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03-10黄怿
黄怿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广泛性焦虑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也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且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该病发生率不断升高[1]。患病后,患者无具体原因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症状,且经常伴有过分警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等,还可伴发出汗、心悸、胸闷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以往,抗焦虑药物是焦虑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存在远期疗效不佳,且用药不良反应多等不足,导致药物治疗焦虑症存在诸多限制[3]。而随着焦虑症治疗研究的深入,在广泛性焦虑症治疗中采用抗焦虑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应用,或对患者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研究,观察舍曲林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 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中男 21 例,女 31 例;年龄 18~54 岁,平均(29.6±4.3)岁;文化程度:硕士及以上3例,本科17例,高中及专科26例,初中及以下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8~55岁,平均(29.8±4.1)岁;文化程度:硕士及以上2例,本科16例,高中及专科26例,初中及以下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明确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年龄≥18岁;HAMA评分≥14 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前7 d给予患者50 mg舍曲林(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76)口服治疗,每天1次,饭后服药,之后用药剂量调整为每天10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具体如下:①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需热情接待患者,并给予患者充分尊重,真诚与患者交流。对焦虑症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等,从专业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讲解,从而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②鼓励患者倾诉。在与患者交流时,医护人员需以倾听者的姿态面对患者,对患者的倾诉耐心倾听,并从中捕捉患者的错误认知,了解患者的焦虑状况,通过鼓励患者倾听,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宣泄。③重建认知行为。在倾听完患者的倾诉后,需明确指出患者倾诉中存在的错误认知,并向患者分析错误认知产生的原因,让患者认知到自己认知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患者不断的交流、沟通,引导患者重新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与行为。④负性情绪缓解练习。在患者与周围人或事物沟通与面对时,告知患者需理性对待,让患者学会自我认知反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并预测患者就诊后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行为,通过预防性措施提前进行纠正,避免患者在错误认知行为出现后导致负面情绪加剧,通过提前预防,对患者不良情绪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少≥75%,焦虑、心烦、恐惧、紧张等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HAMA 评分减少≥50%,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HAMA评分减少<50%,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HAMA 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观察组(n=52)对照组(n=5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AMA 27.18±4.62 13.21±2.07ab 27.44±4.56 19.28±3.49a HAMD 9.16±2.48 6.51±1.09ab 9.22±2.42 8.03±1.87a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5%,对照组为23.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呈增强趋势。在精神科疾病中,广泛性焦虑症属于常见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对诸多活动、事件表现出过度的担心、焦虑等情绪,且患者焦虑、担心情况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及紧张程度与预期事件或现实可能性产生的冲击存在较大差异[4]。此外,患者还可伴有烦躁、坐立不安、疲劳、思想空白、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紧张、易激惹及睡眠紊乱等症状。有研究显示,广泛性焦虑症在女性中发病率更高,终身患病率达到9%以上,是男性的2倍以上,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带来严重影响[5]。
广泛性焦虑症的发生与5-羟色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失调相关,在治疗时以对上述因素进行调节为主,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其中舍曲林属于常用治疗药物,该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强化5-羟色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摄取功能,同时可有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中多巴胺再摄取功能,具有较好的控制焦虑症状的效果[6]。认知行为疗法则属于一种短程的、结构性强的对人的认知取向进行纠正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中有所应用,是从患者心理、精神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不合理认知进行纠正,从而改变患者错误看法或态度[7]。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且该治疗方案中在以往单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情感干预,患者及家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治疗依从性更高,已经成为当前广泛性焦虑症治疗的主要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王凯[8]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0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对患者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HAMA 评分、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舍曲林单独使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或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使用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均有缓解作用,且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效果更明显,治疗效果更显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5%,对照组为23.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认知行为疗法与舍曲林联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且该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