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中自有黄金屋

2021-03-15田民业

人物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田民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绝不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是把课内所学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何把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作为一名学生,在12年的语文学习后,还不能自主选择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达不到一定的阅读数目和积累,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然而,仅仅靠课本及课堂上的阅读就想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为了加强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1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背诵篇数不少于80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繁星 春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红星照耀中国》、《简.爱》等。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

一、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养成。

只有唤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因此,我经常利用各种方法来诱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有时,我用现身说法,向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书中的精彩片段和动人故事;有时,我请班中的读书积极分子介绍读书的乐趣和妙处;有时,我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即先讲一本书的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有时,我也讲一些名家小时候的读书的故事。一句话,想尽办法让学生感到书中有“宝”,从“宝”中找阅读乐趣,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的。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是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第一,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即一边读书一边圈点精彩词句;第二,要求学生随时摘录精彩的词句、片段、奇事、轶闻等,学生作摘錄之前,必定经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感兴趣的、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这些知识容易被学生内化吸收;第三,要求学生把精彩的部分熟读或背诵,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加以灵活运用;第四,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适当写100-600字左右的阅读感受,巩固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效率,陶冶情操。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要提高读书效率,除了习惯养成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读书方法。我经常向学生传授各种读书方法,如朱熹的“循序渐进法”、徐特立的“精读法”、马克思、毛泽东、余秋雨等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读书得法,在课外获益。

二、明确任务与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延伸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统一起来,不再把阅读范围缩小在课本所局限的文章内。老师应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抽出一节课,把学生带入阅览室上阅读课,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学习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学习写摘记、做卡片,学习筛选信息。

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说。说名人、说名言、说成语、说谚语、说典故、说新闻。让学生想说、敢说、要说、会说,成为“说”的能者,在快乐中交流。

学会小组交流,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开展语文阅读活动课,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好。在寒暑假,可以把名著分阶段布置给学生回去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前,老师作名著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鉴赏、评价的方法,读后开展书评、读后感、板报、手抄报、黑板报等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还可以充分运用课本的配套材料,如中学生名著阅读丛书、《古诗文诵读》等,将这些该读与该背的也落实到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天,真正体现每天都有阅读,每天都有积累,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语文实践,延伸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了不同内容的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带健康、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到课堂,在指定的时间内相互传阅、交流。节假日,也读几篇好文章,读几本好书,读几本好杂志,多读书,读好书。

三、搜索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

阅读与练说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动手查阅资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查阅相关人物简历,便于了解人物,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训练了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而且拓宽了阅读范围,获取了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

如教学诵读欣赏时,让学生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生活中体验,搜集有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先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大自然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有关大自然的内容;然后精读筛选,达到交流的目的,开阔学生的眼界,把课堂内学会的读书方法用于课外阅读实践,把课外获得的知识帮助课文的学习理解,这样教学相长。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加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3473500338243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