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59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发展研究*
2021-03-11鄂昱州
鄂昱州,赵 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自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党对“三农”工作始终没有放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在此时代背景下,加强农业科研工作势在必行。农业学术期刊既是传播农业科研成果的平台,也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学术期刊的发展应使其成为有效的科技推广平台①。
根据2010-2019年《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资料显示,农业学术核心期刊整体上较稳定,各学科每年入选核心期刊的数量上下波动较小。其中,农业经济、园艺、畜牧业与动物医学2019年比2010年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1种、2种、2种;综合农业科学、农业工程、农学农作物、草地学、水产与渔业2019年比2010年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6种、1种、1种、1种、1种;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林业的核心期刊在数量上保持不变。
已有很多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学者针对农业不同领域的期刊进行分析:于飞等[1]通过对2012年农业基础科学核心期刊的数据分析,发现11种核心期刊在10年中的出版文献量增长幅度较大,其中高被引文章随着时间增长,被引用的次数也增多;李洁等[2]针对20种综合性农业科学核心期刊进行研究,发现20种核心期刊的高被引文章的刊发时间集中在1995-2003年;何荣利[3]针对农业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学科、出版频率等数据,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建议。张志转等[4]通过引证指标对20种农业科学类期刊进行深度分析。从研究方法来看,关于学术期刊的研究大多运用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可较为直观、客观地得到研究结果。很多学者借助定量指标进行分析:杨畅等[5]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化学SCI收录期刊的定量数据,对中国化学领域的论文情况进行分析;张志转等[4]利用引证指标数据,对我国20种农业学术期刊进行分析研究;张凌云等[6]利用H指数,对我国旅游学科学术期刊、科研人员及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定量研究对学术期刊的不足;叶继元[7]认为学术期刊论文的评价不仅应有定量评价,还应注重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通过同行评价法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分析;胡小洋等[8]比较了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现状后,认为中国学术届应解开以硬性数据判断学术期刊质量的高低问题,使学术生态环境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学术期刊的研究内容看,很多学者对学术期刊内在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关于论文作者要素的研究,马秋明等[9]通过对2012-2014年所选农业科学类论文作者进行研究,发现作者来自北京和江苏的论文数量最多,并且文章合著率高达97.47%。有学者对作者所属机构进行分析,娄丽娜[10]运用文献计量中定量数据,研究科研机构的竞争力水平;慕慧鸽等[11]通过分析物理学领域的高被引SCI论文所属发文科研机构及作者,探究科研人才的培养规模。有关于论文资助基金的研究,宋志红等[12]运用倾向得分分层法,对基金资助项目与科研成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到科研基金资助的研究者能产出更高的科研成果;张诗乐等[13]主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学术期刊论文的影响效果。有对特定学术主题进行研究:朱丹等[14]针对国内外关于秸秆微生物降解主题的论文,研究该领域的发展态势;黄小宇等[15]通过CNKI数据库中对循环农业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者主要研究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高懋芳等[16]对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遗漏点。学术期刊中关键词也是学者研究的内容,李秀霞等[17]通过研究学术关键词的分布规律与期刊学术质量,发现关键词呈现负幂函数分布;陈秋红等[18]针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农业经济学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学科研究特征和发展规律。有以参考文献为角度的研究,郭燕枝等[19]对农业经济学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经济类论文存在引用参考文献偏少、差异性偏大、外文文献不足等问题;李云霞[20]对农业资源环境类核心期刊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有以编辑角度的研究,曹淑华[21]认为农业科技期刊的刊发时间较长,不利于期刊良性发展;李影[22]以农业期刊编辑的角度,认为农业期刊编辑的目的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于所有从事农业的群体,编辑工作责任重大。
除了内在要素的研究,还有宏观方面的研究,李希孔[23]通过统计与分析,发现农业科技期刊论文的规律。边全乐[24]分析了农业期刊整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增强内容质量、提高专业度、创新经营机制等建议。高峻[25]通过调查34种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的线上媒体矩阵的开发和运营情况,发现农业核心期刊虽然开设了线上传播平台,意识到线上传播的重要性,但并没有重视线上媒体的运营。
既有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学术期刊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学者分析农业各领域的学术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发展情况。
本文对近十年来我国农业各领域学术核心期刊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不足和改善建议,推动在农业发展的积极形势下的期刊建设。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农业科技类核心期刊150种和经济类核心期刊15种。根据各期刊在数据库中提供的出版信息,农业科技类学术期刊中共有11种专题,分别是农业综合、畜牧与动物医学、林业、农作物、园艺、农业工程、水产和渔业、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农艺学;除此之外,还有经济与管理类学术期刊中的农业经济专题。本文发现存在同一个核心期刊划分在两个专题中的情况,在研究时以该期刊的第一类专题划分,除去重复项后,共159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见表1)。
表1 各专题领域学术期刊情况
本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获取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基本信息,分别是主办单位、创刊年份、出版周期;在学术影响力方面,本文使用H指数、影响力因子、被引次数、出版文献量、关键词、论文作者、发文机构、基金资助项目等(见表2)。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0-2019年。
表2 研究数据的定义描述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比较归纳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情况。
2 研究结果
2.1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基本情况
