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社会化阅读推广效果分析
——以抖音短视频为例*
2021-03-12徐彤阳
徐彤阳 李 婷
(山西财经大学信息学院 太原 030006)
1 引言
在融媒体全面突围的时代,“音视频阅读”逐渐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成为大众的阅读常态[1]84。随着短视频媒体的流行,近几年短视频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行业用户下沉效果明显[2]。短视频App中抖音和快手的用户市场最为广泛,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亿[3]。其中快手主要打造生活娱乐内容,抖音平台的知识分享传播类账号入驻量更多,发展至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瞥阅读”开始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一种新兴阅读方式[4]。作为图书馆主流传统服务的阅读推广,如今已经发展成基于社交平台的新媒体模式,同时短视频平台中也涌现出一些阅读分享、知识付费等运营模式的社会化推广主体,通过精选优质读物、分享书中精华促进知识传播,逐渐被大众接受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文化阵地[1]83。在这种新兴推广主体的带动下,优质阅读可以进入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的视野,这种新兴推广主体能否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2 阅读推广和阅读推广效果
移动阅读、全媒体阅读、碎片化阅读和社会化阅读目前正在不断融合,读者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受到重视[5]。目前对阅读推广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中阅读推广模式和服务[6]、阅读推广人[7]、阅读推广评估[8]等领域。传统的阅读推广形式以地推为主,由于时间、地理位置和活动形式的限制,没有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而新兴社交媒体可开拓阅读推广渠道,短视频形式下的社会化阅读推广能迎合大众兴趣,进而提高阅读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国家图书馆,省、市、县等各级图书馆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官方账号,但大多数账号的日常活跃度较低,粉丝数、点赞数等用户互动交流较少[9]。除公共图书馆外,还发展出一些以领读分享模式为主的社会化推广主体,如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会、网易蜗牛、果麦文化等。相较于传统机构,这些社会化推广主体具有较高活跃度,更易获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新媒体模式下,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成为阅读推广的主要研究对象,现有研究集中在实证案例分析、推广策略研究和评价体系构建三大领域的研究[10]126,但鲜有对短视频平台中的阅读推广开展研究。有学者分析了短视频模式下的阅读推广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短视频内容质量在增强用户参与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有学者在研究微信公众号阅读推广效果时发现,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便利趣味性对吸引读者阅读效果显著,远高于其提供的知识价值[12]。也有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推广模式发现阅读共同体模式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最佳模式[13]。现有研究针对阅读推广效果主要从推广信息条数、推广信息占比、推广信息类型等指标进行,评价阅读推广效果还应以广大读者用户作为参考主体[10]127。目前新媒体模式下的推广效果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信公众号平台阅读推广的统计,论及发展现状以及对推广策略的分析建议。
3 理论与方法
