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联合血培养在诊断脓毒症中的应用
2021-03-10陈晓波张雪松
陈晓波,张雪松
(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通 226400)
脓毒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严重的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也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该疾病的死亡率不仅与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是否接受及时诊断有重要关系。因此,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病情。脓毒症在发病初期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发现,这也为临床诊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血培养检查法,能帮助医师做出准确的判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生物标志物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检测中,具有一定效果,其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诊断价值更高[3]。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0例疑似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0 例疑似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5.2±2.7)岁;发病时间1~7 h,平均发病时间(2.2±0.5)h。观察组男17例,女13 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46.5±2.3)岁;发病时间1~7 h,平均发病时间(2.1±0.6)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具有良好的检查耐受性和依从性;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②脓毒症发病时间>10 h患者;③24 h内接受过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患者。
1.2 方法
1.2.1 采集标本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集患者静脉血3~5 mL,3 000 r/min离心5 min,完全分离血清,作为降钙素原检测的标本,根据无菌药物消毒原则进行操作,抽取患者20 mL 肘静脉血,分别置入Bact/ALERT FA 培养瓶和Bact/ALERT FN培养瓶,送检验室。
1.2.2 降钙素原测定及血培养 使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水平,联合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对照组仅进行血培养检查,观察组采取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查。降钙素原阳性值>0.05 ng/mL。
1.3 观察指标 参照《2016 脓毒症指南》中脓毒症确诊标准:①患者体温>38 ℃或<36 ℃;②患者心率>90次/min;③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 mmHg(1 mmHg=0.133 kPa);④外周白细胞数量>12×109/L 或<4×109/L,不成熟粒细胞<10%。满足上述条件2 条确诊为脓毒症,作为脓毒症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检出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方法的脓毒症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脓毒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 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75.00%、96.00%、6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46.67%、55.56%、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两组脓毒症检出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sep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观察组检查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observation group
表3 对照组检查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control group
3 讨论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重症感染,病情发展迅速,且具有一定的致死率,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如果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目前,临床上对于脓毒症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血培养方法,可及时发现致病菌,进而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措施,但这一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极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采血量、采血时间、采血频率及采血之前是否进行消毒处理,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如果采血量不足导致血培养阳性率降低,可能会发生假阴性的现象。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的最佳时机为抗生素治疗前,并对患者2~4 套血培养所需要的血液标本进行集中采集[5]。本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血培养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仅为66.67%和46.67%。
除血培养外,降钙素原也是一种能有效诊断脓毒症的重要指标,还能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临床疗效进行预测。随着降钙素原的不断升高,脓毒症严重程度也会不断加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降钙素原最高约为100 ng/mL。对部分严重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以及合并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患者,降钙素原可能会轻度升高,也可能不会升高[6]。如果患者没有脓毒症,通常情况下降钙素原<0.05 ng/mL,但可能合并其他疾病的感染,如急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病症、肺部出现感染、真菌感染或外伤等[7]。上述现象均可能会导致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且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降钙素原可以在早期阶段诊断为畸形胰腺炎,进而有效评估其预后,此外,降钙素原不仅是脓毒症的一种重要诊断指标,其还可被应用于疾病发展及转归的监测指标中[8]。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降钙素原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的降钙素原也会不断下降,两者呈反相关关系。对部分降钙素原持续升高或未发生异常患者,则会对其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感染真菌1~2 h 后,患者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不断升高,在24 h达到峰值,72 h后患者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则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应在24 h内对患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全面检测,才能为早期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虽然通过降钙素原检测得到结果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但该检测方法也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内毒素、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药物等,因此,该指标无法单独对脓毒症进行准确诊断,但仍具有一定的临床预警和提示效果;同时,也可通过联合血培养,全面评估脓毒症患者[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脓毒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75.00%、96.00%、6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46.67%、55.56%、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能有效提高脓毒症的检出准确率,防止因灵敏度较低而导致的假阴性问题[10]。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联合检查的过程中,如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且血培养结果为阴性,则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需对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如降钙素原水平<0.5 ng/mL 且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则需对污染菌进行认真检查。如果降钙素原水平>2.0 ng/mL,且血培养结果为阴性,则需要进行再次血培养,且对其他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以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对脓毒症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脓毒症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