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的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知网文献梳理与展望
2021-03-10马锐李菲黑金娟万巧凤
马锐,李菲,黑金娟,万巧凤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是由于幼虫(棘球蚴或称包虫,hydatid cyst)寄生于人或其他动物体内,引起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echinococcosis/hydatid disease/ydatidosis)[1],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地区为主要流行区。细粒棘球蚴病严重程度取决于棘球蚴的体积、数量、寄生时间、部位以及人体的免疫力[2]。由于该病起病隐匿,药物治疗作用有限,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包虫病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对于未来疫苗研究和流行预测有积极的意义[3]。
CiteSpace[4]是由美国Drexel University 的陈超美博士于2004年开发的一款软件,是一类可视化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软件可应用于生命科学、信息统计和工商管理,及技术科学等领域的文献分析。该软件以图谱形式呈现,用可视化技术展现研究领域的热点、发展过程及知识框架等内容,融合多学科的科学内容进行直观的分析。CiteSpace是基于Java 语言的多元可视化绘制工具,将搜索的知识图谱按照研究者的不同分析要素剪切、计算,然后将数据分析投射于二维或三维图形中,以达到对研究领域内纳入文献的作者、研究单位、关键词等进行时间、空间,横向、纵向多维度共现分析,从多个层面展现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和学术网络结构,是文献分析、计量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以“包虫病”为主题词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检索相关的专业文献,利用CiteSpace 5.2软件对近10年来的包虫病文献进行梳理,包括作者、研究单位和关键词及突现率,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和呈现,以直观、明了的图谱对近10年间我国包虫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现状和热点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和分类 在CNKI中以“包虫病”为检索词,检索2008年至2018年近10年间的相关医学文献,剔除会议论文、报纸等,共得到有效文献724 篇。然后将纳入研究的全部724篇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在CiteSpace软件内将导出的数据转换为软件能识别的TXT格式,将数据复制到CiteSpace 名下的Data 文件夹内,粗略分类,用Excel 文件保存。
1.2 研究方法和参数设置 文件导入软件后,时间区间参数设置为2008 年至2018 年,以1 年为数据时间片区。中介中心性是评估中心性测度的指标,中心性越高代表此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越高[4]。CiteSpace分析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已发表文章的热点与状态[5]。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年度发文量、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结果等。
1.4 分析方法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绘制图谱。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 该领域文献从2008年开始,发文量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0 年出现一个发文小高峰,之后再次下降,逐渐提升,至2019年达顶峰,数量>100篇。
图1 年度发文量折线图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line chart
2.2 作者和研究机构 2008 年至2019 年国内包虫病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作者是新疆畜牧科学院的张壮志(发表论文41篇)、重庆医科大学的李文桂等(发表论文32篇)。总体来看,作者发文机构集中在新疆、宁夏、青海、重庆、四川等地,与包虫病的流行区域相一致。
图2 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别情况Figure 2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2.3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结果 关键词可作为某个领域在一段时间的前沿研究方向,围绕着细粒棘球绦虫这个中心词汇,衍射出约312个关键词(见图3),这些高频关键词包括疫苗、原核表达、保护力、免疫机制、重组蛋白、免疫应答、Eg95、青蒿琥酯、攻击感染等[6-9]。高频关键词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人员需延续以往的研究成果并开发创新点,因此,在包虫病领域,即宿主免疫保护力,重组疫苗研究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是目前近10年抗包虫病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和未来的前沿方向。
图3 包虫病关键词可视化图谱Figure 3 Keywords hydatid disease visual analysis
3 讨论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5.2软件共现网络可视化图谱,对近10 年来细粒棘球绦虫相关知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疫苗、原核表达、保护力、免疫机制、重组蛋白、免疫应答、Eg95、攻击感染等方面;并与流行病学、蛋白纯化、寄生虫以及抗原表位等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学者将CiteSpace 软件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之初[10],主要可用于掌握学科领域的趋势与未来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领域文献从2008年开始,发文量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10 年出现一个发文小高峰,之后再次下降,逐渐提升,至2019年达顶峰,数量>100篇。关于包虫病的各类研究文献水平更加深入,从流行病学调查、重组抗原制备[6]等水平探究抗包虫病的方法,基础研究数量远高于临床研究,总体来看,量呈波动性增加。对于包虫病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研究作者和机构中,作者发文机构集中在新疆、宁夏、青海、重庆、四川等地区,与包虫病的流行区域相一致,突出了该病的地域特色;并且主要以各地医学院校为主要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研究侧重点的科研团队分布格局和代表人物,从作者及机构可视化图谱中可知,在关键词共现的图谱中,热点集中体现了包虫病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沿进展,但还需加强边缘关键词学科领域的研究,继续拓宽领域研究发展及趋势分析。
综上所述,近10 年来国内学者在研究包虫病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巨大,覆盖的研究面较广,研究热点集中,体现了包虫病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