库拉格曼(Harbert.E.Krugman)首先提出了卷入度的概念,他认为卷入度即受测者在对照刺激内容与个人生活时单位分钟内所表达的字数[14]。卷入度的概念被应用最广泛的是1985年Zaichkowsky对其的定义,他认为卷入度是个体基于需求、兴趣和价值所感知到的与客体的相关性和重要性[15]。之后随着卷入度应用于不同主题的研究中,探寻卷入度在各影响因素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其概念也在初始定义基础上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对于短视频平台,用户在进行视频阅读时会根据个人需求、兴趣,采纳众多关于卷入度的定义,短视频卷入度同样体现在对个体与视频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的感知。而评论是用户观看短视频后最直接的态度体现,从中能够得到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相关性和重要性的感知程度。
基于卷入度理论来探究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社会化阅读推广的效果,则需要从评论与视频间的关联程度及视频内容对用户的重要程度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用户的评论信息为文本信息,同时也蕴含着用户的情感态度等语义信息。首先从直观角度,将视频中语言文本与用户评论文本中语词的重复程度作为反映文本内容相似性的浅层象征。现有自然语言研究对文本相似度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法,传统的TF-IDF模型被广泛用于分析文本内容相似度,即在文章中出现频率高并且在其他文章中很少出现的短语,能很好地反映该文章的内容,二者具有较高相似性[16]。利用TFIDF算法模型对比视频文本与相应用户评论间的文本相似度,可以从语词重复度层面分析用户评论与视频的关联度。
1967年扎根理论首次被明确提出,即通过归纳总结,将资料进行自下而上的逐层解析,并建构出科学理论[17]。主要应用于教育、社会以及心理研究等领域,一些学者在进行阅读推广研究时也采用了此方法。朱馨叶等[18]采用扎根理论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激励机制整合为引起注意、唤起兴趣、驱动参与和留下记忆四个阶段。李桂华等[19]利用网络数据研究了全媒体时代下读者阅读体验从审美、情感、思考到价值社交、沉浸的多元构成。用户评论信息反映了用户对所观看视频的态度,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可以从语义层面分析视频内容与评论的深层关联性,构建基于语义的关系模型,自下而上挖掘出视频对用户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分析社会化主体利用短视频进行阅读推广产生的效果。
强烈的情感体验往往代表着较高的重要程度,同时象征着较强的表达欲望。考量视频推广内容对用户的重要程度可以从评论文本的信息量和用户情感态度倾向两方面进行。有学者将文本信息量作为考察微博信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用文本字数衡量文本信息量[20],评论的信息量与其文字数量成正比[21],越长的句子相对更重要[22],内容较长的评论其语义深度更高[23]。用户评论中的情感性因素来源于其所接收到的信息中的情感强度,用户评论的情感倾向性越强,则说明其所观看的视频内容具有较高的情感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相较于弱情感表达,强情感因素表达代表了所接收信息对用户的重要程度更高。文章通过对评论文本信息量的测评以及用户评论中情感倾向的测定来分析在社会化主体推广中视频内容对用户的重要性。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用户流量大、活跃度高的“樊登读书”的相关账号视频为研究主体,选取官方账号所发布的视频相关内容及视频评论数据作为分析材料,对比视频内容与评论信息、挖掘评论文本中所隐含的用户态度和用户阅读效果。通过汇总账号所发布的视频,将其从“家庭亲子”“职场工作”“自我心灵”三个主题类型进行概括。考虑到评论文本样本数量越大,其分析结果普适性与代表性则越高的特性,文章对“樊登读书会”的高评论视频内容及评论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对三个主题的用户评论与视频内容从相关性与重要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4.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从抖音平台获取不同主题研究对象的视频内容,利用计算机爬虫技术获取35541条用户评论信息作为数据来源。通过预处理将各视频所包含的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文字信息。为避免转换过程中出现误差,文章采取人工转换的方法得到视频的文本信息并进行仔细核对,尽可能减少形式转换对研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
5.1 评论热度时序分析
用户产生的评论数量随着时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后评论者可以看到前人的评论内容,不同时刻的用户评论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频的传播热度,而分析用户产生评论的热度时间序列可以发现用户评论产生的高密度时域。为了呈现完整趋势,图1分别以若干小时间隔(时间间隔依次为20h、10h、40h)绘制了抖音短视频阅读推广视频中用户评论数据的热度时间序列图,基于时序特征刻画了不同主题阅读推广视频评论产生的趋势。