(1)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创刊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见图1)。最早的农业学术核心期刊是1936年创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成立了80余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创刊的农业学术核心期刊有2种,研究领域分别是农业综合类和农业基础科学类。1980-1989年是核心期刊创刊最多的时期,共创立了65种,占总数的40%;1949-1959年创刊的农业学术核心期刊也较多,共创立了33种,占总数的20%。从具体年份看,创刊最多的一年是1979年,仅这一年共创刊了17种期刊;紧随其后的是1980年和1981年,分别创立了14种和12种核心期刊。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初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对农业科学发展的需求十分强烈,政府对农业科技的发展也相当重视,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投入程度也反映在学术期刊的创刊情况中。
图1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创刊时间分布情况
(2)出版周期以双月刊为主。在159种核心期刊中,共4种出版周期;其中,最多的期刊出版周期是双月刊,为83种,占比52%;月刊出版形式为63种,平均出版周期1.55个月。在半月刊的核心学术期刊中,畜牧业与动物医学专题的期刊最多,有5种;在月刊和双月刊中,农业综合专题的学术期刊最多,分别有15种和23种;在季刊中,5种期刊均来自不同专题。
(3)主办单位以联合主办的形式为主。在农业学术核心期刊中,超过50%的核心期刊由科研院所主办或联合主办;74种核心期刊得到学术类研究社团的支持;53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由高校主办或联合主办;49种期刊由多家高校科研单位联合主办。由此可见,科研院所和学术社团是推动科研项目的主力,其较强的专业性对核心期刊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筛选第一主办单位数据(见表3),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创刊数量最多,达到18种,排名靠前的主办单位大部分为科研院所和学会,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唯一的高校单位,创刊6种。
表3 创刊数量较多的第一主办单位排名情况
2.2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献量分析
(1)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献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2019年的期刊出版文献量可知,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出版文献量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见图2),在2014年略有增加。具体来看,2010-2019年,农业综合和畜牧与动物医学的出版文献量占比最多;在整体减少的情况下,农艺学领域的出版文献量呈现上升的趋势,2010年出版文献量392篇,2018年增长到最大值,为1565篇,是2010年的3.99倍;2019年虽然下降到1407篇,但仍比2010年多3.58倍。由表4可知,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年均出版文献量持续减少,年平均出版文献量与出版文献量最大值差距较大,说明核心期刊之间发文规模差距较大。需要指出的是,出版文献量呈现出学术期刊的发文规模情况,单一分析出版文献量无法评价出期刊质量,由此可知,农业学术核心期刊有一定论文规模,稿源较为丰富。
图2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献量变化趋势
表4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献量
(2)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基金支持文献量占比较平稳。由图3可知,2010-2017年,农业学术核心期刊中基金资助论文的数量明显增长;2010年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为25459篇,2017年增长到28609篇,增加了3150篇,平均每年增加450篇;2017-2019年基金资助论文数量迅速减少,2019年基金资助论文量为24059篇,比2010年少1400篇。从整体上看,2010-2019年基金资助文献量在总出版文献量中占比变化趋势比基金资助论文量变化平缓;并且,每年基金资助论文量占比超过50%,2010年占比最少,为56.81%;2017年占比最大,达到70.28%,由此可知,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对基金资助论文较为重视。
图3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基金支持文献量变化趋势
2.3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分析
(1)农业学术核心期刊论文作者中,H指数排名前10位作者以科技领域为主。论文作者的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本文通过收集每个农业专题学术核心期刊的发文作者的数据,根据H指数排名前10位作者,并收集该作者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最高被引频次。H指数通过衡量作者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文章的引用次数,可以客观地评估研究者科研成果的质量。由表5可知,前10位作者H指数均在74分以上,最高值是张福锁教授,达到107,发文量、总被引频次、最高被引频次均排名第一位。前10位作者排名中,有5位作者的学术研究是关于农作物专题,其中3位作者的研究领域是农业基础科学,其他2位作者研究农业经济学。
表5 H指数排名前10位的作者
(2)农业学术核心期刊通过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指数分析学术影响力。H指数和复合影响影子都是评价学术影响力的指标,通过收集CNKI数据库中的H指数(表6展示出排名前20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将期刊H指数与复合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由表6可知,排名前20种学术期刊的创刊时间具有年代性:20世纪60年代以前创刊的有4种,20世纪60-70年代创刊的有3种,1979-1999年创刊的有13种。在研究领域方面,农业技术类的期刊占比最大,农业经济类期刊仅有4种;排名前20种学术期刊的发文量最多是《园艺学报》(7845篇),其H指数排名第5,最少是《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112篇),其H指数排名第12,这20种期刊的平均发文量为4048.45篇,发文量标准差为1834.41;从被引频次数来看,被引频次数最多为《作物学报》(189364次),其排名第1,被引频次数最少为《中国农村观察》(30402次),其排名第18,这20种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为85978.35次,标准差为41120.27。
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都是评估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根据表6来看,同一学术期刊的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所得结果差距较大,如《作物学报》的H指数排名第1,为158,但其复合影响因子为2.50,排名第11;《中国农村经济》的H指数为140,排名第4,但其复合影响因子为6.46,排名第1。通过对排名前20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表7),得出H指数与复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为0.294,即具有正相关关系。
表6 H指数排名前20种农业学术核心期刊
表7 H指数排名前20农业学术核心期刊H指数和复合影响因子相关性检验
(3)近十年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分析。由图4可知,2010-2019年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2010-2015年,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呈现缓慢上涨趋势,2010年是0.721,2015年增长到 0.818,2015年比 2010年增长了0.097;2015-2019年平均影响因子呈现迅速增长趋势,2019年平均影响因子是1.417,比2015年增长了0.599。2019年平均影响因子比2010年同比增长90.82%。其中,2010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45种,2011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46种,2012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55种,2013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62种,2014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59种,2015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58种,2016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65种,2017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80种,2018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95种,2019年高于平均影响因子的为56种。
