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求学”到“服务”
——漫谈社会钢琴音乐文化的一些印象

2021-03-11刘玉明

钢琴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孩子

文/ 刘玉明

曾几何时,牧豕听经、佛膝执策成为我们向学求教的典范,揭示了见贤思齐、积极向善是人自我发展的需求本质。

钢琴学习亦然。在这一领域多年的耕耘使得笔者五味杂陈,经常深思:当今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思想认识与学习钢琴的行为有了不同于往日的变化,这究竟是茅塞顿开的进步还是茫然不解的退化?

钢琴音乐能在偏远之地日渐地遍地花开,使普通大众能够置喙一二,首先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收音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其次得益于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通俗钢琴音乐专辑的广泛发行。其具有法国式浪漫、柔美的旋律风格配以现代表现手法的音乐新颖妙曼,使得初获新潮思想的人们喜闻乐见乃至沉迷追寻,感染力至今不息。

当年,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激发了普通群众对钢琴音乐的认知——珠落玉盘的钢琴音色同飘逸洒脱的现代管弦乐音乐相衬相映,使人沉入无际的梦幻……他的音乐唤起了人们被岁月和柴米尘埋在心灵深处的那份隐隐的情调灵机,一曲《梦中的婚礼》雅俗共赏,又一曲《秋日私语》老少咸宜……至今有些孩子的父辈们依然在言谈间向往之,能弹奏则欣慰之。

后来,尤大淳老师(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的个人钢琴专辑《少女的祈祷》,钢琴演奏家鲍蕙荞、石叔诚等老师们个人专辑的公开发行,还有当年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孔祥东的个人专辑(磁带版)陆续面市,使得普通大众可在音乐厅之外聆听到纯钢琴经典音乐作品,一时间使得具有钢琴音乐之情怀的人们受益匪浅。

于是,历经文化沙漠的人们似乎看到了精致和高雅文化与自我生活只有一臂之遥。20世纪80年代,在家庭经济条件日渐宽裕的情形下,已有别具慧眼的父辈求亲访友,甚至不惜动用一些关系,为家里的孩子置一台钢琴,其心盈盈昭昭。90年代以来,此商机渐开,但仍需从省城或外省购运。那段时间,钢琴在普通大众的心目中犹如“公主”——神秘而高贵。能弹钢琴(或学钢琴)那愈发是“邻居家的传说”(后来某钢琴厂也推出过“公主”“王子”品牌的钢琴,由此可见一斑)。

物以稀为贵,彼时的钢琴老师和钢琴教学在社会上是稀缺资源。一些家长为了自己的梦想或者孩子的成长,多方探听、询问,千方百计寻访老师上课,不畏路途曲折寻找名师授教。其时怀于心田的那一份崇敬和自豪之情在闲谈间皆溢于言表……学钢琴成了他们居家生活最重要、最重视的一件事。家长辛苦陪课、认真做笔记,如无意外情况绝不请假,缺课必补。钢琴教师对所培养的弟子也是经一番挑选、综合考量后才收归门下,教书育人心怀敬畏,谦虚勤勉,在倾心教诲的过程中能自我成就而欣欣其然。

那段时期,大部分学钢琴孩子的家庭背景相较而言优渥丰厚,以当时所谓的知识分子(或干部)家庭居多。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家长的严密配合下,学习程度也相对较深,例如,12岁左右的学生,练习曲普遍能弹到车尔尼740的程度,巴赫能弹到《三部创意曲》程度。个别优异的孩子能接触到《名手之道》《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等。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第二代社会(业余)钢琴学子的成长经历,使得自己和他们的父辈亲友们除了享受那份收获、荣耀和美妙,也体会到了些许不良知觉,个别甚至有切肤之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期间还经历过委屈、愤懑、怒火乃至拳脚,“十级”都过了居然离“成为钢琴家”尚且遥远。遂渐渐开悟:原来钢琴这“玩意儿”非常人所弄。

此阶段亦不乏通达性情的父母,在孩子学习钢琴之初就非功利以其行,深谙艺文润心之理,甚知在学习钢琴及音乐的过程中须步步浸润、日日沉淀,这将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促其心智再开、人格瑾瑜、美善怀心!

总体而言,此阶段社会(业余)钢琴的学习情形,笔者认为是处于“求学”。

随着社会日渐发展进步,基层特邀钢琴家举办专场音乐会和本地的师生钢琴音乐会亦趋于丰富多样,如2008年12月,石叔诚先生的“‘《黄河》之声’钢琴独奏音乐会”的成功,首开大音之美;其后数位钢琴家先后倾情奉献,使得边城芸芸之众能近距离享受钢琴音乐盛宴,又何其幸哉!

现如今,基层的琴行越来越多,购买钢琴方便到举手可得,社会上教授钢琴的老师和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整体上日益规范而丰满;科技、媒体和资讯手段多元化;学习钢琴的孩子的家庭背景业已多元化,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孩子有意者皆可学习,着实可喜。但在教育行业整体转向于“服务业”之后,社会钢琴教育亦随波化变,其行业性质翻转为“服务育人”,在整体学习情形上感觉已时移俗易,人们对钢琴学习及其音乐的认识是日趋清醒还是日渐迷茫了呢?

也许是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增强,生活的丰富、便捷也使得人们顿觉时间不足以用;也许是周末欲休闲,欲郊游,业外要去兴聚,等等。由此亦使得钢琴学习的随意性增多,正常安排上课时间多受干扰;缺课后无补课之意,甚至拒绝补课;家长陪课日渐减少,即便陪课也是人在心非,或看手机、或玩游戏,甚至在送完孩子后去“观风景”……

较多普通琴童的父母对艺术教育、钢琴学习依然认知不清,似乎忘记了这个过程对学习习惯和成长品格的日渐养成作用极佳,甚可知一万毕。乃至于选择教师要经过几番比对,看似重视此学习,实则不然,亦不乏不懂装懂者……“美盲”仍需在又一代的成长沉淀中刷新?

究其根本,是陪伴孩子共同实现音乐成长的责任的缺失?还是对钢琴学习常态化意识的一番觉醒?轻慢之情是否影响了钢琴及音乐的尊严?

钢琴及其音乐文化对个人、社会的“育化”之功已无须赘言,自改革开放至今,钢琴市场、钢琴资讯、钢琴演艺、钢琴师资、钢琴学习、琴童及家长等诸方面的变化不一而足,难道正如古人所言:得之难时色恭,得之易时色难?是人性使然抑或是世情使然?如今,人们高尚的精神追求将与优厚的物质生活并驾齐驱,但愿社会(业余)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及教与学,亦能依海内淡然之势下朝斯夕斯、淳厚如故,学如穿井者波属云委、渐入佳境。

一家之言,若有不当之处愧汗与众!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孩子
纸钢琴
音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钢琴
孩子的画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