图1 各类主题视频评论热度时间序列图
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内容的推广随着时间推移都存在若干评论高峰,高峰期过后很快衰减,逐渐被用户遗忘。这也体现出短视频平台内容高时效性的特点,每次到达认知高峰后都会迅速回落。对于职场工作类内容,只出现了一个高峰,大量用户在接触过一次此类内容后没有高峰复现。在发布后约8小时内迅速被用户熟悉达到认知高峰后又迅速回落,很快被用户遗忘,并且持续的时间短,也从侧面反映出职场类内容不容易在用户间扩散。而家庭亲子类内容在起初并没有很快吸引大量用户群体关注,从发布后10小时开始到20小时达到评论高峰,存在一段反应期,20小时后逐渐衰减,群体持续时间较长。以上结果表明职场类和家庭亲子类内容无法二次或多次唤起用户群体的关注,具有感知一次性的特点。相比之下,自我心灵类视频内容在发布后5天内多次出现评论高峰,大量用户观看后通过@或转发等功能分享给好友,以此类推,从而导致了具有规律时间间隔的多次高峰复现。可见自我心灵类内容更能够引起用户共鸣,激发用户的表达需求,也激发了用户被理解的渴望并在朋友间进行分享,从而促进视频内容的广泛传播。
通过观察每一高峰时段的评论内容,发现在评论高发期内容有很多的重复观点,评论间相似性关联度高,评论的情感态度趋同。从信息量即用户评论长度来看,具有信息量扎堆现象,信息量大的评论更容易集中出现,说明用户评论可能会受到前用户评论内容和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级联效应。
5.2 相关性分析
文章通过分析视频中表述内容与评论文本之间的关联,探究了短视频内容与用户评论之间的相关性。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在短视频中主要以主持人的讲解为主,用户接收到的有效信息更多来源于视频中的语言文字表述。所以讨论视频与评论之间的关系更多是考量视频语言文字与评论文本的关系。而文本之间的相似度可以通过相似度量化比较,从直观意义上理解,同时也可以从语义层面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相关性分析。语词和语义两方面相结合使得分析更为全面、立体。
5.2.1 基于文本相似度的浅层相关性
通过引入jieba分词模块将目标文档与测试文档进行分词处理,剔除无意义语词,调用dictionary获取词袋,并对分词后得到的语词进行编号,计算语词的词频,对词频低的词语进行过滤后使用doc2bow制作语料库,使用TFIDF模型对语料库建模,对测试文档中每个语词进行TFIDF值的计算,针对目标文档,计算得到测试文档的相似度。表1为三组文本的相似度计算结果。
表1 用户评论文本与视频文本相似度
从文本相似度分析结果来看,三个主题视频中家庭亲子主题的视频内容在用户评论中复现频率最高,说明家庭亲子类主题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用户在观看相关视频后更容易引发共鸣,获取有用知识,并且在评论中重复表述视频内容的行为也反映出用户对视频所传达信息的接受和认可,反映出短视频形式的社会化阅读推广在家庭亲子类主题下具有良好的传达效果。相对来说,职场工作类主题的知识传播效果稍低,说明用户对短视频形式的职场工作知识存在疑虑或兴趣较低,用户接受度不高。同时,家庭亲子类主题的信息在平台上的曝光时间最短,但其线性相关度最高;职场工作类主题的信息曝光时间最长,而线性相关度最低。可知短视频的曝光时长与传播效果不存在相关性。
5.2.2 基于内容语义的深层相关性
通过扎根理论[24]三级编码对所收集到的用户评论信息进行整理归纳,首先对整体数据的3/4进行开放性编码,过程中尽量摒弃个人偏见,根据数据特征采用逐句编码方式,从原始数据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语词作为编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通过逐条分析用户评论数据,获得聚焦编码89个,通过进一步聚焦得到16个主要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开放式编码表
A9 主讲人口才好名声不大利益驱使昙花一现纸上谈兵质疑能力崇拜欣赏强烈排斥用户观看视频后对视频主讲人产生了兴趣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置评A10 态度呈现中立态度语言认同侧面否定表情认同强烈否定希望扩散用户在评论中通过语言或平台自带表情图的形式呈现出对视频内容的正负面态度A11 经验分享已知知识反面案例相似案例用户观看视频后回忆起的相似经历、个人经验总结以及所了解的正反面相似案例的分享A12 浏览环境 高重复率 多次在平台中看到相同或相似内容A13 内容复现 标题复写内容复写用户在评论中对视频标题部分或视频中的提及内容进行复述A14 情感效果反馈表达感谢羡慕他人喜爱作品受益匪浅感觉良好困惑加剧排斥作品情绪缓解感同身受情绪激动用户在评论中抒发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情绪感受A15 认知影响文化共鸣教育共鸣后悔曾经改变认知回忆过往平台重要性自身不足视频内容使用户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引起其对过去和现状的重新审视A16 提出疑问内容疑问推荐算法疑问传授方式疑问自身情况疑问用户观看视频后在评论中对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
