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和胸部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动态剂量监测及防护

2021-03-15王姣姣周文娟陈琪霞杨树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剂量率植入术胸部

纪 萍,王姣姣,周文娟,陈琪霞,杨树法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诊疗科,乌鲁木齐830002)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是在直视或影像设备(超声、核磁共振、CT)引导下,将粒子植入肿瘤内部,125I粒子持续释放的γ射线对肿瘤细胞DNA等进行杀伤,以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1]。适合于全身各处恶性肿瘤,如肺癌[2]、肝癌、淋巴结转移瘤、骨转移瘤等。125I粒子植入术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3],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并且因粒子引起的辐射损伤危险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4]。125I粒子虽是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但由于近距离接触,可能对周围环境、医务人员、护理人员、陪护人群等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5]。目前针对前列腺、肺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辐射剂量监测已有部分研究,但缺少动态监测数据。针对肝脏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辐射剂量监测的相关报道较少,更缺乏肝脏、胸部肿瘤粒子植入术后的辐射剂量差异对比。因此,本研究对就诊于本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粒子植入术后动态剂量进行随访观察,对肝脏和胸部肿瘤的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进行分组分析,为临床防护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诊疗科接受125I粒子植入的恶性肿瘤患者130例,肝脏31例和胸部99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病理确诊。男性84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63岁(36~88岁)。肺原发恶性肿瘤45例,转移性肺癌54例,肝脏原发恶性肿瘤15例,转移瘤16例。所有粒子植入病灶均未进行过放射治疗。每个病变植入3~92粒,平均31粒。距离体表深度为2.8~14.2 cm,平均深度为6.3 cm。

1.2 研究方法行螺旋CT扫描,获得肿瘤情况,勾画出靶区轮廓,数据输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Radio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为0.5~0.8 mCi,处方剂量为110~150 Gy。结合病灶周围器官、组织范围以及125I粒子的活度等参数设计粒子分布图以及粒子植入通道。按间距0.5~1.0 cm布源。粒子植入术后在CT图像上,测量粒子植入深度(定义:术中植入的125I粒子距离体表最近的距离),在体表上标记“X”确定,将首次CT图片和体表标记点拍照保留。术后从不同的监测时间[定义:距离粒子植入术后的时间:0月(即刻)、1月、2月、4月、6月],记录不同监测距离(定义:离患者体表标记点“X”0 cm、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120 cm、140 cm、160 cm的长度)的监测剂量率。辐射剂量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数值,单位为当量率(µSv/h)。护士长及物理师对5名粒子护理组护士进行剂量检测仪规范化操作培训,以减少测量人为误差。

1.3 检测设备测量电子检测仪均为温州贝思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利特牌个人测量仪,型号为:FS9000型。所测量的天然本底值为0.1~0.22µSv/h。

1.4125I粒子放射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2.2~29.6 MBq,由中国同辐公司提供。粒子为圆柱型,其结构为长3.3 mm,直径0.5 mm的银丝,其表层吸附了125I,被厚度为0.05 mm的钛管包裹;外部尺寸为长4.5 mm,直径约0.8 mm。

1.5 检测指标(1)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辐射剂量率监测;(2)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3)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辐射剂量率监测;(4)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辐射剂量率监测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显示于即刻、监测距离0 cm处最大,为(44.34±35.69)µSv/h,随着监测时间增加,监测距离增大,辐射剂量率逐渐减少,至术后6月、监测距离160 cm处最小。同等的监测时间,监测距离越大,辐射剂量率越小。详见表1。

2.2 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以国家标准公众限值2.5µSv/h为界,即刻的辐射剂量率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2.20µSv/h;术后1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2.05µSv/h;术后2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1.38µSv/h;于术后4月在监测距离为60 cm时为平均2.18µSv/h;于术后6月在监测距离为0 cm时为平均1.44µSv/h。详见表2。

2.3 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辐射剂量率监测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肝脏肿瘤相比,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在术后0月、1月、2月、4月均较高(P<0.05);至术后6月,于60 cm、80 cm、120 cm、140 cm、160 cm处,辐射剂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的监测时间,监测距离越大,辐射剂量率越小。详见表3。

表2 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

表3 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对比(-x±s,μSv/h)

