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挺将军的“初心”与“本色”

2021-03-11王承庆

世纪风采 2021年3期
关键词:叶挺新四军国民党

王承庆

周恩来与叶挺(右)、项英(左)在云岭新四军军部的合影

叶挺将军是家喻户晓的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被毛泽东称为“工农红军第一任总司令”。皖南事变中,叶挺不幸受伤被俘。他在五年多的牢狱生涯中,拒绝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写出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经党多方营救出狱。叶挺出狱次日即向党中央提出重新入党申请,不日被接纳为中共正式党员。在建党百年之际,重温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崇高信仰和革命信念,对于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寻求救国之道加入中国共产党

叶挺,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会水楼村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后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曾致信《新青年》,阐述“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的思想,抒发“振污世,起衰弱”之志。1919年参加孙中山直接指挥的援闽粤军,同年加入国民党。1921年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在平定陈炯明叛乱中担任总统府警卫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叶挺密切注视着当前局势的变化发展。他认真阅读了当时出版发行的各种书刊。通过学习,叶挺进一步认识到革命要获得成功,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但在这时的国民党内部,叶挺没有找到这样的条件,同时对国民党依靠军阀的现状深感不满,认为非改组不可。叶挺在失望迷茫之余,又从共产党的各种宣言和共产党人的言行中似乎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24年国共合作后,叶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共产党人,阅读学习中共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比较中对先前的革命立场产生了怀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共产党和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叶挺于当年秋毅然辞掉军队中的职务,在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邓演达的支持和帮助下,向孙中山提出到苏联学习政治和军事的请求,并很快得到批准。同年10月,叶挺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与从法国转来的聂荣臻等做了同学,成为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进入东方大学学习的第一人。

在东方大学,叶挺与众多共产党员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十月革命史》《联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以及《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一起讨论、参加劳动和野外演练,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叶挺进一步理解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并作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政治抉择。当年12月,经王若飞、王一飞介绍,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支部大会上,鉴于叶挺的志愿陈述和平时表现,出席会议的70名共产党员表决“全体通过”。叶挺后来说:“我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战斗精神和它在群众中的政治工作方法,才能成功地创造一个人民的革命运动,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叶挺正是抱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远赴苏联求学问道,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正是他在20岁时的政治“觉悟”。他在那封致《新青年》的信中曾写道:“无觉悟,无解脱,其所行皆伪也,皆不真也。”叶挺无疑是一位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民族主义战士。

创建和指挥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

1925年9月,由于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遵照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决定,叶挺同聂荣臻等26人结束在苏联红军学校的学习,回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到。叶挺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同聂荣臻等12人被分配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南方工作。

之前,周恩来于1924年9月从欧洲回到广东,领导改组了中共广东区委,并商得孙中山同意,组建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相当于一个连的兵力。不久,在周恩来等领导下,广东区委率先建立了我党第一个军事领导机构——广东区委军委(军事部),主要负责国民革命军及黄埔军校中的中共党组织工作,并直接领导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叶挺到广东区委报到后,鉴于他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营长,具有丰富的军事领导经验,经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等研究决定,委派他到肇庆,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筹建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

1925年11月底,叶挺即率组建不久的部队随第四军参加南征,讨伐盘踞于南路、琼崖一带的军阀邓本殷部,担任前锋,“所向无敌,颇著战功”,叶挺的威名“亦于此时,始为世人所知”。

1926年1月,新组建部队正式定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全团约2000余人,干部骨干绝大部分为共产党员,团设立共产党支部,作为全团的领导核心,连有党小组。团党支部由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直接领导。叶挺与吴季严、周士第、董朗等人组成党支部干事会(支委会)。

不久,中山舰事件发生。毛泽东、周恩来基于当时形势,提出以叶挺独立团为主,联合国民党左派和一切能联合的力量给蒋介石以回击。叶挺根据党的指示,严格控制部队,加紧军政训练,做好战斗准备。但由于当时在中国访问的苏共代表团团长布勃诺夫采取妥协态度,致使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不得不陆续退出。叶挺独立团根据周恩来的秘密安排,隐蔽接收了从第一军中退出的大量共产党员,不但为党储备了一批骨干力量,独立团的战斗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这年5月,湘军暂编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因支持广州革命政府,被军阀吴佩俘部击败,退守衡阳,遂向广州政府求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叶挺独立团临危受命,立即向湖南挺进,增援唐生智部,并担任北伐先锋。部队进入湖南后,叶挺指挥独立团首战攸县、再战醴陵、占领浏阳、攻克平江,特别是在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叶挺指挥部队所向披靡,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时任南昌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的朱德,在教育团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北伐军中功劳最大的是叶挺独立团,这个团共产党员最多,战斗力最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927年,年仅31岁的叶挺已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挺坚定站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一边,牢牢掌握部队,与武汉各界人民一道,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反动行径。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期间,叶挺以武汉卫戍司令身份指挥所部担负会议的安保工作。随后又指挥部队击败夏斗寅独立第十四师的武装叛乱,保护了武汉国民政府。期间,叶挺还遵照周恩来指示,积极收容接纳从外地来的革命分子和青年学生,不到半月就收容了包括粟裕等在内的1000多名党团员,安排在第二十四师专门成立的教导队学习和工作。叶挺还经常给教导队学员作报告,受到同学们的极大欢迎。