将16个主要范畴继续进行归纳,最终得到5个核心范畴:阅读环境、认知效果、需求效果、行为效果、效果反馈。其中,阅读环境指用户在观看视频状态下对除视频所表达内容外的其他相关因素的关注,如内容讲述者、评论区以及平台中其他相似内容。认知效果是用户观看视频后所产生的与内容相关或与自身相关的情感态度以及认知改变在评论区的呈现。需求效果指的是用户观看视频后产生的一系列个人需求、困惑以及相关回应。行为效果是指用户观看视频后产生的是否愿意采纳并进行实践的情况以及引发的相关具体行为。效果反馈指用户观看视频内容带来的情感体验以及采取行动后产生的效果在评论区的反馈呈现。构建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评论效果关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为了验证该模型是否达到理论饱和,检验扩大样本量是否会有新的重要概念析出,将剩余1/4评论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以上流程的编码分析后,发现新样本数据仍然符合该关系结构,没有新的重要概念产生,说明该模型基本达到理论饱和。
可见用户评论中囊括了用户的真实阅读需求、用户的阅读态度、用户阅后的行为实践以及用户反馈等相关内容。平台提供的评论功能提供了畅所欲言的途径,用户可以在阅后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看法、情绪以及学习经验,实现阅后交流零距离。
阅读环境在短视频阅读推广中起到了基础的传递作用。其中主讲人作为知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起到了阅读推广的中介作用,主讲人的口才、能力和个人魅力等都直接影响用户的态度输出与认知效果进而影响用户行为意愿的产生,其个人特质对阅读推广具有重要影响。评论环境可以从侧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当用户看到他人评论中有自己熟知的内容或提及当下流行的时事热点话题,会增强用户对该推广内容的参与意愿,更愿意就该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若发现与自己观点不谋而合的评论,会使用户产生愉悦的归属感;当遇到自己认同的成功案例也会进行效仿。浏览环境的作用方向不太明显,高频次刷到相关内容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但也可能是要多次推送引起读者注意。同时,需求效果在阅读推广中也起到一定的行为促进作用。用户将所得知识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在原有认知被补充重构的过程中意识到当下的需求。产生心理需求就会激发行为意识的产生来改变或更好地维持现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产生对视频内容、自身现状的疑问,或是寻求其他获取知识的渠道,这些疑问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答也是阅读推广过程中促使用户产生行为效应的因素之一。用户观看视频后能够第一时间在评论区进行有关情绪和行为的效果反馈,克服了时间、地点和人际关系等现实因素的阻碍,推广主体也可随时监控评论区的反馈信息,后期及时进行调整与回复,改善阅读环境,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图2 短视频阅读推广评论效果关系结构模型
通过短视频中主讲人对知识的间接传递,使用户产生了一系列认知层面的化学反应,从相关议题的讨论中产生共鸣并在评论中公开表达个人观点态度,到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以及现状的审视,再到原有认知的改变,并利用情绪价值激发用户的行为意愿进行实践,使自身获得进步发展。区别于其他形式的阅读推广,短视频形式在评论功能的加持下克服了传统阅读推广在客观条件上的局限性,可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提问交流,分享个人经验,进行思维的多元碰撞,并及时获得情感体验与实践成果的反馈,进而提升阅读推广成效。
5.3 重要性分析
针对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中的内容对用户的重要性研究,文章结合文本处理与情感分析,通过从评论文本包含的信息量和挖掘评论信息中用户的情感倾向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5.3.1 基于文本信息量的重要性
