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3-10王丹

当代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长海肺癌常规

王丹

(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0)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列第一,外科手术是肺癌治疗的首选和主要方法,一般适用于所有肺癌的早、中期,部分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极低,约为1%~2%,早期的肺癌通过手术能达到治愈效果,但肺癌根治术后常会出现由于手术切口导致的疼痛,同时手术后患者插引流管完成手术残留的血性液体引流,管道也会引起患者疼痛。疼痛作为人体最直观的感觉体验之一,癌症患者本身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身体的疼痛,极易引发各种负面心理情绪,焦虑、恐惧、精力下降等问题接踵而来[1-5]。可见,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肺癌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7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法分为心理干预组(n=37)与常规护理组(n=30)。常规护理组患者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0~68 岁,平均年龄(54.6±17.8)岁。心理干预组男22 例,女15 例;年龄40~67 岁,平均年龄(55.1±16.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早、中期肺癌者;②具有完善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抑郁症者;②存在其他系统肿瘤者。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使用特定药物进行治疗,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灵活选择镇痛药物剂量、剂型。

心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开展心理护理,主要包括①认知干预:认知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对患者、患者家属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使其认识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的引发原因,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负性心理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负面作用,不断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干预每周开展1 次。②社会支持干预:部分肺癌患者认为自身时日无多,从而出现不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使其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对疾病治疗,个人价值体现的意义,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断找到自身价值、自身意义,获得情感支撑,从而将他人的安慰和支持转化为克服疼痛的精神支撑。③集体心理干预:每周五或周六组织患者开展集体心理干预,首先让患者们相互认识,沟通交流,这一步骤同时也在完成社会支持干预,随后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在患者间建立友谊。再引导患者们互相交流,共同勉励,相互支持,在交流的最后预留约20 min 鼓励病情好转的典型患者分享自身心路历程和对抗疾病的心理活动,为患者们树立治疗信心。④家庭心理干预:与每一位患者家属建立一定联系,包括电话、微信等访视,在集体活动中让家属尽可能参与,医护人员要告知家属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对患者的积极作用,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最大限度消除内心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使用长海痛尺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评分、使用焦虑特质量表(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心境状态测试量表(POMS)对患者护理后心理情绪情况进行评定。长海痛尺:将NRS、VRS 相结合,采用0~10 刻度评分,对于无力指示量尺数字的患者可以根据眨眼帮助评估疼痛。从轻到重可分为无痛、轻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和无法忍受的疼痛。STAI:由Spielbergei 等编制,共计20 个题目,每个题目按照1~4 分分级,级别越高表示频率越高,总得分与焦虑倾向程度成正比。SDS:共计20 个题目,包括10 个正向计分题和10 个反向计分题,正向计分题按照1~4分记录,反向计分题按照4~1 分记录。POMS:由Grove、Prapavessis简化,包括紧张、愤怒、抑郁、疲劳、慌乱、精力、自尊七个情绪分量表,分0~4 分计分,分别为几乎没有、有一点、一般、比较多、很多。对7 个分量表分值进行总和,查阅常模并计算T 分值,情绪纷扰总分(TMD)=紧张、愤怒、抑郁、疲劳、慌乱总分值与精力、自尊总分值的差值+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TAI、SD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STAI、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TAI、SDS 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TAI、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TAI、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bP<0.05

组别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例数37 3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STAI 54.36±7.9 21.49±3.6ab 55.41±8.0 34.69±11.7a SDS 53.19±12.37 29.14±4.32ab 53.37±11.97 38.26±5.97a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长海痛尺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长海痛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长海痛尺评分比较(±s,分)

组别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t值P值例数37 30长海痛尺评分干预前4.58±1.67 4.60±1.78 0.047 0.963 1.24±0.43 2.16±0.59 7.376 0.001干预后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OMS评分比较 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紧张、抑郁、慌乱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心理干预组各维度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P<0.05),心理干预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OM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OM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bP<0.05

组别心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例数37 3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POMS评分紧张18.64±5.37 11.34±3.96ab 18.04±5.32 15.30±4.81a愤怒21.66±2.39 17.67±3.19ab 21.14±2.42 20.83±2.28抑郁20.19±4.40 14.32±5.20ab 19.56±4.67 16.61±4.27a疲劳10.99±5.22 8.70±4.31ab 12.07±5.38 11.32±5.46慌乱15.04±5.22 12.07±3.32ab 14.59±5.31 13.88±5.27a精力21.24±4.67 23.02±2.27ab 21.17±4.92 20.53±4.90自尊14.41±3.61 18.06±2.46ab 15.32±3.47 15.03±3.42

3 讨论

人体心理情况与肺癌的产生、发展及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大多数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包括恐惧、烦躁、焦虑等,这一情况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更为明显,由于缺乏对肺癌手术的正确认知,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手术开销等均会对患者心理造成压力,且肺癌术后常会出现伤口引发的疼痛,部分引流管也会引起疼痛,这就更易使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加重,一定程度上强化疼痛感,造成恶性循环。

陈晨等[6]研究显示,使用循证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进行干预,选取100 例肺癌晚期患者开展研究,其中50 例患者干预前VAS评分为(7.82±1.50)分,与本研究中长海痛尺疼痛评分相当,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下降至(4.25±1.05)分,得到显著好转,本研究中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长海痛尺评分略优于以往研究。史蓓[7]的研究选取20 例肺癌晚期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后患者NRS 评分为(3.22±0.68)分,疼痛程度较轻,但该学者所选取患者干预前疼痛程度较轻,平均NRS评分为(6.11±1.28)分,可见健康宣教护理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观念,但作用效果仍不如全方面的心理干预。王捍华等[8]研究采用与本研究类似认知干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患者对疼痛教育、控制疼痛方法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可见这一干预方法确有成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TAI、SDS、长海痛尺、POMS 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各项负面情绪均得到控制,疼痛改善效果显著。心理干预作为一个系统化护理模式,其不仅是简单的与患者谈心聊天,而是一种长期的、系统的、多维度的心理支持,本研究通过个人认知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团体沟通干预及家庭亲情干预4个维度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卓有成效。

综上所述,对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各种负性心理情绪的蔓延,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长海肺癌常规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考眼力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