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差异,促进发展——谈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

2021-03-11许红宇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小学教学小学生

许红宇

摘 要:自从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同时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差异性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路径,因此,绝不能轻视学生群体中个人的差异性。

关键词:小学教学;差异教学;小学生

引言:

每个学生都是差异的集合体,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能力都各不相同,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特质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新课标要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差异。

一、小学数学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

相比于语文英语等文科课程,学生普遍不擅长数学,但到了考试时,常常抓耳挠腮,每个班级里很少有数学能力优秀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永远寥寥无几,因为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习惯,老师的知識灌输才是其学习的唯一途径,学生没有主动探求数学学习提升的方法。

2、数学学习方式刻板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传统教育里,老师几乎对一个班级里的学生都采用一致的教育教学策略、一致的教学目标和目的、一致的作业和一致的评价,没有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基本运算法则背熟、写课后题、出类似题型进行练习、写练习册、写家庭作业、卷面考察、口头提问,看似有效但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同、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同、从小的学习环境不同、学习态度和性格不同、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进行指导和布置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突出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保证数学教学达到更出色的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二、数学课堂中注重差异性教育的内涵

差异性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这响应了《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数学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要获得必须的数学,并且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改变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和策略,可以逐步地精确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能力,并为其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由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同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是两全其美,相互促进的方法。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差异性教育的策略

1、分标准、分组教学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主要为依据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按照组内成员学习水平的相近的原则。不同的小组具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在课堂考察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组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性的考察,达到学习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分层性教学并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是需要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并贯彻科学合理的理念。这样是对每一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有效的策略。但考虑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后、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馈,对于学习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要在第一时间提出重视并在一定观察期后重新将其划分到符合其学习水平的学习小组,做到动态的分组教学,将差异性教学理念贯通整个课堂,以此来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数数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并为其分发相应的教学工具。由于是初次接触乘法,学生进行知识接收的反应速度不同,在熟悉和归纳后,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在进行知识考察后,教师方可将有学习能力变化的学生划分到高一层次的小组进行学习能力匹配。实现全体学生能力一起进步。

2、根据差异性进行课堂提问

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为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三类既“A为优等生、B为普通学生、C为困难生”

C类学生偏向于基本的考察问题,他们拒绝思考,通常是机械性和反复性的学习,没有创新的想法。所以在向这类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采用概念、理解式的问题,或者是课本后的例题。因为此类题目非常简单,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并得到有效的学习反馈,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第三单元“买衣服”时,教师和C类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时,可以在“认一认”这一栏里提问,回答“这些人民币的面额分别是“”多少?”既利用了学生互动进行导课,也引起了学生对于这节课知识的好奇心,学生被老师点名提问并正确回答后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可以在整节课都保持学习热情。

A类学生具有很完善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方法,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采用拔高类的题目对其进行考察,不断探寻其学习潜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第六单元“测量”后,对这类学生提出“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测量地球长度呢?”等发散性问题。虽然问题在课本要求范围之外,但是正是这样的多样化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更多地思考和观察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3、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思考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策略采用整体化的理念,即一个班的学生向着同一个学习目标走、采用同一个思考探索思维路径、完成同一个教学结果考察,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样妨碍了学生们的差异化发展。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启蒙阶段,教师一定在此过程为学生创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打好良好的数学基础,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学习的思维走向,引领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思考探索,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时,为达到差异性教学,教师要通过活动带领学生分层思考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情景式教学“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人民公园郊游,谁来帮我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啊?”“我们的校车有两种车型:15座和20座的,应该怎么分配呢?”“如果我们都坐15座的校车,需要几辆车呢,会空几个位置呢?”等问题带领学生思考。并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供学生选择如“如果我们有一辆30座的校车,合适吗?”“让你计划这次出行的交通工具你会怎么选择呢?”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收获到很多符合其学习水平的新知识。

4.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层评价

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各式各样的评价方式。例如:针对数学学习水平高的的学生,学习评价可以着重考察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得学生能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扩展学习广度;而针对数学学习水平一般的普通学生,要着重考察他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的技能,发展他们的基本数学学习能力;针对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重视他们的数学基本知识和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要鼓励式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候更有信心,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教学时,当结束课程时,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评价可以为“今天你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继续加油!”“你学习除法很快哦,真聪明。”“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乘法和除法你更擅长哪一个?”“我们再做几道应用题,给小猴子分苹果吧!”等针对性不同的评价反馈,使得各个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收获相对应的成果,促使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更多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改进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教师应该在实施差异性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探寻更有效的策略,并且秉持尊重每个学生的理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评价、教学提问等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教师的教学成果会有所提高,并且普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会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高的學生可以达到继续进步和拓展的水平,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美飞.关注差异,促进发展——谈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2020(26).

[2]叶雪芳.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J].2021(2011-4):101-101.

[3]王有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例谈[J].名师在线,2021(2020-22):15-16.

[4]姚梦婷.数学课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30(04):83.

[5]汤慧.析个体差异,促全面发展——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信息周刊,2019,000(023):1-1.

3746500338208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小学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