用户浏览视频后,有效阅读会引发共鸣并产生表达欲望,而当阅读效果欠佳时,用户会选择不表达或用简短字符替代。通过用户评论字符数量计量评论文本信息量,可以反映出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思维活跃性,代表了用户所感知到的重要视频内容。即用户评论的文本信息量越大,内容对用户越重要。通过对三类主题视频的用户评论进行字符统计,得到文本信息量字符数平均值如表3所示。
表3 评论文本信息量均值表
通过对评论信息量的统计可知,抖音短视频平台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中,用户在自我心灵主题的知识分享中会得到更深入的思维启发,能引发共鸣激发更多的倾诉欲望,具有更高的表达重要性。相比之下,职场工作类的短视频知识分享对用户的启发性较弱、重要性较低。
整体分析来看,所有评论的平均文本信息量为15.057,高于整体平均值的评论数量为11318条,占整体的32%。由此从活跃用户发表的评论中发现抖音短视频形式的阅读推广能带动一部分用户进行深度思考,但目前绝大多数用户还处于简单的知识接收阶段,视频内容的重要性没能引发其进行深度思考或唤起其阅读欲望进而引发真实的阅读行为。
5.3.2 基于用户情感倾向的重要性
通过对用户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倾向的判定,分析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情感态度,来反映用户观看视频后对所传达知识内容的情感极性,从而挖掘用户在情感上所感知到的重要程度。利用百度AI提供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块中文本情感倾向分析功能,对所获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每条评论的正、负情感值以及其正负极性的判定。对程序输出数据进行统计后得到用户评论文本情感倾向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评论文本情感倾向统计表
一般来说做出正面积极评价的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认同度较高,这些用户在浏览视频后更能够将其作为自我要求的标准,说明此类信息对用户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三个主题视频的评论中,正面情感是整体评论的主要情感基调。家庭亲子主题的正向评论占比最多且用户观看家庭亲子类视频后的情感表现最为积极,说明短视频作为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途径,其中的家庭关系、亲子教育相关知识对广大用户的参考价值最高,用户更愿意就此类视频所提出的建议进行实践,以提高生活质量,也间接说明家庭关系维护与亲子教育方面的矛盾是广大用户关心的主要议题。较高的重要性表明通过短视频阅读推广帮助用户提供家庭亲子关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效果显著。
负面情感较多的评价则可能既包括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消极态度,也可能有用户对自身情况的不满与反思。自我心灵主题的负向评论占比最多,通过制作该类视频的负向情感评论词频统计表排名前20的语词,发现大部分用户在表达自身心理特质以及优缺点,分析自我性格特质的成因在于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经历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包含了大量的情感宣泄,可见自我发现、心灵治愈类视频对用户情感方面的影响较大,容易勾起用户对于自身缺点或过往不愉快经历的回忆,起到抒发负面情绪的窗口作用。
结合文本信息量与评论情感倾向来看,视频内容所唤醒的负向情感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倾诉欲望,促使用户进行深度思考,获得更强烈的阅读体验,进而产生信息量较大的评论。大量研究发现,相较于正面评论,负面情感性评论信息产生的传播效应更大[25]。用户观看视频并浏览评论区的同时,会受到评论中其他用户负面情感的感染,感同身受唤起自身情感从而进行留言评论。当视频内容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难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用户表达中的情感会更积极,对推广内容的采纳度会更高。
6 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效果
6.1 不同类主体间呈现两极差异
从发布视频数量、粉丝数量、评论数量直观对比短视频平台中各地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化主体的账号,发现两者的推广效果呈现两极差异。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影响力较低,推广内容缺乏规划,没有充分发挥短视频形式的阅读推广优势。相比之下,社会化主体更加注重平台账号的经营,频繁更新视频内容,推广内容主题凝聚度较高,评论中的沟通互动还能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高质量的阅读内容分享极大地吸引了用户注意力,达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
