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SYS的塔机动力学模态分析

2021-03-12沈俊杰王彩涛

南方农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体模型塔身振型

付 石,沈俊杰,王彩涛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塔机[1]的大范围应用,塔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愈加多样性,常需要进行多种复杂的变幅、起重等动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例如冲击载荷等不利的影响,从而对塔机造成破坏。本文为验证某一型号塔机的稳定性,解决振动变形问题,构建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阶数及频率下塔机的振型特点,提出改进措施,增强稳定性,并为之后的塔机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塔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1 实体模型的建立

塔机塔身基础节中心线尺寸:1 465×1 465×2 800,主弦杆中心线尺寸为:1 465×1 465×2 800;塔身主弦杆型号160×16,水平斜腹杆型号75×6,竖直斜腹杆型号90×8,材料均为Q235C;平衡臂主梁型号25#工字钢,腹杆型号90×8,材料均为Q235C;起重臂上弦杆选用钢管89×8,材料20#钢;下弦杆为12#槽钢,材料Q235C;主斜腹杆尺寸则为50×4,水平斜腹杆尺寸300×3,均选用20#钢;起重臂外拉杆为60尺寸的实心钢管,内拉杆48尺寸的实心钢管,平衡臂拉杆为48尺寸实心钢管,拉杆材料均选用Q235C。

图1 塔机实体模型

根据参数建模:1)建模前设置分析模式。2)建立塔身标准节各关键点,关键点建立以后按相应位置连接成线。3)利用复制操作,选择相应线并沿Z轴正向复制13次。后通 过G UI命 令:Main Menu→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压缩关键点和线段编号、合并重合的关键点和线段,生成塔机塔身实体模型。4)同理建立起起重臂、平衡臂、塔帽等实体模型直至建立起塔机的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1.2 塔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在塔机有限元建模过程中,为了便于分析和设计计算、减小工作量并且避免非主要的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根据塔机的实际工作状况对塔机结构进行必要的简化。

本文涉及的塔机塔身底部结构刚度很大,而且因为塔机是安装在整块地基上的,所以认为塔机底部能承受较大的弯矩,把塔机底部简化为固定支座;又塔机回转节与起重臂第一节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销轴完成的,所以在臂架起升平面将根部处理为固定铰支座,属于铰接。分析求解时,应该约束好各种自由度。相比于整个塔机而言,塔机的回转结构、塔机附件等实体部件几何尺寸相对较小,但是质量集中,不易损坏发生事故,可等效处理,减少塔机分析求解过程中需要的单元类型,减少操作,而且对塔机建模的精确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2]。变幅小车、吊钩这些附件与吊重合一处理,在ANSYS加载分析时,与吊重合并到一块且将其看作起升载荷。

1.2.1 有限单元的选择

塔机是空间桁架结构类型,所以要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梁单元、杆单元、质量单元来模拟塔机各结构。其中用梁单元即Beam188单元来模拟起重臂、平衡臂、塔帽、塔身结构,这足以满足分析要求。选用三维质点Mass21单元用来假拟平衡重。Link8单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的三维杆单元,用来模拟拉杆、缆绳、锁链、弹簧等。

1.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定义完成各杆的截面尺寸、单元类型、材料属性、实常数后,就要按照各杆自身的属性来进行网格划分,这样建立塔机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需要强调的是,Link8单元只能承受拉力,所以进行网格划分时,每根拉杆一般只能划分一个单元,而起重臂每根杆理论上一般可以划分两到三个单元。设计中将起重臂每根杆划分一个单元,便于建模,简化计算。

图2 塔机有限元模型

2 模态分析结果

本文采取subspace提取模态法[3],因其具有相对完整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计算相对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适用于塔机这种具有大型特征值状况。对于低阶固有频率研究更有意义,因为对于高阶固有频率,自振时间较短,自振周期较低,对结构造成的破坏影响不大[4]。本文参考文献及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列出塔机前六阶固有频率振型图(图3~图8)及前二十阶频率表(表1)。如下:

图3 一阶振型

图4 二阶振型

图5 三阶振型

图6 四阶振型

图7 五阶振型

图8 六阶振型

表1 塔机前20阶固有频率表

综上,第一阶振型图表现为起重臂弯曲,振动频率0.262Hz;

第二阶振型图表现为起重臂上翘,振动频率0.422Hz;

第三阶振型图为起重臂上翘,平衡臂扭转弯曲,振动频率0.707Hz;

第四阶振型图为起重臂弯曲,振动频率0.976Hz;

第五阶振型图为起重臂扭转,振动频率1.057Hz;

第六阶振型图为起重臂弯曲扭转,振动频率1.265Hz。

由表1知,阶数越高,频率越大。模态分析时,塔机结构变形主要发生在起重臂和平衡臂,说明塔身的刚度明显优于起重臂和平衡臂,要控制塔机在使用过程中起升、下降重物以及回转运动的速度,不宜太快,以便减小对起重臂和平衡臂的破坏。

3 结论

本文建立塔机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态分析,得出塔机的前六阶固有频率振型图和前二十阶固有频率。分析得到塔机变形主要发生在平衡臂和起重臂上,最终通过得出的固有频率结果,控制塔机在起升、回转等工况下的速度,避免因为产生共振而造成塔机结构破坏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实体模型塔身振型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秘密
透视:雪糕叠叠乐
超高异形桥塔及支架自振特性研究
考虑空间三维模态及振型修正的高耸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基于ANSYS的发动机缸体模态分析
大雁塔
F8F-1B“熊猫”舰载战斗机实体模型工作图
OV-1“莫霍克”侦察机实体模型工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