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
2021-03-13付娟何晨
付娟 何晨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逐步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应逐步提上日程。本研究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为切入点,以自制微课为依托,借助剪纸艺术工作室,开展实践教学,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充分利用云班课网络学习平台,设计出“课前作业—课堂深化学习—课后强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范例和参照,力求在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激励学生主动传承和对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剪纸;混合式教学
【作者简介】付娟(1985.05-),汉族,河南人,西安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何晨,西安工商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JK0417)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16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19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书记的讲话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动力。
2020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通识类课程,因涉及学生数量多、教授知识面积广,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能更有效地发挥协同效应,带动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走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前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起着连通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国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同时能使学生更明确英语语言的功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正逐步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却存在诸多困境:(1)部分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只是进行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传递,思政教育主要由思政课程负责,从而缺乏开展思政教育的主动性;(2)传统英语教学大纲仍以西方语言文化的讲解和传播为主,并未涉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思政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未得以很好地挖掘利用;(3)英语教师由于长期接触西方语言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社情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了解,没有主动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教授较少。这些原因导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缺失,出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以西方文化输入为主,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使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知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从而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
三、基于微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初探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的初步探索,本研究首先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作为切入点设计微课,以学校邀请的剪纸大师所创立的剪纸艺术工作室为依托,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以评促学”三个环节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所提供的学习平台,设计出“课前作业—课堂深化学习—课后强化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在英语课堂中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的学习情景,做到学与用相结合,力求在提高学生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1. 课前准备。本研究以如何带领外教参观我校剪纸工作室并向其介绍中国剪纸作为切入点,在云班课网上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以小組为单位,搜索与剪纸有关的信息,并制作小组PPT,讲解中国剪纸技艺和文化。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形成输出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去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剪纸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术语,为用英语介绍中国剪纸做好词汇输入储备。
2. 课堂深化学习。课堂活动中,先通过小组的展示和分享,相互交流学习,发现更多有关剪纸的文化因素,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驱动。然后教师展示有关中国剪纸的自制微课,为学生提供介绍中国剪纸的正确表达方式。该微课首先通过历史传说故事介绍剪纸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按时间顺序阐述不同时期剪纸的特点和如今的世界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国剪纸文化的自豪感;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中国不同地域剪纸的特色形式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剪纸的认知,感受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悠久的文化积淀;再用示例法详细讲述剪纸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功用,如剪纸起源初期的祭祀、辟邪功能,后来衍生的驱灾、驱毒功能,如今常用的祈福、装饰功能和艺术衍生品的功用等;最后通过一步步具体演示团花剪纸的制作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动手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做到学用结合,寓教于乐。该微课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正确地用英语介绍剪纸的表达参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句法输入,以形成有效的输入促成,进一步做好词汇和句法的输入储备。
3. 课后强化学习。微课学习结束后,鼓励学生利用学校剪纸艺术工作室的资源和工具,设计并动手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然后介绍设计理念并展示剪纸作品,最后将介绍自己剪纸作品的过程拍摄成视频,提交至蓝墨云班课。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将所学的有关中国剪纸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并主动输出,形成知识的强化。在熟练运用英语介绍剪纸的同时,形成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做到主动传承和传播剪纸这一中国特色的手工技巧。
为了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云班课上给上传的视频打分,评选出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在线查看学生作业,给予评分和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
在实验课结束后,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通过对123份问卷进行分析,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 有87%的学生认为这堂课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86.1%的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对中国剪纸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此可见,这堂课实现了学生了解剪纸的传说和发展、形式和功能以及如何制作剪纸等知识目标。
2. 有86.1%的学生表示学会了如何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88.6%的学生表示学会了如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剪纸,这反映出这堂课顺利实现了学生会自己制作剪纸并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的能力目标。
3. 有91.8%的学生认为这堂课增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93.4%的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他们更热衷于推广中国文化,88.5%的学生表示想进一步学习有关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制作。由此可见,这堂课达成了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热衷于传承和传播剪纸技艺的情感目标。
关于实验课教学形式的设计,分析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1)有89.43%的学生对这堂课的授课形式较为满意,可以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需求,91.87%的学生认为这堂课能一直吸引他们线上听课时的注意力。网上微课使学习不再限制于书桌前,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地方开始。这种新型学习方法,能极大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拓展知识的接受面,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2)有92.6%的学生认为这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91% 的学生认为这堂课依托剪纸艺术工作室,将“学”和“用”有机结合,使學生能亲自动手制作剪纸,做到学以致用。课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将所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输出驱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环节紧凑,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一次在英语课堂中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成功探索。
五、结语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逐步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应提上日程。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逐步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英语作为中西方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桥梁,不仅要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要在外译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培养大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更要注重借助英语语言对外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本研究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为切入点,开展实践教学,以微课为基础,尝试在英语课堂中构建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范例和参照。后期研究会以此为基础,继续打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系列英语微课,逐步形成完善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力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改善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传承和对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6):96-100.
[2]王芳.基于传承中国精神与文化的大学英语线上课程思政建设[J].高教学刊,2021(3):173-176.
306950058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