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1-03-11孙寒冰
孙寒冰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加持之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如火如荼,而思维导图的合理融入为课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如何有效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亟待教师的深入探索。现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期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的推进,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的基础教育改革新思潮,将思维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传统教学模式与教育新需求之间的矛盾呈现扩大态势,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效用最大化成为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首要问题。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研发的一项高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以可视化的表征形式展现出来,符合人的思维特点,不失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载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色彩鲜明、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具体而言,第一,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是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再加工以及灵活运用的过程,理论知识是小学数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基础。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无疑增加了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难度。思维导图在逻辑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符合小学生逻辑思维特点的形式进行表达,帮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理解不同数学概念的性质与关联,形成深刻的理解与长时记忆。第二,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推进过程,纵观教材知识布局呈现较强的关联性与递进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拆分为不同的知识模块授予学生,而小学生欠缺加工归纳的能力,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呈现碎片化。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知识总结与梳理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洞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2.1借助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
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素养,但也是小学生的认知短板。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由高及低的有序发散思维,以提升数学思维的逻辑性与层次性,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幅提升。针对小学生的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较为薄弱,面对数学题目不知从何着手的问题。教师从思维导图的递进性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例如,关于圆的试题,小明要骑自行车由家到公园,已知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为65厘米,内直径为55厘米,自行车每分钟转动70圈,骑车15分钟能够到达目的地,问小明家到公园的距离。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干的文字内容,捕捉有效信息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如外直径、内直径、转动。由此学生自然可以联想到圆的相关知识,明确解题方向。其次,在明确解题大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将圆的知识模块以关键词的形式罗列出来,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二分支。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需要求解的问题与长度相关,在思维导图第二层级中找出关于长度的知识点,即周长的相关知识模块再进行拓展梳理,有知识模块细分出具体的知识点,形成最终的解题思路。借助思维导图将解题的思考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学会层层剖析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所熟知的知识点,形成逻辑化的思考程序,将各类难题迎刃而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借助思维导图强化错题分析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加上小学生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的薄弱性,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何通过有效的错题分析将错误转化为教学引导资源是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而思维导图无疑给易错题的变废为宝提供了教学思路。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单元易错题解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造成错误的原因以及总结易错题的解题模式。首先,根据出错原因对于易错题型进行分类,形成思维导图的核心,并逐个进行易错点分析梳理。如基础知识不牢固、审题不清、欠缺解题思路、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等,并对题目中出错的关键点进行标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问题所在,如基础知识不牢固可以划分出概念混淆、算理掌握不牢固等分支,而审题不清可以细分出题意理解错误、关键信息提炼不够全面等分支。借助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特点,對出错原因尽可能地细化,精准到具体的细微知识点,便于有效解决易错题屡禁不止的问题。
2.3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复习巩固
小学生的记忆呈现阶段性特点,难以通过一劳永逸实现长时记忆。因此,及时的复习梳理尤为必要。教师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归纳优势,带领学生回顾、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知识体系。以分数相关知识的复习课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分数所学的知识模块,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以及分数除法,构建知识体系大框架。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模块进行知识梳理与归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模块,以单位“1”为核心,梳理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以及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等,引导学生回忆分数定义的感知过程,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教师围绕基础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模块,围绕算理进行经典题型的拓展,将分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与再加工的能力,转变分散琐碎的传统知识认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教学改革的有力尝试,对于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思维导图作为一项新兴的学习工具,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接受度仍需要进一步的磨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茹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95-96.
[2]焦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风,2019(26):40.
163250170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