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留置针技术在老年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0范彬梅孟雪黄芬梅赣红

当代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静脉炎无菌输液

范彬,梅孟雪,黄芬,梅赣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ICC门诊,江西 南昌 330006)

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由于穿刺难度大,多需借助血管可视化技术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最新修订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年)》中明确指出,针对有较差静脉条件的患者,在实施静脉治疗时,可借助静脉显像技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1]。有报道[2]指出,对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基于超声引导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可显著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73%~82%)。既往多采用盲穿法进行穿刺操作,但由于肉眼难以准确分辨外周静脉,因此,穿刺难度较大,且还会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而超声能准确分辨血流,且还能清晰的显示血管的形态结构,以及距离皮肤的深度、走向、弹性等情况,无论是在定位血管方面,还是在引导穿刺方面,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针对在本院行静脉穿刺老年患者,探讨超声引导留置针技术进行穿刺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经前臂浅静脉血管分级,均为Ⅲ级[3];年龄≥60 岁;可触及浅表静脉≤2 条;输液治疗史留置针留置时间≤2 d;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无需中心血管通路。排除标准:有上腔静脉完全压迫综合征;输注发泡剂、渗透压>900 mosmol/L、pH 值>9 或<5,及肠外营养含10%葡萄糖(GS)和/或5%蛋白质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穿刺均由同一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经培训的PICC 专科护士)进行穿刺,留置针均选用BD 飞玛24G 留置针,且均将前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整个操作过程均依据ANTT无菌非接触技术进行。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穿刺:①物品准备。包括透明贴膜(6 cm×8 cm)、留置针、压脉带、洗必泰消毒液、无菌手套。②患者准备。患者呈平躺位,外展手臂呈90°,充分暴露前臂,于肘上约2 cm处扎压脉带。③评估。借助肉眼观察及手指触摸,选取可穿刺静脉。④消毒。用洗必泰消毒液进行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对置管侧手臂的整前臂(连续3遍)。⑤铺巾。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手臂下,并将无菌洞巾铺于手臂上。⑥穿刺。穿刺者戴专门的无菌手套,左手将皮肤绷紧,而右手拿留置针进行穿刺,当有回血后,压低角度,将留置针送入1~2 cm,一边退针芯,一边送入余下留置针外套管。⑦对留置针有无在血管内进行判断。对导管当中有无静脉血回流进行回抽观察,并观察其通畅程度。⑧贴膜固定。

1.2.2 观察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穿刺法:①物品准备。SonoSite 便携式血管超声仪1 台、探头无菌透明套、BD24G 留置针、无菌手套、洗必泰消毒液、透明贴膜(6 cm×7 cm)、无菌耦合剂、压脉带。②患者准备同对照组。③评估。使用B超评估与选择合适置管静脉。④消毒、铺巾均同对照组。⑤穿刺。助手(戴无菌手套)向下对穿刺点下方约5 cm处皮肤进行绷紧,对于穿刺者,左手拿无菌探头,将靶静脉横截面予以锁定,右手拿留置针,沿中心线且以20°~30°的角度进行穿刺,当观察到血管内针尖样亮点后,细致观察回血情况,当见回血后,将探头弃去,角度压低,一边退针芯,一边送入余下留置针外套管。⑥判断留置针有无在血管内。成功置管后,通过如下方法判断置管成功与否:观察导管中是否存在静脉血回流以及其通畅程度;沿静脉走向,用超声对穿刺针于探头长轴位成像进行探查,能比较直观明确导管是否位于血管内;脉冲式注射0.9%氯化钠溶液,于超声成像中,对导管尖端水流影像进行细致观察。⑦贴膜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穿刺次数。以针尖进入皮肤到退出皮肤为1 次。②留置针留置时间。记录从成功置入留置针到拔除留置针的时间。③静脉炎发生率。采用V.I.PScore可视静脉评分法统计两组静脉炎发生率。④非计划拔管率。治疗未结束但不能正常使用而拔除的导管为非计划拔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穿刺次数、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100 100穿刺次数(次)1.0±0.2 1.3±0.7 2.71<0.05留置针留置时间(h)37.6±23.6 71.6±39.2 10.67<0.05

2.2 两组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静脉留置针已成为广泛应用的输液穿刺工具;需要指出的是,外周静脉条件的好坏,对穿刺成功与否起到决定作用。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静脉条件较差,如长期输液、水肿、肥胖等,除增加穿刺难度外,还会增加患者痛苦[4-5]。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留置针技术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受到医生的欢迎及患者的认可[6-8]。

静脉穿刺过程中采用超声引导,其总体内容如下:①评估。借助超声技术评估血管条件,如距皮肤之间的深度、走向,静脉内径以及管腔狭窄与否等,从而选择相匹配的留置针,防止盲目性的选择静脉而造成穿刺失败,增加患者痛苦[9-11]。②穿刺时的实时引导。需要指出的是,导管尖端位置的正确与否,是确保静脉留置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依据超声图像进行定位,对最合适穿刺方向、角度加以明确,并于直视下,将穿刺针快速置入血管腔中,避免针尖进入管腔过深或过浅而造成穿刺失败[12-14]。③操作后予以确认。在穿刺置管后,超声成像能对穿刺成功与否进行准确、置管判断[15-17]。另外,静脉留置针型号的型号会对导管的保留时间起直接影响。在对输液速度不造成影响的条件下,选择短、细的留置针为宜,有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及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18-21];本研究采用的是BD 飞玛24G 留置针,能较好的满足上述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此种留置针下的超声留置针技术,可预防静脉炎发生,且还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于在超声辅助下,可使整个穿刺置管变得更为清晰,因而多数患者均能一次性成功;另外,由于置管直接观察管腔狭窄与否,明确静脉内径、走向以及距皮肤的深度等,因而可以保证引流通畅,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留置针技术应用于老年穿刺困难患者,不仅能减少穿刺数,缩短置管时间,还能减少非计划拔管以及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静脉炎无菌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无味的30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