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种子”模式下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1-03-11苏哈爱
苏哈爱
摘 要:主题拓展是“爱种子”模式下的重要课型之一,论到数学文化,该如何把数学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中?这是本论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文化;主题拓展;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首次提出“数学文化应该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渗透到整个教材中”。[1]
“爱种子”模式是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的“用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它包含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和主题拓展三大课型。其中,主题拓展课型是学生能熟练地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主题拓展的方式结合生活,对知识进行拓展和综合应用,促进文化素养的发展。
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4]。在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忽视主题拓展课堂教学
主题拓展课型是“爱种子”模式的课型之一,但是它具有课时量少,不做考试内容等特点,就容易导致教师觉得主题拓展课型不重要,忽视主题拓展课堂教学,甚至忽略、不上主题拓展课,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融入数学文化了。
(二)学生学习起点高、难度大
主题拓展课堂是围绕教材中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等建构基于生活、人文等案例的活动。由此数学主题拓展课堂具有学生学习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所以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的难度也逐渐加大。
(三)课堂教学缺乏主题味、数学味
主题拓展是以“主题”为核心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主题味和数学味,二者缺一不可。缺乏主题味,课堂构建的数学活动就变成了传统的数学新授课和练习课。缺乏数学味,数学课堂就不再有意义。
二、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主题拓展课堂的教学策略
主题拓展分为四大环节:主题阅读、脑洞大开、创意设计和分享评价。各环节内容都应和“主题”相契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主题阅读、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
主题阅读是主题拓展课堂的第一环节,以“主题”为核心,构建数学学习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师向学生提供主题阅读资料,可以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例如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图片、音频、微课等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由阅读到文化,提升数学素养,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
1.创设有效情境
在主题阅读环节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作为正式上课的“开场白”。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在上课开始就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心回归到课堂上,还能迅速进入学习的主题。相反,如果教师不创设有效情境,直奔主题,就会有学生反应不过来。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拓展课是《珍惜时间》(主题拓展),如果教师直接直奔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珍惜时间》,学生有可能在台下一脸懵,反应不过来,但是如果教师能创设有效的情境,例如设置猜谜语游戏:没有脚,快步走,无人能够把它留,没有手,本领大能让青丝变白发。学生思考后猜出谜底是时间,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珍惜时间的主题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微课教学是多媒体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微课是为了解决学科中的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问题的短视频。微课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攻破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立《贺卡里的数学》主题拓展课,由从小小的一张贺卡引申出节约纸张,减排节能,废物利用,创新表达祝福的中心思想。由此可以在本环节可以设置播放关于造纸而导致环境污染的新闻,视觉和语言的冲击下,感受造紙业的高耗材导致的环境问题。
(二)脑洞大开、以思维诠释数学文化
在脑洞大开环节,以“主题”为核心开展想象,表达学生观点,对现象进行解释,以思维诠释文化。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货币的历史》(主题拓展)的脑洞大开环节可以做如下设置:古时候还有很多与货币有关的成语故事,十分有趣,比如:一掷千金、挥金如土、万贯家私、斤斤计较、人财两空、毫厘不爽等。你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以货币相关的成语故事开展想象,不仅能说出相应的成语,还能说出它背后的数学故事,能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通过文化层面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创意设计、传播数学文化
创意设计环节是主题拓展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手和脑去创造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丰富数学文化知识。
实践操作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剪拼中的数学》(主题拓展)的创意设计操作如下:
(1)把下面的2个正方形通过剪拼,拼成1个大正方形。
(2)把下面的由5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通过剪拼,拼成一个正方形。
《剪拼中的数学》(主题拓展)是学生已经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剪和拼的实践操作中,感受多边形的转化过程,体会转化前后面积不变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感悟剪拼中数学的奥秘。如此,便将数学文化扎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促使数学文化成为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原动力。
(四)分享评价、传承数学文化
分享评价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在本环节中是以分享、评价为主导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环节中,构建的数学活动可以是分享一本与主题相关的书、分享一句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分享学生的作品等等通过分享环节,从他人的分享中体会对方设计作品的思想,再分享的基础上,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进而吸取对方的优点,共同进步,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M].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爱种子”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指导手册[R].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张奠宙,王善平.数学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24550033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