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2021-03-11林薛荟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生活

林薛荟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往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甚至生活都有巨大影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将数学融入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综合素养高的学生。本文通过分析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指出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建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生活;核心素养;教学

对一门课程的热爱有助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尤其对小学生而言,只有足够感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去学并学好一门学科,而要使数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数学本来来源于生活,因此这种联系是非常可行的,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还可以在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中联想到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生活之中学会应用数学。

一、将数学融入生活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只有将课堂知识与生活融合起来,才能够体现出数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学生最终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需要与生活联系,学生数学的学习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例如,在学习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知识点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下意识地主动使用所学的乘法口诀,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尚未完全被开发的阶段,对有些逻辑思维能力缺乏锻炼的学生来说,完全理解抽象性的数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教师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正好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可以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理解课堂教学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在生活汇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这个数学与生活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被开拓,学生也会更热爱学习数学,从而使数学成绩提高。小学数学本身就是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最主要的学科,将数学融入生活将更能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例如,学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乘法和除法之后,小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稍微复杂的问题时,不用再因为所具备的知识不够而无法解决问题,对于使用加减法计算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乘除法来计算。例如生活中妈妈告诉孩子买了四个三元的笔记本总共花了多少钱时,未学习乘法时,他们可能需要使用“3+3+3+3=12”计算出总金额,而学习完乘法后则可以直接使用“4×3=12”得出所花的钱的总金额。将数学融入生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是平时生活中简单的计算也会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不够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老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而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则不够重视。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标准,同时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主要反应方式,这种单一的衡量标准使学生本身也忽略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不管学习任何知识,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应用才是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是现实教学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经常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老师甚至家长并不关心,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如今强调培训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传统数学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传统数学教学观念里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占有主导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经常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学习,教师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教师不断提高传统教学观念,接受将数学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将数学融入生活。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能被快速更新,教师习惯在课堂中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并没有养成在授课过程中将数学融入生活的教学方式,这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只能使学生接触到课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泛,综合素养也就难以提升。

(三)数学教学方式单一

复杂并且抽象是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吸收理解所学知识。但是,因为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老师普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课本知识为线索,根据根本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学生授课,然后布置作业作为课后知识的巩固,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不仅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在生活中也不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此外,数学教学方式单一会使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缺少兴趣的学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课堂效率也会随之降低。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建议

(一)教学过程中专门设立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教师将数学融入生活最主要的策略是将数学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熟悉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关于生活中年月日的问题,比如“你的生日是哪一年那一天?”,“生活中看到的包装袋上面的生产日期和商品有效期是什么意思?”,这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且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更容易使学生感兴趣,学生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就会认真听讲,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二)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的例子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学生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学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将数学融入生活的又一大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拿着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品如课桌的长宽高、椅子的高度,可以让学生互相量彼此的身高并记录,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自己所测量的物品都应该用什么单位表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测量并注意测量单位,学生在正式学习课本知识时会更加注意知识重点,同时能够对厘米、分米和米的差距有一定的实际认识。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对和单位长度有了实际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用只靠想象去判断各单位长度的大小。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所接触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不利于全面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增强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稍微调整,将问题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相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数学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此外,小组讨论学习也有助于将数学融入生活,在小组一起学习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愿意沟通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以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让数学融入生活,不仅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应用数学,而且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这种双赢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都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将数学融入生活,有助于促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建均.让数学融入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学案例,2018(31).

[2]洪秀丽.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9(2).

[3]白如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31).

[4]滕东.多媒体时代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地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7(22).

2463500783218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数学生活
生活感悟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