2.4 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以国家标准公众限值为2.5µSv/h为界,肝脏肿瘤粒子植入术后即刻的辐射剂量率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1.47µSv/h;术后1月在监测距离为80 cm时为平均2.11µSv/h;术后2月在监测距离为60 cm时为平均2.35µSv/h;术后4月在监测距离为40 cm时为平均1.62µSv/h;术后6月在监测距离为0 cm时为平均1.14µSv/h。胸部肿瘤粒子植入术后即刻的辐射剂量率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2.43µSv/h;术后1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2.31µSv/h;术后2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1.52µSv/h;术后4月在监测距离为60 cm时为平均2.49µSv/h;术后6月在监测距离为0 cm时为平均1.54µSv/h。详见表4。

表4 肝脏和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接触者安全的辐射剂量率监测时间与监测距离(-x±s,µSv/h)

3 讨论

放射性125I粒子是一种低能核素,属近距离放射治疗,可能会给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群造成一定的辐射危害,但电离辐射可防可控[6-7]。国家规定辐射剂量率公众限值为2.5µSv/h以下,针对125I粒子植入后放射防护的国家标准GBZ178-2017规定[8]:(1)植入粒籽源后的前4个月,尤其是前两周内,日常生活中应与配偶保持60 cm距离;(2)植入粒籽源的患者出院2个月内,陪护者或探视者与患者长时间接触时,距离至少应保持在1 m远,儿童和孕妇不得与患者同住一个房间,患者不能长时间接触或拥抱儿童。辐射能量随距离延长而显著减弱[9]。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即刻、监测距离0 cm处最大,为(44.34±35.69)µSv/h,高于国家规定的2.5µSv/h,表明粒子植入术后对医生、护理人员、陪护人员等存在公共辐射危害。即刻的辐射剂量率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平均2.20µSv/h;术后1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2.05µSv/h;术后2月在监测距离为100 cm时为1.38µSv/h;术后4月在监测距离为60 cm时为2.18µSv/h,这些结果与国家标准基本一致,尤其是前4个月,和患者应保持至少60 cm距离,才能保证辐射剂量率在2.5µSv/h以下。

杨剑等[8]针对前列腺125I粒子植入术后最大辐射剂量率为265.9µSv/h,景元明等[5]针对肝脏125I粒子植入术后最大辐射剂量率为(322.62±332.25)µSv/h。而本研究中,125I粒子植入术后,肝脏辐射剂量率最大为(26.05±19.70)µSv/h,胸部辐射剂量率最大为(50.07±37.67)µSv/h,表明不同研究、不同部位粒子植入术后的辐射剂量率存在差异,这可能和病灶部位、粒子数目以及粒子活度等有关,需要进行不同部位的辐射剂量率研究,明确差异性。而且,尽管部位相同,不同研究显示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最大辐射剂量率也不相同。刘晓等[10]研究显示,术后即刻、距离为0 cm处,肺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最大辐射剂量率为(65.83±35.14)µSv/h,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即监测时间和监测距离一致,不同研究存在不同结果,这可能和靶病灶距离胸壁的距离、靶病灶植入的粒子数目不同有关。

动态监测不同部位结果显示,125I粒子植入术后,与肝脏肿瘤相比,至术后6月,于60 cm、80 cm、120 cm、140 cm、160 cm处,辐射剂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也就是3个半衰期之后,粒子对环境基本无危害。胸部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在术后0月、1月、2月、4月均较肝脏肿瘤高(P<0.05),提示肝脏肿瘤粒子植入术后的辐射剂量率更低,对环境危害更轻。分析原因:本科室针对肝脏肿瘤的粒子植入,一般都是选择胆囊旁、肠管旁、血管旁等不宜进行射频消融的病例,病灶小,处方剂量低,导致所需植入的125I数量较胸部肿瘤少,所以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低。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1)属于回顾性研究,存在病例选择的误差,存在选择性偏倚;(2)对每位患者植入粒子的数目和剂量等没有做分层分析,可能导致基线资料不一致,导致结果误差;(3)本研究只观察了辐射剂量率,没有观察术后周围人群的暴露剂量及时间对环境卫生的危害,设计不足。(4)样本量偏小,代表性不足。但对于术后医生、护士、陪护等,本研究结果均有一定的辐射防护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术后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产生辐射危害,随着监测时间延长,监测距离增加,其辐射剂量会逐渐削弱;术后和患者保持100 cm距离,比较安全;术后6个月,基本无射线辐射危害;胸部肿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高于肝脏肿瘤,对周围环境及人群产生辐射更大,医生、护士、陪护人员应注意距离防护。

猜你喜欢

剂量率植入术胸部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基于TCAD仿真建模的瞬时剂量率效应研究
典型油气田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绵阳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调查与分析
国产双极工艺线性电路低剂量率辐照效应评估方法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