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少中共领导干部和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相继转移到九江。中共中央鉴于新的斗争形势,确定组织民众武装起义的新政策,着手制定湘、鄂、赣、粤四省秋收起义计划;同时决定“叶挺的十一军和贺龙的两个师”于九江、南昌一带举行武装起义。聂荣臻奉周恩来指示,从武汉秘抵九江,住在叶挺的第二十四师司令部,通知叶挺党中央有关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叶挺当即表示衷心拥护党的决定,坚决接受党交付的任务。

叶挺在德国时的照片

7月24日,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获悉张发奎即将在庐山召开会议,部署“清党”反共的阴谋后,便以个人名义约叶挺、贺龙等人在九江甘棠湖乘小船游湖,将庐山会议主要议题的内容告诉大家。叶挺、贺龙当即表示不去庐山开会,“上山便要作阶下囚,个人事小,革命前途事大”。随后,叶挺与贺龙分别率领所属部队相继开抵南昌,准备参加武装起义。

8月1日,武装起义于凌晨2时打响。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所向披靡,连战皆捷,至天明即将南昌城守敌肃清。随后,叶挺担任第十一军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代理起义军前敌总指挥,率领部队南下。至9月下旬,起义军在潮汕地区遭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阻击而溃败。10月24日,《中央通告第十三号———为叶贺失败事件》指出:“叶挺军队的南昌暴动,便是这一民众暴动,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权之总政策中的一个计划。”“南昌暴动在湘鄂粤各省工农武装暴动的总政策之中,始终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南昌起义军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又做出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并任命叶挺担任广州起义军事总指挥。广州起义于12月11日发起,起义军一度占领广州,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叶挺就任工农红军总司令。但在优势敌军反扑下,起义于三日后遭到失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对后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作为两大起义军事指挥的叶挺,对于我们党确立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探索和奠基作用。

出任新四军军长,投入抗日洪流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到了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指责他怀疑“城市中心论”就是“政治动摇”。周恩来后来说:在莫斯科期间,“共产国际没有人理他,东方大学请他作报告,共产国际也不允许他去。这样,他就离开党跑到德国去了。这件事我们应该给叶挺伸冤”。叶挺流亡海外期间,仍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关心着祖国的前途命运。九一八事变后,他由欧洲回到澳门。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又由澳门来到上海,与当时正在同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会晤。周恩来婉转地表达了请他出面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设想,使叶挺深受鼓舞。随后,叶挺通过在上海指挥作战的陈诚向蒋介石建议,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以继承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英勇作战的光荣传统。1937年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囚歌》手迹

叶挺对自己脱党的历史十分懊悔。他曾在延安为他举行的欢迎大会上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叶挺多次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为了保持统一战线的主动性,他还是遵照党的指示,以非党身份“在党领导下进行工作”。他利用这种便利身份经常向国民党据理力争,请拨经费、装备、物资,甚至以辞职相要,力保新四军基本编制和保障。他还委派夫人李秀文前往广东及海外,为新四军筹措经费与物资。在新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营以上干部大会上,叶挺讲话说:“党中央信任我,器重我,让我当军长,使我能有机会向同志们学习,和大家一起战斗。今后我一定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在座各位的帮助支持下,坚决抗战到底。”叶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38年8月2日,叶挺与项英率新四军军部经徽州岩寺、太平县麻村、南陵县土塘村,进驻泾县云岭村。安顿下来没几天,就于8月6日致电中共中央,提议“组织野战司令部、政治部,由我与张参谋长率领出动,前方留云逸在南京附近整理部队”,拟亲率一个轻装支队赴京芜东南广大区域游击两个月,以“扩大自己政治影响,组织群众武装力量,统一游击区武装领导,加强建立各游击支队”。可见叶挺抗日杀敌、报效国家之心切。在新四军军部,叶挺也经常亲临前线指挥作战。1940年10月5日,日军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万余人,由荻港、铜陵、湾沚等地分路出动,向云岭新四军军部方向进犯。叶挺亲自率部阻击,并在郑家祠堂开设前线指挥所。日伪军受重创后,折向泾县县城。叶挺立即指挥部队跟踪追击,与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等部配合夹击,于10月9日复克泾县县城,歼日伪军近3000人,粉碎敌“扫荡”,取得十月战役胜利。战后,各界人士纷纷向新四军慰问或发来贺电,称赞叶挺为“中华民众的干城”。

