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教材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1-03-11王健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王健

摘 要:高中数学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与严谨性,又是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高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的改革优化。现立足新人教A版教材的特征,针对教学改革实践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改革

引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以发展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把握数学本质,重视过程评价的全新课程理念,推动高中数学由基本能力向核心素养发展,步入素质教育新阶段。在此背景之下,教材体系实施相对应的改革优化,新版高中数学教材陆续出版并投入使用,对于教学改革形成有力加持。如何高效运用新版教材,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成为聚焦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深入分析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特点及改革趋势,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组织构建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高中数学新教材特点分析

高中数学新版教材充分融入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采取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灵活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层次性,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育目标。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提倡多元化教学。新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拓展栏目以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及数学建模替了旧版的实习作业板块,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显著提升。其中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方面强化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力,帮助学生能够快速的提炼有效信息。而数学建模能够引导学生以数学视角审视实际问题,理清数学知识本质,探寻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

第二,唤醒学生的正向学习动机。新版教材的章节引言从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样做三个维度,对于章节主要知识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具有时代性的图片则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关键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构建认知初体验,促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教育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持久学习动机。

第三,强化高阶思维的培养。问题向来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教育内容,新版教材更加强调了数学问题的中心性、序列性及关联性,通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链条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构架,促使学生立足整体意识重新审视数学知识,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秉持教学评一致性教育理论。新版高中数学教材调整了习题的编排布局,转变以往集中式的强化练习,在每一个核心知识点之后设置了相对应的强化练习。此种编排方式形成了步步为营的引导体系,使教学反馈具有即刻性,大大提升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将教学评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新教材所呈现的上述特点或将成为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需要教师充分抓住有力时机,调整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基于新教材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2.1立足核心素养,强化课程意识

在现行高考机制之下,高中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应试知识与技能关注较多,而欠缺对于数学课程的育人本质思考,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新理念与新教材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强化课程意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活动。首先,从目标定位而言,应从传统的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将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必要品格作为教学的落脚点,立足整体性课程观以及学生的认知优势,对于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进行有效的统筹设计,有效平衡集体发展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准确拿捏备战高考与人才培养的制衡点,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其次,从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应充分发挥特色板块的教学作用,创造性的运用数学教材,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板块,教师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独立完成资料收集、素材整理以及框架搭建等数学文化知识探究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整合及信息处理能力。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既可以加深对于数学知识与文化的深层次认知,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重新审视高中数学教学定位,以创造性视角对新教材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指向性。

2.2注重数学建模,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建模既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关于数学建模的相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及灵活运用中构建具有自我意志的数学认知模型,提升转化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以函数模型的应用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对常见的函数模型进行归纳梳理,唤醒学生的固有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独特性认知探索共性规律,归纳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建立数学建模的初步认知。其次,教师借助典型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商品买卖活动为背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某商店出售茶杯和茶壶,茶壶每支定价20元,茶杯每支5元,商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政策,其一,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其二给予95折优惠。假如你在购买特定茶杯数量的情况下,哪种促销方式更为划算?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将实际问题所呈现的事物关系,抽象为数学语言,并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借助学生较为熟知的现实情境探索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规律。

2.3深化问题提示,培养高阶思维

問题与提示内容的转变是新教材的改革亮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编排优势,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衔接性与联系性,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以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学为例,在新版教材中,借助四个实际案例,从函数三要素、函数表示形式以及函数的共同特征三个维度,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充分体现了思维的递进性,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基于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提升课堂教学适应性。首先,教师借助复习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例如,以初中函数概念的相关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存在l=4x的对应关系,l与x是函数吗?l=4x与y=4x是同一个函数吗?学生借助现有的知识并不能够清晰准确的解决上述问题,以此激起学生的疑惑,引出关于函数概念的进一步探究。其次,教师借助教材中所设置的四个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展开探讨。例如,在讲解复兴号列车行驶路程相关问题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置思考问题,能否根据现有条件回答24小时对应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这个说法犯了什么错误?你认为应该怎样描述,才能更为准确的反映实际问题?通过对固有问题的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明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重要构成要素,深化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看的纠态度。

2.4巧用课后练习,明确学习方向

教学评价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而新版教材中的例题、练习、习题及复习参考题等具有鲜明指向性功能的题目类型设置,强调了知识的练习与迁移,夯实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为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在每一个重要教学节点,设置相应的强化练习题目。如在讲解n次方根于分数指数幂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借助思考诊断问题,若3x4=3,这样的x有几个?如何表示?又如在讲解n次方的个数及符号的确定相关知识时,教师设置16的平方根为多少?-27的5次平方根是多少?鉴于问题的基础性,教师不应拘泥于学生答案的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题目的出题目的,形成逆向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指定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评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借助随堂测验能够形成实时的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扩大教学评价主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此外,教学活动不打破教材桎梏,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尝试进行练习的拓展与延伸,更为详细的了解学生认知误区,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应用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教师应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审视教材,以创造性视角运用教材,挖掘数学教材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实现新版教材教育功能最大化,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亚,袁媛.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教学访谈[J].中学数学,2021(09):34-38.

[2]黄基云.深度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改革的方向与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1(12):55-56.

2925500783254

猜你喜欢

新教材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