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1-03-15李英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读写结合语文课堂

李英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只要求发展学生的基本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互动,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素质。只有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策略探讨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也是当前的难点,读与写有着紧密的关联,阅读是写作的根基,而阅读的成效直接反映在写作水平上。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的想法并让想法借助写作得到表达。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契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可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性,不但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过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们已经开始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的问题,并且老师们开始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然而,这个其实的主要问题是在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上,老师们一直努力的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方法却找不到合适的,或者是已有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初中的语文课堂,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收获不到改变,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不了多少,甚至是不提高。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们需要仔细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来制定教学方案。针对这些情况,以下几点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用策略可以考虑。

二、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不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运用多文本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首先应当不断创新其自身的教学观念,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此来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自身的行为基础上,将其基础知识培养层面教学转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层面的教学,更加关注初中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其学习行为意识,切实设计课堂整体内容。在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文本之间不同的内容,以及其中的不同特点,仍然采用单项课文深入分析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如今多文本课堂教学方案。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时,应当在多文本教学模式中,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初中生能够彼此之间展开相互合作与讨论,这样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學习积极性。

(二)运用阅读优势,创设写作教学环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学环境是一切知识教育的基础,优质的环境能够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学习动力带来引导,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环境的创设。从阅读和写作学习角度来看,阅读环节更适用于环境构建,因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认知并形成情感反馈,而写作是要以认知和情感反馈为基础才能够完成的学习行为,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通常情况下,每节语文课之前笔者都会进行阅读引导,但只有写作教学时笔者会特别精心地进行阅读引导设计,大到阅读素材的选择、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到一句话的设计、学生的微表情观察,笔者都会予以设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产生充足的写作动力。

(三)强化摘抄积累,促进读写转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读写转化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读写的兴趣,是促进读写能力转化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要想进一步提升语文读写能力的转换质量,就必须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实践,才能使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和活学应用,进而整合范文中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活用到自己的写作输出中去,最终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一个语文阅读记录本,在阅读过程中将一些凝练的语句以及优美的描写片段进行摘抄,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并活用到实际写作中去,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读写的初步转化。

(四)根据读写结合,开展文章改写

文章的改写同样也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首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全面理解和掌握为前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个人思想情感,来对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或某一句子展开仿写,进而使学生在理解文本主旨大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文章对黄河的雄伟景象由衷感叹,并在作者自身情感的影响下展开事物描写。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对该文章内容完全理解的前提下,对文章的精彩段落进行改写,将学生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并利用与作者相同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思路开展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将“黄河”改为“长江”“长城”等事物组织学生进行改写,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五)注重评价读写过程,关注动态生成

传统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动态生成。阅读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成果,又要关注学生对人物形象、中心思想、文章语言等的理解,并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写作评价需要从素材积累、写作构思以及写后修改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指导学生改进写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通过评价读写过程,可以提升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写作素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等。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将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而紧密,以课文为素材,学生既能在学习课文时学习词汇、描写手法等基本内容,也能获得一定的思想领悟,在分析、概括、总结中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与联想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写作问题,针对问题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带领学生以阅读促写作,在写作中丰富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肖萌.初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法[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16):1.

[2]张小康.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7):2.

3333501908202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读写结合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