在新四军军部,叶挺还十分关心当地群众生活。1938年秋,新四军军部进驻泾县云岭后不久,叶挺就发现在军部旁边的叶子河阻断了两岸百姓的交往,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他便带领军部工作人员在叶子河上修建了一座桥,解决当地群众出行困难。后来,当地群众将这座桥称为“叶挺桥”,以示对叶挺将军的怀念。上海《文汇报》曾报道说:新四军正规军队实力雄厚,声势浩大,对于当地百姓,秋毫无犯,军民合作,打成一片,感情非常融洽。

皖南事变身陷囹圄,矢志不渝

1940年8月初,叶挺与饶漱石一起回到云岭新四军军部。这时国民党《中央提示案》已经发布,要求八路军、新四军须于奉命后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规定地区。随后,何应钦、白崇禧于10月19日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强令八路军、新四军按《中央提示案》规定,限电到一个月内,全部撤至黄河以北,蓄意挑起第二次反共摩擦。

10月底,叶挺亲自前往泾县与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会晤,商讨皖南新四军部队北移问题。接着又亲赴上饶会见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商谈新四军北移路线、行期及军需补给等事务。11月18日回到军部。

1941年1月4日夜,叶挺与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9000余人,离开云岭,企图绕道旌德、宁国、郎溪,至溧阳,待机北渡。6日,当部队行进到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人的围攻。战至11日,全军陷入绝境。叶挺致电中共中央,表示:“此次失败,挺应负全责,实因处事失彼、指挥失当所致。……今日事已至此,只好拼一死以赎其过。”12日夜,突围血战开始,叶挺亲率军部人员向大康王方向突围转移。13日,顽敌向大康王发起猛攻,部队处于混战状态,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战斗中牺牲。14日,顽军一〇八师派人前来谈判,叶挺遂派政治部秘书长黄诚和组织部长李子芳下山谈判,不料被扣。延至下午4时,顽敌再次发起总攻,因各机关人员及零星部队聚集一起,至伤亡甚重,“军长亦负伤被俘,项、袁、周当即失踪。至时才全部停止战斗,我皖南部队除有小部突围外,全部被敌歼灭”。

叶挺的入党申请及中共中央的复电

1月16日,叶挺被押解到宁国县万福村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严词拒绝上官云相的劝降。1月下旬被押送至上饶第三战区总部,又严正拒绝顾祝同的劝降。随后,叶挺被送至上饶集中营李村囚禁。2月12日,叶挺在李村囚室致信蒋介石,表示“愿以一死为部曲赎命”,“而将所部被俘干部不问党籍何属,概予释放,复其自由”。3月15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叶挺在整个战斗中均能镇定指挥,以英俊的面貌与战士同生死,直到受伤被俘。”叶挺在李村被囚半年后,于7月转押至广西桂林,囚于七星岩一个山洞里。

1942年1月,叶挺又从桂林转押至重庆。5月12日,蒋介石亲自劝降叶挺,并许以高官厚禄,同样遭叶挺坚定回绝。11月21日,叶挺在囚室中写下著名的《囚歌》,诗曰:“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12月中旬,叶挺从重庆被转押至湖北恩施。

1943年6月25日,叶挺在恩施西郊被看管地接受《新华日报》记者陆诒采访。陆诒向叶挺转达了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对他的关怀。叶挺听了非常激动地说:“我深知我的自由问题决定于谈判结果,但我坚信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必获胜利,这一信念坚定不移,几年来没有动摇过。”

1944年3月4日,周恩来在延安中央党校作《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报告,赞誉叶挺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在皖南事变时他是非常英勇的,想以个人的牺牲来保存革命的力量,比某些共产党员表现还坚决,而且迄今还未向国民党低头”。

1946年3月4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当局一再交涉,并将在邯郸战役中俘获的马法五等5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作为交换条件,终于使叶挺得以获释。出狱第二天,叶挺即致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电报说:“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复电叶挺,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电报说:“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3月15日,《新华日报》发表叶挺就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谈话。叶挺谈到:“在失去自由的五年零二个月当中,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考虑既往的事情。出狱后的第二天就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经过五年多考虑的结果。”“第一,我参加革命已有相当长的时期,个人有很多朋友、部下都牺牲了,他们是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牺牲的。他们的牺牲精神又给我很大的鼓励,所以我觉得应该继续他们的精神,走他们未走完的道路。”“第二,在我五年多的考虑中,我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能贡献其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来工作,在我失去自由的环境中更能深刻了解这一点。所以在我囚禁的期间,我就有了这个决心:如果我能自由了,一定要继续牺牲了的同志们的精神,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

4月8日,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和幼子阿九乘飞机前往延安,同机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黄齐生等人。因天气恶劣,飞机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4月13日,《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文中指出:“叶挺将军,坐牢五年零二个月”,他是“北伐时期的虎将,抗战时期的岳飞。他的毕生奋斗,是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民为之感动,每个中国军人为之感动,足以使反动派羞愧无地”。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中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作《“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文中称叶挺“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1988年,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猜你喜欢

叶挺新四军国民党
快过关了
叶挺桥
叶挺扶贫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叶挺乱世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