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养殖户污物处理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以沧州市为例*
2021-03-11刘爱秋刘伟伟
刘爱秋,刘伟伟,申 琳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河北 沧州 061100)
2018年11月8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实施攻坚行动,让农业更绿、农村更美——解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文章,其中提到要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制度[1]。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集约化养殖业发展迅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畜禽粪便污染物,长期蓄积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仅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2-5]。河北省作为养殖大省,畜禽养殖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很多农户脱贫奔小康,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不仅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危及生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的养殖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沧州市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探究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目的是为沧州市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1 沧州市中小型养殖散户污染处理方法调查分析
1.1 样本构成分析
本次的调研对象为沧州市14个县的养殖户(图1),所调查的地区占沧州市所有县级市、区的82%,调查范围相对广泛。在此次调研中,共回收了300份问卷,有效问卷数为244份,问卷有效率为81%,其中东光县养殖户所占比例最高为39.34%,其次为青县11.48%。
图1 样本来源分布图
问卷显示,在沧州市地区主要以鸡和猪为主要养殖对象,分别有68户和60户,占比24.59%和27.87%,养羊和牛的数量次之,占比16.39%。且大部分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较小。调查样本中养殖户的养殖品种及规模(见表1)。
表1 养殖户的品种及规模
在所有调查的养殖户群体中(表2),年龄46~60岁占比 49.18%,31~45岁占比 34.43%,60岁以上占比11.48%,30岁以下占比4.92%。从文化程度方面来看,养殖户大多为初中学历,占所有比重的45.9%,接近调查养殖户比例的一半,小学学历的养殖户占比29.51%,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最少,仅为1.64%。从样本结构可以看出,养殖户主要由46~60岁的中老年人构成,且养殖户的平均学历水平在初中及以下,这与当前我国现阶段发展现状相符合,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人选择在外发展,在学业完成后很少有人回村发展养殖创业,使得参与调研的养殖户学历普遍偏低。
表2 养殖户年龄及受教育程度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的对象年龄分布合理,调研覆盖面积较广,数据分布较为全面合理,具有代表性和事实性,适合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
1.2 沧州市中小型养殖散户污物处理情况调查分析
1.2.1 养殖设备、利润和资金来源情况
(1)养殖设备情况
在对“您家养殖所采用的棚舍如何?”的调查中发现,仅仅有49.18%的养殖户选择新盖专门用于动物养殖的棚舍,仍然有24.59%的养殖户选择老旧房屋改造,养殖设备极为简陋。
在对“您家养殖所采用的保温设备如何?”的调查中发现,仅仅有9.84%的养殖户采用育雏保温器加热保温,大部分养殖户还是采用简单的煤炉保温设备去保温,由此可见养殖户存在养殖设备陈旧且简陋的现象。
(2)养殖利润情况
在对“养殖收入是否是您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收入?”与“您的年养殖利润大约为多少?”问题的交叉分析中发现,选择以养殖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养殖户年养殖利润在30000元以下的占了52.27%,说明存在养殖户收入较低的现象。
(3)养殖户资金来源情况
针对养殖户资金来源问题,从养殖户资金投入情况和资金来源渠道两方面展开阐述。
a.养殖投入少
当被问及“养殖户每年的投入情况?”时,34.43%的养殖户年投入在30000元以下,36.07%的养殖户年投入在30000~50000元之间,29.51%的养殖户年投入在50000元以上,结果表明农村养殖户的规模相对较小,年投入资金较少,这反映出沧州市农村养殖业发展的规模障碍。
b.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当养殖户被问及“是否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过养殖扶持贷款?”时,高达72.13%的养殖户表示从未申请过。养殖户是否申请养殖扶持贷款与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表3)密不可分,由于沧州市养殖户学历普遍较低,导致其养殖扶持贷款申请人数较少,且金额较低。可见,大部分养殖户并未将申请养殖扶持贷款作为他们筹措资金来源的一部分。
表3 养殖户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过养殖扶持贷款与学历关系交叉表
当被问及“政府对您的养殖业是否有补贴?”时,63.93%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没有接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贴,仅有36.07%的养殖户接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贴。反映出养殖户收到补贴少,无法作为养殖户资金的主要来源。
1.2.2 养殖污染处理情况
对于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污物处理方式,可以从尸体处理方式、粪便处理方式、污水处理方式三个维度出发进行分析阐述。
(1)尸体处理方式
在对“动物尸体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的调查时发现较多养殖户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占比37.7%。在实地调查时多名养殖户谈到,动物死亡后采取掩埋的方式,方便快捷,而有少数养殖户会采取售卖盈利的方式,只有21.31%的养殖户愿意将尸体交给专业人员处理。
在动物尸体处理方面,大部分养殖户选择了不考虑生态环境的就地掩埋方式,更有甚者直接将动物尸体扔在河边自然腐化,随意污染周围环境。
(2)粪便处理方式
在问及“您的排污处理方式有什么?”的多选问题时,44%的养殖户会采用粪便车回收的方式,37.7%的养殖户会将粪便等作为肥料,说明有较多的养殖户造成少量污染;但有21.31%的养殖户采用直接流入田地河流与露天堆放。
在养殖动物粪便处理方面,虽然近些年来沼气池循环利用、与他人合作进行回收等更为有效的方式传入农村,但是大部分养殖户仍采用粪便车回收和作为肥料放在田地中这两种较为传统的方式对环境污染严重。
(3)废水处理方式
