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021-03-11刘赛男
刘赛男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成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海战、反复训练成为数学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数学恐惧心理。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师要在语言、情境创设、作业等方面中,搭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 “生活”同在,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中,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沟通衔接;意识培养
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1]。如果老师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就能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如何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把握好数学与生活的衔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并且自觉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从而让数学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呢?
一 、联系生活,促进数学生活化
(一)数学情境生活化,教材改造更合理。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的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焦虑、痛苦、忧伤、愤怒、冷漠等消极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2] 实践也证明在合适的情境里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创设和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通俗活泼好掌握
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在我们数学课堂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形象化,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学、爱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教师有时还需要列举通俗的实例,引用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数学是相对抽象的学科,某些专用名词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如果将这些数学语言生活化,问题解决就容易多了。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进行表演。生动真实的表演,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相对”、“相向”、“背向”、“同时”,“不同时”、“相遇”等抽象的名词通过生活场景、生活化的语言诠释,学生理解得快,理解得深刻,为进一步学习“相遇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歌由于它的朗朗上口和通俗生动,在辅助数学学习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课堂素材生活化,教学生动有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生的名字、住址或者新近发生的事作为教学的素材,即使有时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也不过为课堂增加点笑声,并不妨碍我们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教“路程问题的应用题” 时,我把例题全部改为本班同学住家的分布情况,并画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学生从平面图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家住在哪条街,哪条巷中,觉得很是亲切。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估算一下两个同学家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围绕此图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的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们感兴趣、活生生的题材,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 “生活”同在。
(四)数学作业生活化,巩固运用促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 ,几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而学生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又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进一步巩固和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课前的预习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积累生活经验;课后的作业同样可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方式更是多种多样。
二、运用实践,日常生活数学化
(一)解决生活中问题,数学应用互促进
数学教师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们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倡搞小发明、小创造。如在学了平行四边形特性后,学生利用其不稳定性,发明了可伸缩的书架。学生在这样的经历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手工制作,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时还会有自己独到、更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二)数学无处不在,培养生活数学意识
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更高层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能指导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看到某一生活现象时,他会问: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碰到实际问题时,他可以想:是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他会自觉地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去解决或探索解决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带有一定障碍性情境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后,他会主动地思考: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这些知识?我能算出家里的门窗的面积吗?……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后,能运用搜集、整理、描述等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寻找在自己的学习、家庭理财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比如,通过记录,整理家中一周的生活费用支出情况,做出一定的描述,并藉此发现某些变化的规律或作出某种预测。当数学真正成为大众的工具的时候,才体现出它意义的极为重要方面。
总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第69页。
316250190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