)岁;研究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在18~30 岁,平均(22.18±3.26)岁。
1.2 方法
参照组实行针灸辨证取穴,具体措施:选择大椎、太阳、四白、下关等穴位。丘疹为主且伴有苔薄黄等风热症状,再加曲池、鱼际等;伴有湿热蕴结胃肠症状,加脾俞、内庭等;伴有痰湿瘀滞,加足三里、丰隆等[4]。针灸前先进行消毒,银针选择0.30 mm×40 mm 的无菌针。斜刺胃俞穴及脾俞穴,保持快速直刺,患者得气后,保持半小时留针时间。每日1 次,一个疗程10 d,持续两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局部围刺治疗,先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用面针对皮损处进行围刺,依据痤疮病灶大小判定围刺针数。中心处刺针,半小时留针时间,疗程同参照组[5-6]。
1.3 观察标准
依据疗效水平可将其划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灼热、脱屑、干燥、皮疹、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8.0 软件分析、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损评分
研究组与参照组例数均为40 例,治疗后:研究组皮损评分(1.41±0.60)分,参照组(2.91±0.81)分,两组数据形成明显差异,t=9.411,P=0.000。
2.2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脱屑1 例、皮疹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参照组灼热1 例、脱屑2 例、干燥1 例、皮疹3例、瘙痒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χ2=10.285,P=0.00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n,%)
3 讨论
寻常性痤疮会对患者的面部或胸背部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影响外部美观和心理健康,对发病率极高的青少年人群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7-8]。从中医的角度看,此病可能与患者的饮食和湿热蕴结有直接关系,而采用中医的治疗手段(针灸辨证取穴)进行治疗,能通过调节穴位达到健脾胃、化痰祛湿的效果,再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具有强化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的疗效,加快患者的恢复效率,促进患者的病情转归[9-10]。本次研究将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和单独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寻常性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其治疗有效率明显是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治愈概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的皮损评分可知,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针灸辨证取穴和局部围刺结合起来治疗寻常性痤疮,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积极促进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