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2021-03-12陈慧萍郑显亮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负相关人际个体

陈慧萍,郑显亮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手机依赖(mobile addiction)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行为无法自控,使得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研究者对手机依赖给个体造成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2-4]。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对自我内在建构的动态组织,其发展有利于个体觉察自我[5]。自我同一性危机是导致个体依赖行为的主要原因[6]。有研究发现,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自我同一性部分维度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7,8]。还有研究表明,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呈正相关关系[9]。而人际适应是个体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有研究结果显示,人际适应较差的个体较难对所处环境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也更难抵制手机上的社交、娱乐等诱惑[10];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之间呈显著负相关[11]。综上所述,人际适应可能在自我同一性与手机依赖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本研究拟以大学生为对象,考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便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防与抵制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6月~9月,采用方便取样对福建省两所高校的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样本有效率为94.86%。其中,男生134人(38.29%),女生198人(56.57%);大一73人(20.86%),大二92人(26.29%),大三90人(25.71%),大四77人(22.00%);平均年龄20.52 ± 1.37岁。调查对象在测试前被告知施测要求并采取自愿填答的方式回收问卷。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

采用王树青等[12]修订的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中文简版,用于评估大学生群体中自我同一性的程度,该量表共由32个条目构成,并分为同一性获得、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4个分量表。该量表按照从1(“非常不符合”)至6(“非常符合”)的Likert 6 点方式进行计分。每个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对应的自我同一性状态越明显。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1.2.2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

采用王钢等人[10]编制的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用于评估个体的人际适应性状态。该问卷共由11个条目构成,各题项采取5点方式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问卷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人际适应性程度越良好。反之,则代表个体人际适应性还在发展和形成阶段。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1.2.3 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采用黄海等人[13]修订的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该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并分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4个维度。每个题目从1(“总是”)至5(“绝不”)的5点方式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手机依赖倾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审核,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用PROCESS插件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根据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问卷中所有测验条目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所有题项因子中,共有16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被提取,且第一个公共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15.15%,小于Podsakoff等提出的40%判断标准。据此,本研究中各变量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14]。

2.2 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Pearson积差相关显示,人际适应总分与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的得分及手机依赖得分存在负相关(r = -0.15、-0.13、-0.29、-0.45,Ps < 0.05),而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存在正相关(r = 0.30,P< 0.01);手机依赖总分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呈负相关(r = -0.11,P< 0.05),而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的得分呈正相关(r = 0.11、0.29、0.21,Ps < 0.05)。(见表1)

表1 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相关

2.3 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

进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作用[15],以自我同一性中的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闭、同一性获得为自变量,以人际适应为中介变量,手机依赖为因变量。设置随机抽样5000次,在95%的置信区间下,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同一性获得与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检验显示(见表2、表3);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与手机依赖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两个中介效应分别为0.25、0.15,中介效应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15,0.38)、(0.04,0.25)不包含0,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0.41、0.35。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早闭、同一性获得与手机依赖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直接效应的可信区间包含0,直接效应不显著;间接效应分别为0.12、-0.23,间接效应均不包含0。

表2 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手机依赖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3 各变量的分解效应

3 讨论

3.1 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性获得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者指出,表现为同一性获得的个体,其内部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更强[16]。也就是说,同一性获得个体对活动目标更具有明确的自我监控和自律性管理,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调控和评价中表现得更成熟,这对于个体更合理地计划和控制自己使用手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的个体有意识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较少自觉地利用时间对自身成就目标和自我定向进行积极的探索或承诺[17]。而每个人都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脱离社会环境就容易出现各种人际交往障碍,尤其是与他人进行联结时出现困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手机便成为他们的主要沟通工具,因而容易花更多时间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的程度会更高。

研究发现,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存在负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1]。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18,19],在进化中人类内心希望拥有更多的生存机遇及保留对自身生存最有价值的生理和社会机能,便会从外在世界追寻他人支持。因此,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适应,同时与他人交流存有障碍时,就极有可能借助于手机通过网络来增加社会支持的来源。手机依赖便是该类个体摆脱社会孤独的结果。

3.2 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手机依赖中的中介作用

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延缓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手机依赖,也可以通过人际适应间接影响手机依赖,即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延缓与手机依赖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的个体对未来的规划不明确并感到迷茫,是一种较为消极的同一性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个体未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付诸实际上的精力和时间,其同一性表现混乱[20]。该类个体在接触陌生人时常常感到恐惧和羞怯,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较差,进而导致个体无法在人际技能、元认知技能以及成就技能中得到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加强。

研究结果还表明,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早闭、同一性获得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同一性获得的个体能够较好地统合好自己的人生观,对自身目标和理想有着清晰的理解,并且选择自己所树立的目标执行下去,不被他人的负性评价而放弃自己的投入和承诺[21]。此类个体无论在职业发展还是家庭方面都经历过认真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自我价值体系,他们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表现在人际适应上就更敢于交往,因而个体的人际适应能力较强。而有研究发现,同一性早闭与人际适应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早闭个体的人际适应较困难,人际关系较差[22],与以往研究一致。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23]指出,若个体人际适应性差,在社会中体验到不被尊重、未被理解的情感会增加,处于该心境下的个体常常会导致网络成瘾等行为(比如手机依赖)的增加。根据这一模型,同一性早闭个体的人际适应水平低,他们在生活中无法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并难以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他们往往基于手机和网络资源来满足社交的需要或消磨时间,从而导致手机依赖;而同一性获得个体有较好的人际适应,他们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至于过度使用手机。

3.3 研究启示

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据此,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在引导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建设,适时提高个体的自主管理能力,树立清晰而又恰当的目标,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不断提升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使其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明确,帮助他们实现同一性获得状态。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培育他们更多的与人交往、表现自我的能力,提高自我觉察、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调整水平,帮助大学生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关心他人,有益于增进个体之间的人际信任和亲密感,从而更好地避免个体产生手机依赖问题。

猜你喜欢

负相关人际个体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