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班主任德育力量 助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2021-03-11米进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童成长农村小学德育

米进杰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地位不断提升,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也是如此。班主任是农村小学德育的主要實施者,要想提升农村小学德育质量,需要班主任不断探索和实践。因此,研究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的开展途径,对助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小学;德育;儿童成长

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往往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农村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农村小学生规模庞大,科学开展德育,提升农村小学德育水平,助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班主任是农村小学德育的主要执行者,因此班主任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科学开展德育的策略,提升德育质量。

一、从思想上重视德育的开展

很多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德育重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转变,仍坚持应试教育,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只侧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对德育有所忽视,即使开展德育也大多局限于强制性的纪律管理和行为约束方面,对小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欠缺,德育效果不佳。然而德育是小学生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德育的成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育者要重视德育的开展。

首先,农村小学班主任要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认可德育对小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在思想上将德育放到与文化教育相等同的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将德育作为常规内容实施教学,全面促进德育的顺利开展;其次,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学习,全面深入了解德育包含的内容,不能片面地将德育等同于纪律管理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再次,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思想状况的了解,日常教学或生活中要加强与学生沟通,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家访等了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况及行为发展,便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

二、建立健全农村小学德育机制

当前农村小学在德育方面缺乏完整的系统和机制,德育大多由班主任负责开展,缺乏专门的课程和教师,德育的开展也没有建立规范的目标、流程、制度等,德育的开展比较随意,大多都是纪律的硬性规定或班主任在班会上强调一些行为规范,难以系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而德育是贯穿整个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德育的认识比较片面且德育开展不受重视,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健全的德育机制来规范和完善德育过程,导致德育开展较为随意,德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小学德育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农村小学要将德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对待,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安排专门的德育教师,选择专业的德育资源,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德育,全面提升农村学生德育水平;其次,农村小学要制定完善的德育制度,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规范化和常态化。例如,农村小学针对学生德育提升可以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考核评价制度、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家校合作共育制度等,对小学生的行为、品质、思想、心理等进行全面规范,使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心理发展能够有规可依,提高德育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农村小学要建立德育激励机制,针对小学生在行为、品德方面的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例如,学校定期开展评选活动,评选文明之星、诚信之星、卫生之星、守纪之星等,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和奖励,激励学生重视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的开展

在农村,大部分家庭对教育关注不足,很多农村家庭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只关注子女的考试成绩,对德育不够了解和重视,还有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在子女身边,对德育更是毫无助力,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农村家庭都无法与学校形成合力来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德育仅仅依靠学校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说,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主体,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言行思想方面受到家庭影响更大,家长对小学生德育的作用甚至超过学校,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德育要重视家校合作,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措施与家长合作,共同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

首先,班主任与家长要建立紧密联系,家长定期向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动态,如果学生出现德育方面的问题,班主任要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对策,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开展德育。此外,对于在外务工的家长,班主任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与家长进行交流,保证留守儿童也能得到良好的德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其次,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家校共育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及教育环境,还可以请家长到学校参观、听课,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环境,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一些感恩、幸福分享、事迹报告等活动,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农村儿童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树立榜样助力农村小学德育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很多事物及现象缺乏分辨能力,但同时模仿能力很强,对于他人的语言行为喜爱并善于模仿。同时,小学生也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和表现心理,愿意向优秀的个体学习,所以是塑造和培育德育素质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时,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模仿、易塑造这一特点,通过树立榜样来促进德育的健康开展,避免一味地通过强制性、命令性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机械纠正或引导,确保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养成。

首先,班主任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同时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种天然的崇拜和敬畏,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言行、高尚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为小学生树立榜样。例如,班主任的穿着打扮要整洁得体,注重自身形象,与学生交流沟通要平易近人、尊重他人,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另外,班主任要经常向学生传递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其次,在班级中树立学生道德榜样。小学生除了会模仿教师外,对身边同学的言行举止也乐于模仿,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内树立道德榜样,让学生进行学习模仿。例如,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可以将他们树立为班级的学习典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提升自身道德水平。

五、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德育的开展

在农村小学中开展德育时,仅仅依靠课堂讲解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生掌握了德育的理论知识后,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和直观,才能真正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的行为思想中,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德育的理解,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在休息日,班主任可以组织小学生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或困难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如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等,在农忙时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做一些简单的农活,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村里捡拾垃圾,由此培养小学生寻老爱幼、乐于助人、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是农村小学德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德育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开展的工作,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农村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德育的开展,从思想理念、教育机制、家校共育、树立榜样、开展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渗透德育教育,真正提升农村小学的德育质量,助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建平.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浅谈[J].才智,2020(8):172.

[2]杜贵汉,周义成.润物无声关注关爱——当下农村小学德育途径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9.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儿童成长农村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