在问及养殖户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时,仍有27.87%的养殖户选择不进行处理,直接排入周围环境,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关于养殖户的废水处理方式,仅有21.31%的养殖户进行专业化处理并对废水进行有效循环利用,50.82%的养殖户对于废水进行简单处理后,排入周围环境。
综上所述,由于养殖户科学养殖意识的淡薄,且农村地区养殖户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致使养殖户对于养殖污物、污水、动物尸体的处理方式仍停留在传统处理阶段。
1.2.3 养殖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情况
(1)养殖地点以居民区为主
在对“您所在的村养殖场是否有在村民居民区的情况(养殖场在村内而非村子周边或村外)?”的调查中发现,70.69%的养殖户将养殖场建在村民居民区内,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
(2)养殖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在被问及“养殖户是否对污染进行了一定解决时?”,仅仅有31.89%的养殖户进行了一定的解决,68.11%的养殖户都没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对周围居民对于养殖户满意度的调查中,非常不满意的居民占比为10.34%,不满意的居民占比为24.14%,一般的居民占比为52.59%,满意及以上的居民仅占比重为12.93%,这说明养殖户在养殖污物处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调查发现养殖户所带来的污染主要从空气、土壤、周围居民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较大。
当被问及“养殖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时,有50.86%的周围居民认为养殖区周围有恶臭味,空气污染严重,有37.07%的周围居民认为刺激性气味较少,一般污染。由此可见,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随处排放的动物粪便,以及养殖动物尸体的不合理处理给周围空气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当被问及“养殖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时,有9.48%的居民认为对土壤地下水产生了污染。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动物粪便不及时处理所造成的地下渗漏,适量的肥料有利于土壤生存,但是这种过度的渗透使得土壤肥料过剩,土壤不能有效地吸收利用,导致土壤恶化。
(3)影响居民身心健康
农村地区的居民都是通过挖井饮用地表浅层地下水进行日常的生活劳作,当水质被养殖户粪便污染后,周围居民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遭到破坏,长期饮用对健康有较坏的影响;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也给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在夏天,60.34%的周围居民认为经常有恶臭味道出现,影响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身体健康。
1.2.4 养殖污染防治意识情况
当对养殖户问及“是否听说过生态养殖”时,59.02%的养殖户表示听说过,但所占比例不足六成。听说过生态养殖观念的养殖户,其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听说过但不知其所以然”阶段,所以如何寻求对污物、动物尸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沧州养殖户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环保意识较差,大部分的养殖户会因离家近、交通方便等原因将养殖场建在村子里面而非村子周边或村外,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等问题。
1.3 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实地走访与电子问卷的发放,发现沧州市地区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通过对问卷和养殖户的访谈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养殖户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养殖过程中污物的处理方式落后、养殖对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为沧州市养殖业产生污染的主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认为造成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以下三个方面:
1.3.1 养殖户贷款难度大,政府补贴不到位
(1)贷款难度大
养殖户在建设养殖场与发展养殖产业时的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72.13%养殖户表示并没有贷过款,一是因为规模较小,选择自己出资或者向亲戚朋友借钱;二是因为贷款较为困难,同时养殖业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双重考验,农户无可担保的财产,对于银行贷款相对比较困难,养殖户靠自身的储蓄,仅能建起稍微完备的养殖大棚,没有多余的金钱与精力用于养殖污染的防治。在对养殖户进行“您觉得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调查时发现,45.9%的养殖户认为治理成本高,资金不足。资金问题是本质性问题,没有资金,农户只能有心无力。
(2)政府补贴不到位
对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大部分养殖户表示没有收到政府的补贴,导致所有资金的支出靠自筹为主。调查发现政府在农业机械购置上给予的补贴较多,对规模较大的养殖户补贴较多,但对于小型养殖户的补贴较少。
1.3.2 养殖户缺乏专业指导,科学养殖意识淡薄
沧州地区的中小型养殖户大多分布在距市区较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养殖户进行询问其他有经验的养殖户获取养殖方法,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养殖户处理污物方式落后,在排污除污方面的设备较少。本项目组成员参观养鸡场、养猪场时发现,养殖户会在厂棚周围挖一个大坑,将粪便、污水等都排进去,这是他们通常选择的处理污物的方式,此种方式必然导致土壤与河水的污染。
大多数养殖户听说过生态养殖,但约半数的养殖户认为没有这种技术,或者有技术也不会使用,养殖户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养殖户由于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淡薄,一味以营利为目的,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问题,动物尸体随意丢弃,粪便、废水随意排放。有些养殖户想用较为科学的方式处理污物,但苦于无人指导,又不想花费高额的价钱去请专家,只能人云亦云,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
1.3.3 养殖户受教育水平较低,政府宣传脱节
养殖户的污染防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农户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低,二是政府对养殖户的宣传脱节。在对养殖户进行调查时发现,被调查者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了60.66%,初中及以下学历占75.41%,年龄较大,接受文化知识有限,养殖户缺乏污染防治意识。此外,政府的监管、宣传、激励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环境被污染的一大因素。在沧州市人民政府官网上可以看到泊头市、东光县、青塔乡等地区都发布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和推动养殖业发展的文章,但在实际调查结果显示,40.98%的村民认为没有听过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在对“村委会是否宣传过养殖粪污科学处理的方法”问题的调查中,也有近一半的调查者认为没有宣传或者很少宣传。