6.2 推广内容存在主题性差异
用户对不同主题内容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从而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行为效果。研究发现自我心灵类视频内容能够激发用户进行转发分享,更易实现良好的扩散效果。家庭亲子类内容更易引起共鸣,被用户接受认可,并且情感积极性更高,具有良好的传递效果。职场工作类内容的推广效果不甚显著,可能是由于工作能力更需要实践来提升,而能力的提升改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短视频快节奏的阅读分享模式并不特别适用于该类型内容的推广。
6.3 阅读环境的渲染增强共情
从整体评论数据分析来看,在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过程中,阅读环境对用户的阅读推广效果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知识主讲人的能力、个人魅力、语言逻辑以及共情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用户对个人魅力高、语言逻辑强、擅于共情的主讲人接受度更高,反馈的情感效果更加鲜明强烈,产生的推广效果也更好,用户会更愿意反复浏览相关视频并持续关注。影像形式的阅读环境加上主讲人的声情并茂,氛围的营造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真实。
6.4 反馈信息即时性打通信息封闭
平台提供的实时评论功能突破了传统阅读推广的限制,使用户主体的自由表达欲望得到满足,用户间信息流动性与即时性更强,且用户反馈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阅读推广负责人接收从而优化推广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同时公开浏览的评论信息使得用户能够充分了解其他人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克服信息封闭,进而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
6.5 情感驱动深化思考
短视频社会化主体阅读推广内容与用户原有认知的冲突矛盾可激发其内心情感,大量情感性表达在用户评论间传播扩散,引起用户改变现状促进自身发展的行为效应。但从反馈评论中发现,能够从认知改变转化到具体实践的用户量较少,实践层面的阅读推广效果有待提升。虽然大部分用户处于认知接受、情感支持阶段,但思维的碰撞与多向情感的表达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深度思考,这在思维层面达到了良好的阅读推广效果。
7 短视频模式阅读推广发展策略
7.1 加大宣传力度引流用户
借鉴社会化推广主体对账号的有效经营,短视频阅读推广应利用好视频传播的方式,创作优质精良的内容分享,结合用户需求定期发布新的阅读内容。同时,通过不同平台的宣传将用户向短视频平台引流,不同机构账号间的相互引荐、相互关联,共享不同账号间的用户群,充分利用用户间的社交属性扩大人际传播效应进而促进全民阅读推广。
7.2 进行内容定位,满足用户阅读需求
根据平台提供的后台数据,统计用户阅读量较高的主题内容以及过往评论中用户的需求反馈,对用户关注度较高内容的扩散能够充分发挥短视频阅读推广的优势,设计普适的、满足用户认知需求的主题内容与书籍分享,加强内容管理,生产垂直细分的阅读内容。算法的同质化内容推荐也会使推广内容更加契合用户的阅读需求,利用用户间的价值趋同,激发用户群体间互动的生态活性。
7.3 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短视频二次阅读模式下,视觉的直观感受直接影响着用户的阅读观感。作为用户与知识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主讲人的条件因素应纳入视频内容经营范围,为用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短视频用户的阅读体验。考虑到知识的科学属性,主讲人在传播知识时应尽可能摒弃个人主观性,从大众普适角度进行领读分享,保证用户接收到原始、客观的知识信息。同时还可以邀请图书作者进行访谈,分享其创作灵感,通过第一人的解读让作者与读者实现近距离的精神触碰,从而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7.4 充分发挥情感效应促进全民阅读
情感在阅读分享传播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从研究结果发现,用户积极响应的主题均具有情感泛化的特点,将情感体验作为用户阅读意愿产生的助燃剂。主讲人在满足用户情感需求的同时,定期开展读者分享会实现读者间情感精神的互联互通,并获得思想的启迪,用情感渗透带动用户进行阅读可作为短视频社会化主体的阅读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