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德育新探

2021-03-11倪晋升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德育渗透高中数学

倪晋升

摘 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是高中教育的基础性目标,而德育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开展适应新时代德育要求的数学教学是每位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实施德育的意义、德育内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德育的内容等方面阐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式;德育渗透;核心素养

一、高中数学学科中承载的德育内容

(一)科学态度和意志的养成

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数学学习的保证,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较为普遍的,在数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百折不挠,用于攀登高峰的数学家,如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华罗庚、如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的数学家陈景润、如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的数学家苏步青等,这些大师的求学事例对当代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能够引领他们、启发他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有利于学生科学的求学态度和坚强的求学意志力的养成。

(二) 哲学思辨能力的养成

哲学来源于具体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又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具体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知识习得,而重要的是内化成思想方法,运用哲学思想来解决高中数学问题能够起到指导解题、化解思维障碍,推动学习的作用。例如在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对于方程、轨迹、数形结合等的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出诸如整体与部分、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对立与统一、运动发展观、联系观等思想方法。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积极的培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多角度看问题,用运动、发展、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数学世界,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上升到对规律这一次层次的认识,进而提炼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良好基础。

(三) 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最强的科学之一,通过对定理、法则的严格推导,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正直讲理的思想品质;结合学生作业错误,从反面领会数学的严密性,从而逐步树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对一些综合题、复杂题的分层推演又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韧的毅力;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又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变革精神……,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特长,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十分有益。

(四)正确审美情趣的养成

数学是一门饱含艺术韵味的学科,函数的表达式、各种图像、几何图形,无不体现着美的特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也有很多艺术特质的体现,“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1]数学来源于自然生活,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不乏数学美的体现,如对称之美、和谐美;同时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又使它放射出简洁美、精确美、统一美、奇异美、开放美的异彩。“数学是一门既真又美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2]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发现数学本身的美,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和繁杂的演算, 而是一种科学美。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论证的过程,数学解题中的方法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数学中函数图像的对称、圆锥曲线的点对称和线对称、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和统一极坐标方程等都反映了数学的和谐美。曾经有一位数学家说过:“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3]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 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美的情操。

二、实施有效德育要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转变“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具有知识范围广,抽象思维要求高的特点,单一的数学学习形式既不能满足知识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德育渗透的要求,也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所以我们要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单一讲解授课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方式,可以想见,德育渗透通过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灵活施教是做好德育渗透的关键所在。

(一)体验学习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不能情境交融中去体会,去感受。大卫.科尔布(Kolb,1984)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他用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该模型包括四个步骤:(1)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2)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3)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4)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去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

(二) 自主学习

自主學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要突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独特性。例如,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探究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拓展课前和课后时间,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灵活配置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布置要合理,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的不同,依据自己对新知识理解能力的不同先自主研究学习,再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上独立、情感上自控、人格上健全、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

(三)合作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高度概括、抽象的特点,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学习习得体验。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后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等。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各自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学会数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对峙状态,而是注重每个个体在学习中的互助交流,在这种互助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组织、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高中数学德育渗透的原则

在德育渗透中我们要坚持导向性原则、 宽严相济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过程与结果兼顾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宽严相济原则是指既要给予学生人格上的尊重,也要从行为规范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在开展德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数学德育要做好与其他德育阵地的连接贯通,与其它学科之间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形成德育合力。过程与结果兼顾原则。把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听课笔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加小组活动的态度及对德育的内化成行为习惯的程度等作为对学生测评的主要内容。“任何一门课或一堂课都不能视为孤立的一次课堂教学,它是与整学期或者学年的课堂教学、整门课程、整个学科、整个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方法以及与其相关学科、前后续课程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系统” [4],因此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每一环节纳入测评范围,并设定相应的比例,由此而评出较为切合实际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建淳.新课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文汇,2006,8:55.

[2] 樊美林.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导报,2007,(2):1-2

[3] 翟素琴.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安徽教育,1997,(10):33.

[4] 罗小兰,路春雷.复杂性思想視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8):57-60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精准扶智的载体建设 (课题编号:AH2020136)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支教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精准扶智的载体建设(课题编号:MZJ 2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556501186335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德育渗透高中数学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