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

2021-03-11张素红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激发小学数学教学

张素红

摘 要:数学是一门带有神秘元素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探索中一一发现,散开笼罩在数学身上的迷雾,显露出数学的真容来。小学数学教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将学生导入数学探索的道路,让学生带坚定的信念与挖掘数学,走向数学的巅峰。教师在课堂上丰富学生趣味学习情景,为学生设计导学案引领学生参与,穿插课堂问题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运用合作型团队来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设置自主实践任务锻炼学生应用能力,活跃了学生自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扬帆,借助数学的力量来起航,积极地去观察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将自己环游数学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积累下来,然后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与素养,收获质优高效的学习成果。

一、丰富学习情景,调动学生探索兴趣

丰富的学习场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使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永远不失内心的热爱,能够像雨后的竹笋一样,破土而出,逐渐成长为健壮的竹子,去参悟数学的高空。教师利用现代化设备来增加场景的多彩性,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心,使学生逐渐有课堂的旁观者成为课堂的地基,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在“三角形”探索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能够找出三角形图形中的底和高,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绘制三角形的高,笔者在课堂上先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发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了解三角形图形的形状特点之后,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与三角形有关的动画视频,利用动态的画面来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各部分内容,使学生观察三角形高的特点。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后,知道了围成三角形的线段被称为三角形的边。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角和顶点,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标注三角形并尝试绘制三角形的高,理解三角形图形的特点。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的探索过程中,走进了三角形,产生了系统挖掘的兴趣。

二、运用导学案引领,呼吁学生参与

小学数学教师活跃学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为学生设计导学案来引领学生参与,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在解决负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关注哪些学习目标,完成哪些学习任务,清楚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有待外界帮助解决的问题。在“负数”探索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知道怎样运用负数来增加知识积累,使学生清晰自己在课堂中应该留意的部分,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督促学生自学。

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怎样正确读、写负数。

2.分析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明确0的属性。

3.熟悉负数的使用,将其沉浸在生活实际问题中。

4.学会正确区分正数、0、负数,完成大小比较。

学习重难点:

1.知道负数的含义、写法、用法。

2.了解0的特殊性。

学习过程:

1.搜集资料,找出负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案例。

2.分析正、负数,0之间的关系。

3.尝试使用负数来解释生活现象。

4.思考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启发。

巩固练习:

1.你能分别说出三个正数和三个负数吗?

(1)正数()()()

(2)负数()()()

2.填空

(1)如果海水下降5米记作“-5”,那么海水上升3米应该记作()

(2)如果体重增加2千克被记作“+2”,那体重减少1千克,应该记作()

3.判断

(1)0是正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在8、-4、0、6、-12中,负数有3个。

4. 选择

(1)干脆面零食装袋上标注净重(25±5克),表示干脆面零食标准的质量是25克,但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30 B25 C20 D15

(2)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

A+0.02 B-0.02 C+0.18 D-0.14

学生在导学案中,知道了负数的概念,了解了负数、0等的关系,学会了应用负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自己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炼出来,便于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探讨解决。

三、穿插课堂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问题就像是学习路上的指示牌一样,能够告诉学生接下来的方向是哪里,接下来还有多少的路程需要探索,使学生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帮助学生树立系统、逻辑的数学思维。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应重视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在“扇形统计图”探索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能够将扇形统计图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笔者在课堂上先是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为学生设计了问题: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怎样的统计图?当人们想知道部分占整体多少的时候,应该选择怎样的统计图?你认为数据收集、整理有着怎样的意义?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家庭上个月的收支情况,然后绘制扇形统计图,思考家庭支出部分占整体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询问家长、收集购物小票等的方式,了解了上个月家庭支出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归整后得出了数据,计算了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依据扇形统计图绘制的步骤完成了活动任务,经过动脑分析后得出了问题的答案,形成了逻辑推理的学习思维。

四、运用合作型团队,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合作型团队学习模式是借助集体的力量來帮助个人获得学习的突破,让瓶颈问题不再是阻碍学生进步的因素,使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学会360°进行观察和判断,在他人的提醒下弥补自己学习框架中缺失的部分,有效拓展自主空间。在“简易方程”探索中,为了让学生学会设置未知数,知道怎样对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进行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和意识,笔者按照学生在以往课堂中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了合作型团队,使学生能够加入到合作小组中,与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解决数学学习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迈向高阶发展。笔者先是鼓励学生自主分工,促使学生熟悉团队成员的特点,优化合作的效率。接着,笔者又为学生设置了探索简易方程的合作任务,让学生经历寻找未知数的过程,理解未知数应用的意义。对于在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学生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解决,在交流的过程中化险为夷。在学生拥有一定的默契之后,笔者结合团队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帮助学生适应了合作型团队学习模式。

五、设置自主实践任务,考查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在跋涉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自主性,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实践任务,将自己的闪光点镶嵌在实践任务中,使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努力与成就,使自己的发展得到大家的支持与认可,带着自信发展自己的应用能力。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探索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内容,对比后析出整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笔者按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为学生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自主实践任务。对于善于挖掘潜能的学生,笔者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对学生的拓展训练上,为学生设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对于基础知识有待巩固的学生,笔者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课后习题的练习上,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对于需要教师点拨的学生,笔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启发学生上,为学生设置了含有问题元素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机制。学生在不同层次、难度的学习任务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到了有效的学习锻炼,拥有了学习的自信,可以在扎实知识的背景上延伸自己的应用道路。

总之,本文通过丰富学习情景,调动了学生探索兴趣;运用导学案引领,推动了学生参与;穿插课堂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运用合作型团队,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设置自主实践任务,考查了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在数学世界中看到了多彩的符号,看到了复杂的公式,看到了迷人的数字,感受到了数学与众不同的一面,能够带着对数学的期盼走入到数学课堂中,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为数学带来新的活力,让数学像禾田中的秧苗一样,获得雨露的滋润,得到营养的补充,迎风舒展,带来生机片片。小学数学教师在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中,会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细致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然后综合学生的意见来实施数学教学,使得数学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追求,更能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让学生自觉驻扎在数学课堂中,发掘数学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张堂.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A5):93-94.

[2]张璐,赵建华.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国教师,2020(S1):170.

[3]張成龙.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细心习惯[J].中国教师,2020(S2):81.

[4]刘小童.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教师,2020(S2):164.

[5]曲红霞.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100.

1012500783306

猜你喜欢

激发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