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2021-03-15皇甫丽佳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成长幼儿园

皇甫丽佳

摘  要:我国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学科化倾向严重、幼儿园向小学单向衔接、幼小教师的知识衔接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改进幼小衔接工作,助力孩子快乐成长,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家长要着手于细微,科学地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幼儿园要积极配合,有计划地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小学要高度重视,多角度为幼小衔接做补充。只有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才能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良好过渡,才能为其健康成长奠基。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成长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衔接,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将影响孩子对小学阶段教育的接受程度和适应程度,对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的升学做好准备。随着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增加,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都将面临做好幼小衔接的挑战。三方应该共同协作,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一、幼小衔接的现状

(一)学科化倾向严重

学科化是指侧重学科知识的教授。家长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入学准备仅限于知识方面的准备,只要求孩子掌握汉字、数字相关的知识,却忘记了传授社交经验、生活经验,导致幼小衔接的学科化严重,不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二)幼儿园向小学单向衔接

幼小衔接的工作应该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开展的,但实际上,大部分的过渡任务都由幼儿园承担。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的教学特点。然而,小学教师却很少承担这部分工作,他们一般只会强行让孩子适应小学的教学活动和节奏。

(三)幼小教师的知识衔接工作不到位

幼儿园的学科教育进度不一,因此孩子们的知识水平通常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面对知识水平参差的、刚入学的孩子,小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顾及所有孩子的水平。幼小教师在知识衔接方面的不到位,不利于小学阶段教学的开展。

二、科学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家长应该兼顾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传授

由于不少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其他方面,导致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准备不足,孩子在入学前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因此,家长要纠正自己的观念,从各方面为孩子考虑,尽可能消除孩子对于小学的陌生感。

在做好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应该兼顾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传授,科学地为幼小衔接做准备。一方面,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不仅面临学习方面的差异,还面临生活的各方面差异。例如,例如,升入小学后,孩子将面临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将要重新交友、重新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挑战和陌生感,家长可以适当地教导孩子与人相处之道,鼓励孩子大胆地和他人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经常交流,关注他们入学后的实际情况,以防孩子在学校感到孤独和无助。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提前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包括笔盒、铅笔等等,以方便孩子的使用。同时,家长也应该教导孩子学会自己准备好学习用品。有时候,教师会要求学生再另外备置学习用品。例如,学习写毛笔字的时候,教师会要求学生自行购置毛笔,这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地为孩子添购学习用品,切勿拖延。及时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可以保证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节奏不被打乱,及时地做笔记或完成教师交待的学习任务,使得孩子可以在學校里安心学习,不会因为缺少学习用品而困扰。

(二)幼儿园要积极配合,有计划地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幼儿园的活动规则与小学活动准则有很大的不同。出于对幼儿天性的保护,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孩子即使没有完成活动任务也没有关系。而小学对于孩子的规则和训练有硬性的要求,孩子必须各类行为准则,除此之外还需要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和日常任务。这些任务通常都是硬性要求,完成任务对于孩子而言可以起到回顾课堂知识的作用,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练习不足而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适当地将小学活动准则教给孩子,在入学前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做好幼小衔接方面,幼儿园要积极配合,有计划地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幼儿园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幼儿园可以组织参观小学的活动,带领孩子提前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大部分幼儿都有恐惧和不安的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幼儿对小学的不熟悉,而克服这些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小学的情况。其次,幼儿园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规则方面,幼儿园和小学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幼儿园只需要强调原有的规则即可,例如,发言前需先举手,教学时间去卫生间要提前跟老师说,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打架。再者,幼儿园应该培养幼儿的执行能力和责任意识,使得孩子能够按要求地完成教师的指令。与幼儿园宽松的氛围相比,小学有更多的硬性要求。例如,在小学里,孩子需要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背会一首古诗,或是轮流打扫教室卫生。这些硬性的要求,都关系到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孩子不可逃避的学习任务。孩子如果想要获得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就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地、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幼儿园应该适当地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未来的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又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或是教会幼儿识别简单的汉字。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顺应孩子的发展水平,切忌揠苗助长。

(三)小学要高度重视,多角度为幼小衔接做补充

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方面,小学教师通常采取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的趣味性、孩子的个性爱好反而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导致孩子在刚入学时,往往很难适应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教学差异。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计划,通常很难关注到孩子之间的发展差异,因此部分孩子在跟不上课堂节奏后,容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做好幼小衔接方面,小学要高度重视,多角度为幼小衔接做补充,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在教学方式方面,由于孩子正处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较为陌生,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适当地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授知识,教学形式应该尽量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量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不限于教材知识,还应该包括学习技巧的传授、逻辑思维的训练等。在生活方面,由于孩子出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阶段,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小学教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减轻孩子对于新学校的抗拒和害怕心理。

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最为信赖的对象,应该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幼儿园是孩子最熟悉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孩子预先了解小学的新生活,减轻孩子对于小学的陌生感。小学是孩子即将进入的新环境,小学教师在帮助孩子克服陌生感的同时,也要注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将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6):33-35.

[2]郭阳芳.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才智,2020(12):171.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成长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