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之花在语文学习中绽放

2021-03-15罗丽红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时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罗丽红

摘  要:语文老师要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善于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注重关注国事、天下事、身边事,依托教学内容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时事学习活动,从而增强语文学习内容的时代感和真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时事;教学方法

统编版语文教材承载着“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育人功能。新课程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视野,关注热点时事,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同内容和方式渗透时事学习活动加以阐述。

一、让“时事链接”学习为阅读教学增强时代感

“课文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最好载体和凭借”。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的内容,适当选用一些与文本内容相近或相仿的时事内容补充拓展,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交流、比对中丰富体验,深刻认识,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活化、可视化、真实化,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课文所描绘的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习《落花生》一课时,在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时,学生的简单阅历导致他们对于人生价值与体面的关系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这时老师课件里及时出示了脸上满是口罩勒痕的护士和穿着太空服的“神舟十二号”宇航员的两张图片,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观和对社会的奉献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的看法。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对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无比敬意,同时也清晰认识到人的价值与“体面与否”没有等同的关系,在心里悄悄萌生了“我要是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为他人出分力多好呀!”的善念。再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当学生为往日圆明园的辉煌感到自豪,随之又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义愤填膺时,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关于阿富汗被塔利班占领后到处满目疮痍的照片,再出示一张正当时驻阿富汗完好无损、红旗飘扬中国大使馆的照片,通过鲜明的对比,无需多言,此时此刻的学生心中必定会油然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深刻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欺负”的恒古真理。

二、让“励志时事宣讲活动”为学生有效输出注入源头活水

学生写作立意选材毫无新意、表达枯燥乏味,这与学生缺乏丰富的体验是密切相关的。基于安全因素考虑,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励志时事宣讲活动,是增强学生生活体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好举措。具体操作流程为:班上成立时事观察小组——观察员收集励志时事——每周利用晨读课宣讲二到三次——学生倾听后写下感受——教师挑选优秀感受学生交流分享。在倾听和感受分享中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增强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在持之以恒的活动体验中积累了一定的写作题材,为学生写作能立意新颖、言之有物注入了活水。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你说》,教材出示了两个提示材料:1.对父母或好友说。2.对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说。没开展活动和开展活动的两个班的学生完成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没开展活动的班级学生多数选择第一组题材,基本表达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感恩之情或倾诉一些苦闷心事,所选的事例多为一写再写的题材,基本走不出互帮互助或者病后得到父母无微不至关怀等素材,未能通过细描写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之开展了该项活动的班级学生的作品选材就开阔了很多,相当部分学生选择了第二组材料,基本能做到选材与时俱进,立意新颖,通过心理等描写刻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童言稚语中隐约透露出孩子们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国事天下事,爱国敬业友善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里悄悄萌芽。

三、让“热点时事辩论会”为学生认知世界装上“显微镜”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老师不够注重该方面能力的培养,较少进行语文综合性活动,学生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奇缺。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泛濫,一些缺乏监管的信息让学生无所适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时事发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定期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关注学习的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进行“热点时事微型辩论赛。”拟定主题确立好正反双方后,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辩论需要筛选、运用所需资料;教师做好主持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反思、小结;通过辩论学生对一些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信息,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和善于倾听的能力。

2019年12月以来,疫情让人们苦不堪言。我县是贫困山区县,属于疫情0个案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防疫意识逐渐淡泊,特别是部分小学生对防疫工作的要求更是有所抗拒,认为低风险地区没必要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在班上举行了“低风险地区是否要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题的辩论会,学生踊跃发言,通过双方激烈角逐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都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人人有责,尽管是低风险地区也不能有丝毫松懈,一定要按照当地防疫部门要求严格做好防疫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议论商讨,更好做好防疫工作,孩子们还建议以学生名义共同给家长学一封建议书,以“小手拉大手”活动带领家长共同遵守防疫工作纪律,此举获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还有家长把建议书发到家委会,引起了积极反响和好评,为该校扎实做好防疫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以上案例说明,看似微型的热点时事辩论会,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良好习惯,凝聚了师生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增强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明晰了学生对一些事物的模糊认知,为他们正确认识世界装上了“显微镜”,杜绝了一些不良信息或事物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同内容和方式渗透时事学习,可以在持续性的多样化时事活动中丰盈学生的读写素材,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习作:《我想对你说》相关说明材料。

3789501908299

猜你喜欢

时事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时事半月谈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时事绘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