2 沧州市养殖污物处理对策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畜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高效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是其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也日渐增加,如动物尸体的不当处理,粪便的肆意排放对水体、大气和土地等生态资源产生了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与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通过分析调研问卷及查阅相关文献,调研团队认为养殖业的污染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畜禽类的尸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类产生的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结合对养殖户周围居民的民意调查、文献解读及国家相关政策,团队从“管理、引导、宣传、反馈监督”四个维度提出畜禽类养殖污染的治理对策。
“管理纬度”,即加强政府对畜牧禽业的日常监管及经济补贴。政府应开展养殖户教育培训工作,在意识上培养养殖户“绿水青山”养殖理念;在知识上给予养殖户动物尸体、动物粪便、废水等环保的处理方式;发挥村委会的监督作用,对于科学养殖户给予一定奖励,对采用不符合科学养殖理念的养殖方式的养殖户给予一定惩罚措施并令其改正[6-8]。让养殖户了解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引导养殖户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其养殖污染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9-10]。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养殖户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农村散养户的补贴政策,让其有充分的资金治理与防治养殖污染。同时可以设立污物处理基金会,对科学环保处理污物的养殖户给予相应的激励资金。让养殖户积极地参与到病死禽畜的收集体系中,进而提高病死禽畜的收集率。
“引导纬度”即引导养殖户采用先进的污物处理方法和废水处理技术。目前造成我国农村小规模散养户污物处理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污物处理设备设施或设施使用成本过高。由于农村养殖户大多数规模较小,利润不高,而污物处理设施引进成本高,设施操作复杂等问题使很多病死禽畜的尸体无法得到科学处理,从而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政府可建设专门的无害化处理工厂,引进专业的污物处理设施(如动物尸体处理设施,动物粪便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模式,引导养殖户将动物的尸体、粪便等定期送到无害化处理厂统一处理,降低养殖户污物治理成本同时有效地保护环境。
“宣传纬度”即开展畜禽养殖业污物处理技术宣传,畜禽病理治疗宣传及政府制度宣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养殖业布局状况等开展宣传,着力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督促畜禽养殖业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此外,还要与时俱进,加强政策宣传,将有利于养殖户的政策落实到每家养殖户头上;加强科学养殖方法宣传,将最新的养殖技术传达到养殖户手中;加强科学排污和疾病防治宣传,将污染排放降到最低,保证废物价值利用最大化,安全保障最大化[11]。
积极宣传和推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推广畜禽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和防治技术,利用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平台,让农户了解到养殖业会导致的环境污染,引导农户掌握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增强养殖单位的环保意识,提高其养殖污染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要我治理污染”变成“想要治理污染”。
“反馈监督纬度”即收集养殖户养殖过程的反馈信息,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建立群众反馈机制与群众政府双向监督机制助力标准化养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引进的技术和排污机械是否实用,是否给农户带来了便利和好处,需要农户的反馈才能切实了解,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当政府脱离了群众便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建立相关的反馈监督机制尤为重要。建立畅通的人民群众反馈渠道、养殖户反馈渠道,在接受养殖户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开设线上线下两条道路,重视线下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就反馈内容给出及时的解决方案。同时,建立政府监督和群众监督两条监督渠道,在市、县、乡、镇以及村委会设立监督专员,定期对不合格养殖户进行实地监督并做好记录,督促养殖户对不符合规定项进行整改,对无故拖延的养殖户给予相应处罚,保证养殖污染在规定日期内得以解决。
3 结束语
畜禽业作为农业的支柱性产业,在沧州市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畜禽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方式已成为沧州市农业污染源的重要来源,因此完善和加强畜牧业污染调查及宣传治理工作既是沧州市农业污染治理的主要领域,又是保障沧州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本次调研立足于实践,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把握对沧州市畜禽业污染问题现状,量化了沧州市畜禽业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分析了现阶段沧州市畜禽业污染问题的时空特征,并从理论层面为沧州市畜禽业尸体、粪便污染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
(1)沧州市畜禽业发展迅猛的同时,畜禽污染问题显现,对沧州市环境承载力造成较大负担。
(2)沧州市畜禽业规模效益不明显,致使养殖户单位成本高、收益低、利润少,无法对养殖粪便进行集中处理。
(3)沧州市养殖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低,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畜禽业相关政策不了解,缺乏专业指导。
受现阶段调研能力、调研条件和数据获取等因素限制,本调研未将地区差异考虑在内,存在不足之处,还有待后续调研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