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探究

2021-03-11邓文权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邓文权

摘 要:小学阶段,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弱,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缺乏目的性,尤其是部分學困生,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性格乖张,在生活和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引导,给予学困生更多学习上的帮助,才能逐渐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知识点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其法,加之缺乏有效监督,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更是如此,学困生内心敏感,自尊心强,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更降低了其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帮扶转化策略

前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学困生自尊心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适合学困生发展规律、思维规律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应该关心关爱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可以避免学困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可以维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实际的小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多数学困生性格较为叛逆,但是却聪明伶俐,只是性格较为张扬,缺乏学习目的,为了提升学困生学习效率,促使学困生得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爱呵护学困生,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缩小学生差距。

1 学困生的成因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智力水平不相上下,因此除去智力因素以外,从以往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几个方面:第一,学困生缺乏学习兴趣,由于数学课程特有的抽象性特点,和其它学生一样大部分学困生都是缺乏学习兴趣,在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当遇到问题后,不主动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后,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继而就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同时数学学习中掌握有效的方法极为重要,学困生一般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自身学习效率降低;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会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差距越来越大,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会加大学困生兴趣缺失问题,继而形成恶性循环;第三,学困生的产生和家庭也有一定原因,家长在课余时间的有效监督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但是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不够,常常放任不管,也不问,和学生互动较少,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教师要用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用带有爱的语言、行为、策略唤醒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让学困生在学习中产生自觉性。同时,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关爱,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开展数学活动,拉进和学困生的距离,督促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可以感受到足够的关注,进而让学困生重拾信心[1]

2 小学数学学困生帮扶转化策略

2.1 引入趣味游戏,培养学困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引入趣味元素,提升数学课堂的活力,从而达到帮助学困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生活元素等。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数学活动常常比较枯燥,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吸引性,尤其对学困生而言吸引性更低,所以将趣味元素融入数学活动中,以激活数学活动,提升学困生数学兴趣,借助趣味活动激法学困生的参与性,结合课程内容,并参考并学生的兴趣针对性的融入趣味元素,提升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小阶段的学困生而言,融入游戏元素符合其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满足学困生的成长需求[2]。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拼一拼、组一组”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不同的图形,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为了激活学困生的兴趣,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大家一定玩积木,积木形状很多,今天我们一起寻找完积木的趣味回忆,看看手里的图形,发挥我们的想象,看看通过拼组可以转换成新的图形吗”,然后鼓励学困生进行拼组转换,在指导过程中,看到有学生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转换成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学困生在拼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游戏结束后,教师问:“通过实地操作,大家有什么发现”,此时教师发现好几个学困生都积极发言,教师用鼓励的眼神示意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教师紧接着说:“大家都贯彻的很仔细,图形十分奇妙,我们接下来学习数学世界中图形的变换,看看是否和生活有所联系”,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学困生的探索兴趣,促使学生深入课堂,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2.2 客观看待学生差异性,落实差异化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要转化帮扶学困生,教师首先要客观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形成班级教育方案,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很多教师对学困生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只看到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缺点,但是却看不到学困生的优点,其实,学困生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正确看待每一位学困生的差异性,充分认识学困生的优势,这样才能落实差异化数学教学策略,并激发学困生的内在潜力,并让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而提升,通过积极的差异性教学策略引导和鼓励学困生,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从而推动学困生的转化。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学注困生学习的特点,寻找学困生学习数学中的问题,为学困生提供客观的建议,帮助学困生提升自身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应用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学困生教师设计了适量的基础题,并鼓励学困生自主解题,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一名学困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发现这名学生解题效率较高,但是错误率却也很高,经过观察,教师发现这名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好,在拿到习题后急于解题,并没有审题,于是教师对这名学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经过教师的一番指导,这名学困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解题习惯,正确率大大提升。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指导,全面的了解学困生,落实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从而助力学困生提升自身数学能力。

2.3 采用小组帮扶策略

小學时期,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上都有很大差异性,班级学生的分布特点一般比较均匀,有小部分尖子生,大部分中等生,也有一小部分学困生,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帮扶策略,根据学生综合情况,结合学生平常的表现,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展开对学困生的帮扶,保证每一小足中有一到两名学困生,通过小组帮扶,逐渐缩小班级学生的学习差距[3]。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是,在进行讨论时,就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帮扶,教师发现几个学困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将小组进行重新调整,让学困生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更高、更快地提升学困生的数学能力,推动学困生的转化。

2.4 强化对学困生的赏识

很多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优异,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在长期的负面教育下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对于心性较大的学困生而言,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漫长过程中,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到这一点,做好长期备战的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耐性。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可以多挖掘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优点,从学困生的优势出发,多鼓励学困生,肯定学困生的想法,通过积极的、向上的教学策略,可帮助学困生重获阳光心态,并在数学学习中可以获得自信,进而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中。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发现某位学困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喜欢东张西望,但是发现这名学生思维较为敏捷,发言十分活跃,属于班级中的好动分子,为了鼓励学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赏识教育,阐明了这名学困生的优点,说:“某某虽然好动,但是思维很敏捷,如果能改变这一个问题,相信学习成绩会有大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转化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学困生性格张扬,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缺乏,缺乏自信,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兴趣、学习意识的培养,采用适合的方法就能大大提升学困生的转化效率,也会让学困生保持学习自信和兴趣。

参考文献:

[1]薛维孝,王广琦.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6):90-91.

[2]李红梅.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刘锦龙.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新课程,2021(09):208.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