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1-03-13卫白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故事教学法寓教于乐,于小故事中见大道理,符合小学生阶段思政进课堂的要求。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卫白洁,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实验初级中学。
英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入我们的课堂当中,让教师不仅讲授知识,还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汲取情感的升华,从而接受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争做“四有”新人及全面发展的学生。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是最佳的德育载体之一。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这个过程中,会在无形之中吸纳故事中隐含的道理,久而久之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一、故事的特点
1. 情境性。故事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的情境,帮助其在情境中加深理解。故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能浅显易懂地告诉学生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们能够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理解故事中的新单词、短语和句子。英语故事中蕴含的语言、语用以及文化特性,在极大限度上能够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其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总之,英语故事中所营造的情境、人物以及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趣味性。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兴趣。故事教學中选用的故事多是活泼有趣,简单轻松的故事,正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的遭遇如何,故事接下来如何发展?都成了同学们关注的焦点,课堂气氛在故事的带动下很容易活跃起来,十分具有趣味性,学生们便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从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地进行学习。
3. 角色性。故事中除了丰富有趣的故事情境的和跌宕起伏情节的之外,还有鲜明丰富的人物角色。这些故事人物能够让学生产生 “角色代入感”,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跟随着故事角色的带领,学生们便会自己代入角色的行为变化和故事情节发展之中。故事能够表达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希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刻画在人物形象上。英语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角色,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故事内容。
4. 寓意性。小故事,大道理。故事通常都会传达一定的寓意和道理。故事作为一种媒介,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能够积极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故事很少会直接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思考之后自己体会感悟故事中所隐喻的道理。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的特点
1.隐性知识显性化。对于英语教材中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子等一些潜在的隐性知识,小学生无法充分地认识和有效地理解。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把枯燥的、概念性的知识通过生动、贴切的故事表达出来,从而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以达到提高学生理解效果的目的。
2.碎片知识系统化。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英语语言学习者来说,其所能接收到的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故事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加深和巩固记忆,与此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把碎片化的知识联结在一起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呈现由点及面的突破,形成系统化、板块化的发展趋势。
3.学习实践生活化。故事教学法通过借助一个个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各种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从而沉浸在这些真实情境中。学生活化角色的过程,其实就是感受现实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的过程。
4.学习参与自主化。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鲜活、贴近生活的角色,这些无疑都会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化和提高自主化程度产生积极作用。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英语学科又作为三大主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积极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德”的课堂氛围中去学习、去熏陶、去感受。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思想无可厚非。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小学开展英语学科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难发现, 在开展学科德育教育方面我们还面临着种种问题。第一,教师对德育教育关注不够,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偏差,课堂教学以达成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任务为主,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第二,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德育不纳入考试评价范围,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甚小也难以检测,这就造成不少学校对此忽视。第三,学科德育的研究以理论为主,教学实践研究不够,小学英语学科德育上的特殊地位没有凸显,能供给教师借鉴的实践案例较少。
五、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 树立德育渗透理念,加强德育渗透能力。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必须要在德育中明确教师的作用,使其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德育能够始终贯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能够担当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从而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和教师职业理想。同时,教师还应当保持创新意识,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多角度促进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其次,促进教师德育能力的不断提升,使教师能够在做到为人师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掌握科学育人的能力。所以,学校应当为小学教师提供更多提升德育能力的平台、机会和相关渠道,在教师培养和相关教育方面应当注重德育方法和理论的传授。
2. 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参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参照教材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授课。教材中设计的内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引导,让学生在接触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德育教育。利用教材的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在组织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并应用多样化策略将其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塑造良好品行,实现健康发展。
3.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认知道德因素是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关键。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德育因素渗透其中,借助德育因素,辅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 五 年 级 上 册 Module3 Unit2 “Daming took a photo of his father ”為例,文中提到了万里长城。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接着,联系文本,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The wall is very old and very long.”这句话的含义。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出疑问:长城是如何建造的呢?立足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利用微课展现了长城的修建过程。学生观看之后,被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折服,同时也从心底产生了爱国之情。
4. 再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小学生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梦想给了他们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学生以故事为桥梁进入他们自由想象与发挥的王国。教师要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调动其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于对故事感兴趣、走在前列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新的故事,点亮他们童年的故事。
5.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德育渗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以生活中心”“生活即教育”,所以教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对生活中许多事物缺乏认识。当老师在传授德育知识时,有些知识点会显得比较抽象空洞,学生无法真切地理解与感受。因此,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延伸拓展。可以通过筛选生活中的一些故事素材,选择高尚深远、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结合教学材料进行内容整合,这样就使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德育知识,也更容易理解德育知识,以后在生活中也会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一名道德高尚的好孩子,从而间接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
六、结语
英语是一门具有极强思想性的语言学科,教师应该利用英语故事教学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英语学科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必须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内涵,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发挥英语学科的独特德育作用,真正地寓德于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建军.故事教学的四个特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4):55.
[3]杨晓娟,卜玉华.开发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18(4):66-70.
33775003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