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10郭改华陈婧刘艳
郭改华,陈婧,刘艳
1.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公共卫生部,湖北 襄阳 441000;2.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毒供应室,湖北 襄阳 441000
护士岗位管理是在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前提下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方式[1]。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不仅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2-3]。在护士管理工作中,通过采用层级设置管理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护士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 因此,该次研究主要以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该院的护理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纳入全体护理人员78 名、患者1 000 例,分析将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某院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研究,纳入全体护理人员78 名、患者1 000 例,以2019 年1—12 月未实施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干预期间为对照组,以2020 年1—12 月实施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干预期间为观察组;两组护理管理期间纳入护理人员均为78 名,其中涵盖护理单元105 个; 护理人员中包含护理部主任1 名,副主任5 名,科护士长5 名,护士长5 名,主任护师5名,副主任护师5 名,主管护师5 名,其他为护师及以下。 其中博士生1 名,硕士生27 名,其他为本科及大专学历。 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期间纳入患者各500 例;对照组男264 例,女236 例;年龄19~75 岁,平均(52.34±6.77)岁;住院时间1~22 d,平均(15.77±3.46)d;所在科室包含内科、外科、妇科、肿瘤科分别302 例、138 例、42例、18 例。 观察组男259 例,女241 例;年龄19~76 岁,平均(52.45±6.82)岁;住院时间1~22 d,平均(15.77±3.46)d;所在科室包含内科、外科、妇科、肿瘤科分别285例、145 例、50 例、20 例。 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 在常规护理过程中,针对护士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同时使用统一排班方式进行护理排班,在6 个月内责任护士进行白班固定,辅助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白班相对固定, 同时采取整体素质考核,以考核结果为岗位竞选方式,同时由高级责任护士对级别低的护士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用以提升护士管理质量。观察组则基于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开展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护士岗位分级管理分析。 在护士能级分级体系构建方面,按照我国当前护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分级管理体系。 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护理人员的岗位层级进阶情况如下:A1 级护理人员—3 年以上护理经验;A2 级护理人员—3~5 年护理经验;A3 级—高年护师和主管护师,A3 级护理人员的进阶包括教学老师、教学辅导员、A4 专科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和护士长; 护士长的进阶包括总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
(2)护理人员岗位手册制订。 结合护理人员自身岗位资质对其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划分,具体如下:①A4 级护理人员。危重专科护理、健康咨询坐诊;临床专业指导;疑难危重查房;特色专科会诊;临床带教指导;专科护理研究;工作质量提高。②A3 级护理人员。危重患者护理、危重患者抢救、特色专业指导、临床护理带教、护理科研。③A2 级护理人员。较重患者护理、特殊专科护理、患者健康宣传;危重患者抢救、病房管理工作、临床教育教学。④A1 级护理人员;较轻患者护理、一般专科护理、患者健康宣传、重症护理协助、病房管理工作。
(3)培训内容。 医院新入职护理人员需要统一参加岗前培训,理论培训时间为1 周,操作培训为2 周;护理人员上岗后的培训方式包括学分卡刷卡、理论授课以及考核评价;临床操作培训包括助理护士每月参加一次操作技巧培训;A1 级护士每月参加一次专业护理技能培训,且需要通过考核;A2 级护理人员每月参加操作护理技能规范培训一次,且需要通过每季度的考核;A3 级护理人员每年参与一次护理技能规范培训;所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参与国家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
(4)考核内容。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考核指标包含临床操作、专业能力、工作技能、参与培训,按照责任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不同,每位护理人员分管责任患者不超过8 例,完成所管责任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按照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岗位职称、学历以及具体表现等对其进行月度考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士、患者满意度。
①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含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健康宣传等七项,各项评分均为百分制,分值为0~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越高,反之,分数越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越低。
②护士、 患者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评估;其中,护士满意度评估内容包含工作状态、工作量、排班制度及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等,总评分100 分,>85 分为满意、70~85 分为一般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率+一般满意度率。 患者满意度评估内容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护理操作等,总评分100 分,>90 分为十分满意、80~90 分为满意、70~79 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施岗位分级管理后,观察组各维度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健康宣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78)观察组(n=78)t 值P 值基础护理95.74±1.20 97.86±1.17 11.172<0.001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96.52±1.30 98.87±1.22 11.642<0.001 96.41±1.26 98.85±1.18 12.483<0.001 96.26±1.25 98.03±1.20 9.022<0.001 96.88±1.33 98.76±1.23 9.165<0.001护理安全 健康宣传95.38±1.20 97.94±1.18 13.434<0.001 96.78±1.29 98.93±1.22 10.694<0.001
2.2 两组护士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2,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9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0,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医院工作开展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医疗服务人员,其专业能力能够反映出一所医院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态度,在提高医院社会声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6]。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更加安全有效,需要积极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强调减少护理中护理人员发生问题,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伴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不单局限于护理人员护理中质量问题, 更加倾向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提升,这一背景下常规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很难满足于现阶段针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因此如何展开有效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升当前护理工作管理质量,是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重点关注问题。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是近年来护理管理的新型模式,该种模式可以有效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同时做好危重症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健康宣传等工作,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有效的护理服务。
该次研究主要针对某院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了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干预,经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实施前后对比可见,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提高;同时,对比两组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研究证实,通过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
分析可见,在医院的传统护理人员管理模式中,一般未能依据护理人员的能力、职称以及资质等进行岗位分配[7];导致护理人员只能够完成自身工作岗位中的任务,对患者的护理服务缺少持续性和整体性,从而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8]。 而且通过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制度后,也能够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资质、能力以及职称、学历等情况,在充分尊重护理人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分配到各个岗位中[9-10]。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难度以及技术要求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和划分,能够体现出能级对应关系,从而帮助医院建立公平公开的竞聘机制,以岗位职责作为核心,建设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动态管理的考核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体系,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11-12]。另外,护理人员的结构配置和应用是否科学也是对医院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13]。 对此,有相关研究证实,通过科学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改善护理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4]。 对于医院管理工作而言,岗位管理是医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长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因而在医院建设分层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患者满意度为目的,从身份管理逐渐向岗位管理转变,从而充分提高护理人员管理工作水平,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临床护理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15]。同时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较为认可,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能够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有利于医院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团队,分层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其他医院应用分层管理模式打下一定基础。 相关学者在报道中以24 名内科护理人员为例,均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一步比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护理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护理后文书书写情况、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等维度评分均优于护理管理前[16],文章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高度相似,进一步说明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实施价值。
综上所述,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开展中,采取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模式干预后,能够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并有助于提高护士、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故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