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糖类抗原12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尿酸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1-03-12崔泽岩臧艳静高淑娜

临床内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史房颤心衰

崔泽岩 臧艳静 高淑娜

有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病率约为0.9%,出院后3年病死率约为30.0%,出院后5年病死率约为60.0%[1-2]。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约有50.0%合并房颤,房颤会加重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导致其预后不良[3]。因此早期预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并及时给予干预,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是脑钠肽(BNP)前体物的降解产物,具有利钠、舒张血管、利尿、降压等作用[4]。尿酸(UA)是体内核酸中嘌吟代谢的终末产物,其生成量和排泄量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当该动态平衡失衡时可导致体内UA水平异常,引发一系列疾病[5]。糖类抗原125(CA125)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糖蛋白,不仅与卵巢癌密切相关,还与心功能相关[6]。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CA125、NT-proBNP、UA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密切相关[7-9],但其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对血清CA125、NT-proBNP和UA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5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慢性心衰组,199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纳入标准:(1)慢性心衰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房颤依据《2014年版美国房颤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1];(2)慢性心衰患者因感染、心肌缺血、水负荷加重等急性加重入院;(3)肝、肾、肺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其中慢性心衰组男147例,女98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8.43±10.05)岁,平均BMI(23.45±2.92)kg/m2;有高血压病史103例,糖尿病史39例,心肌梗死病史22例,冠心病病史142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男119例,女80例,年龄24~84岁,平均年龄(69.96±10.12)岁,平均BMI(23.47±2.82)kg/m2;有高血压病史83例,糖尿病病史34例,心肌梗死病史20例,冠心病病史120例。慢性心衰组和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出院后30天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199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分为非终点事件组(142例)和终点事件组(57例,其中心源性死亡5例,心功能失代偿再入院52例),其中非终点事件组男85例,女57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70.02±10.01)岁,平均BMI(23.50±2.79)kg/m2,有高血压病史57例,糖尿病病史22例,心肌梗死病史14例,冠心病病史82例。终点事件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23~83岁,平均年龄(69.82±10.72)岁,平均BMI(23.34±2.77)kg/m2,有高血压病史23例,糖尿病病史9例,心肌梗死病史6例,冠心病病史32例。非终点事件组和终点事件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年龄、性别、BMI、病史等一般资料,入院时抽取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静置30 min,采用北京北加美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XL90超速低温离心机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保存于-80 ℃冰箱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仪器为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HTFG-0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CA125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仪器为武汉成名仪器有限公司的6500酶标仪,试剂为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NT-proBNP试剂盒;采用酶法检测血清UA水平,仪器为上海中庸检验设备有限公司的ES-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瓦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UA试剂盒。对199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出院后进行30天电话随访,统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心衰终末期死亡)或心功能失代偿再入院。心功能失代偿标准: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低;水、钠潴溜;心室舒张末压增高。

结 果

1.慢性心衰组和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比较: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均高于慢性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心衰组和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比较

2.非终点事件组和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比较: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均高于非终点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终点事件组和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CA125、NT-proBNP、UA水平比较

3.血清CA125、NT-proBNP、UA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NT-proBNP、UA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终点事件均呈正相关(r=0.281、0.273、0.417,P均<0.001)。

4.血清CA125、NT-proBNP、UA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UA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血清CA125(P<0.05);血清NT-proBNP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血清UA(P<0.05);血清CA125、NT-proBNP、UA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见图1、表3。

图1 血清CA125、NT-proBNP、UA预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ROC曲线

表3 血清CA125、NT-proBNP、UA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

讨 论

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HHD)、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脂血症、冠心病(CHD)等心血管疾病(CVD)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心衰发病诱因诸多,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心脏负荷过度增加、炎症损伤、心室重构、内分泌异常等[10]。慢性心衰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具备特异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严重阶段,是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房颤为慢性心衰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加快慢性心衰病情进展,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增加脑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患者往往预后不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早期预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慢性心衰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28.64%,略高于既往研究,可能是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样本量不同所致。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水盐平衡等生物学作用,可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既往研究报道心功能障碍可激活利钠肽系统从而刺激BNP分泌。NT-proBNP是BNP前体物的降解产物,在心室容量或压力负荷增大时可大量释放,外周血中NT-proBNP水平测定有助于评估慢性心衰发生、发展及预后,目前已成为评价慢性心衰较敏感的生物标记物之一[11]。本研究中,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慢性心衰组,提示NT-proBNP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有关。本研究中,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非终点事件组,提示NT-proBNP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有关,血清NT-proBNP水平越高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越差。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UA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状态,且其水平与高血压病情密切相关[12]。既往研究报道,UA水平升高与慢性心衰、房颤的发生有关[13]。本研究中,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慢性心衰组,终点事件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非终点事件组,提示UA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CA125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类糖蛋白,已被证实是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常用于EOC的诊断。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清CA125水平在HHD、AMI、CHD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14],提示CA125高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有研究结果显示,CA125与慢性心衰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关联[15]。另有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血浆CA12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左心房内径(LAD)呈正相关[16]。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慢性心衰组,与既往研究[16]结果类似,提示CA125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A125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终点事件呈正相关,提示血清CA125水平越高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越差。本研究中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NT-proBNP、UA三者联合预测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终点事件的AUC为0.946,敏感性为91.64%,特异性为92.05%,准确性为91.69%,提示血清CA125、NT-proBNP、UA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即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入院时血清CA125>77.07 kU/L、血清NT-proBNP>484.64 ng/L、血清UA>3 163.55 μmol/L,则可能提示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较大。

综上所述,CA125、NT-proBNP、UA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外周血中呈高水平状态,血清CA125、NT-proBNP、UA与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明显相关,血清CA125、NT-proBNP、UA三者联合检测对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病史房颤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有些隐私也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