图4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献量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
表8 展示的是2010-2019年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影响因子不同指标的情况。由表8可知,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的最大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影响因子的标准差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中值整体呈现上涨的趋势。
表8 2010-2019年影响因子的不同指标情况
图4 展示的是2010-2019年出版文献量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以2015年为分界线,2010-2015年出版文献量起伏较大,平均影响因子呈现缓慢上涨的状态,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出版论文学术质量差距较大,学术水平较低的文章拉低了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水平,如2010年是该阶段出版文献量最多的一年,但平均影响因子并不是最高;自2015年以后,出版文献量持续降低,但平均影响因子迅速提高,提高最快的是2018-2019年;可以看出经过前几年学术的筛选,该阶段农业学术核心期刊是“要求质量,不要求数量”,学术水平较低的论文被筛掉,虽然论文出版规模大幅度下降,但入选的论文提高了学术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
图5 呈现的是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基金资助论文占比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2010-2017年,基金资助论文数量与平均影响因子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2017-2019年,基金资助论文数量逐年降低,平均影响因子持续上涨。
图5 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基金资助论文占比与平均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1)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出版文章规模小。2010-2019年,中国农业学术期刊入选北大核心期刊的数量是增加的,但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是在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且全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农业学科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发文规模却迅速下降,这使得农业科研工作与农业发展大环境并不相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探索,为满足国家、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求,许多农业学术核心期刊都是在那一阶段创刊。
(2)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论文学术质量差距较大,拉低了整体学术水平,未来提升空间仍然很大。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学术核心期刊逐渐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前期,农业核心学术期刊出版文献量较大,但学术影响力并未因论文数量的增多而提高。这说明前期存在较多学术质量不高的论文,将整体学术水平拉低;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期刊对论文数量的缩减,越来越多高影响力的文章被保留,这样既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论文,也提升了论文作者及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3)各专题领域的学术核心期刊发展差距较大,造成两极化水平。首先,在农业学术核心期刊的12种专题领域中,入选北大核心期刊的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入选专题最多的有39种学术期刊,而入选专题最少的仅有2种学术期刊。这是由于专题领域“冷热”之分,研究学者的数量存在差距,造成恶性循环:“冷门”的研究专题领域中研究学者少,导致研究成果产出少,进而导致该领域学术期刊竞争力弱。其次,出版文献量存在较大差距。各专题领域的学术期刊出版文献量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该领域稿源量。如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专题,该专题的学术核心期刊在十年里仅出版3138篇,几乎等于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和园艺这3个专题各自一年的出版文献量。再次,各专题领域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和期刊差距大。H指数排名前10的作者,仅仅来自3个研究领域专题;在H指数排名前20的期刊中,仍有个别专题领域的期刊未在其中。专题领域内部水平差距大的问题会导致学术期刊资源不平衡,造成学术影响力高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高,学术影响力弱的期刊越来越弱。
针对农业学术核心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农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应严格审稿制度,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其中编辑队伍的能力是把控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因此编辑部应增强编辑队伍的学术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的双重培养,对学术期刊论文的学术性和语言质量进行把关。优秀作者专家智库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力量,是提高稿源质量的前提。编辑部邀请学术影响力高的专家担任编委会成员,通过编委会向外拓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编委会成员大都是学科影响力较高的专家、学者,借助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宣传学术期刊,促进学术期刊对外合作交流,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农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应准确定位自身期刊的品牌,推广品牌是吸引作者、读者,优化专家库的重要方式,是与同类学术期刊竞争的优势。在同类专题较多的背景下,编辑部找准自身期刊的定位,运用新兴的媒体、传播手段对学术期刊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目前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哔哩哔哩官网、知乎等社交平台中有许多科学普及类大V博主,这类博主主要以专业性内容运营各自账号,而学术期刊本身产出的是专业性、科学性内容,两者之间存在合作空间。科普类博主的粉丝群体已为学术期刊进行了受众筛选,而学术论文中的科研成果也是优质的内容,完全能够迎合这些受众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要重视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
注释:
①新华网.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1/29/c_13693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