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研究
2021-03-10叶思丹
叶思丹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 河源 517000)
腱鞘巨细胞瘤是主要发生于手部的坚硬无痛性肿块,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腱鞘巨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坚硬无痛性肿块、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等,且肿块直径通常<3 cm[1]。随着肿块不断生长,会对周围骨骼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导致患者手部骨骼畸形,降低活动能力[2]。目前,临床对于腱鞘巨细胞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且对于出现关节畸形的患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术治疗难度,对患者手术后功能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临床对于腱鞘巨细胞瘤手术治疗措施的研究较深入,但针对术前检查的研究较少[3]。因此,探寻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对本院5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超声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5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 20 例 ,女 36 例 ;年龄 26~70 岁 ,平均(45.52±10.08)岁;病程 3 个月~4 年,平均(2.18±0.52)年。56 例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因手腕部出现无疼痛性肿块来院就诊,其中16例合并手指屈伸障碍。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拟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采集病理标本,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均为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SIEMENS ACUSON 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SIEMENS ACUSON oxana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高频超声探头,频率为7~15 Hz,调整为肌骨模式。检查时,指导患者将患侧手掌置于检查床上,利用超声探头对手腕部肿块和四周肌骨组织进行检查,通过合理调节增益补偿强度,确保能清晰显示软组织各层结构。依次从横切面、纵切面和斜切面进行扫描,重点观察肿块具体部位、形状、面积和回声情况;同时,可在肿块部位轻轻向下按压,了解肿块同肌腱以及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观察肿块部位血流情况。指导患者在检查时屈伸手指,了解肌腱运动时肿块部位有无移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全部患者肿块具体位置以及大小;②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③分析肿块病理组织结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全部患者肿块具体位置及大小 56例患者中,17例肿块位于左手,39 例肿块位于右手;3 例肿块位于手掌部位,4 例肿块位于小指部位,3 例肿块位于无名指部位,20 例肿块位于食指部位,16例肿块位于拇指部位,10例肿块位于腕关节部位。术前超声检查提示54例为单发肿块,2例为多发肿块;经手术治疗后显示2 例为多发肿块,54 例为单发肿块。肿块大小为0.3 cm×0.5 cm~3.5 cm×1.3 cm。
2.2 分析全部病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 56 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中,全部提示肿块边界清楚,其中29 例肿块形态规则,27 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在肿块形态不规则的27例患者超声图像中,肿块均包裹并缠绕手指生长,且指骨四周骨皮质有显著损伤表现。肿块内部回声均为不均匀低回声,通过观察其肿块部位血流情况,提示有29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较丰富血流信号,7例肿块内部未观察到有血流信号,20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血流信号呈现点状分布。通过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可观察到手指屈伸运动时,肿块未因肌腱运动而出现位置改变。
2.3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病理检查准确率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56例患者中,48例为巨细胞瘤,6例为腱鞘纤维瘤,2例为腱鞘囊肿。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病理检查准确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ccuracy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surgical pathology
2.4 分析全部患者肿块病理组织结构 56 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均将肿块有效切除,肉眼观察肿块切除表面为灰黄色或灰白色,肿块各部位颜色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数包膜形态较完整。将病理组织制作成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主要是由梭形细胞组成,但其中散在分布较多的巨细胞、含铁血黄素、慢性炎症细胞以及泡沫细胞;同时,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3 讨论
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软组织肿瘤,目前临床对于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显示,其发病与炎症侵袭、外伤以及代谢功能紊乱等有关[4]。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将其归纳为良性肿瘤,手术为常用治疗方式[5]。通过手术可将肿瘤切除,但若未完整切除可导致疾病复发;同时,腱鞘巨细胞瘤还会对四周骨皮质造成损伤,从而使骨骼、关节功能丧失。因此,在疾病早期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软组织肿块,临床通常采用超声以及核磁共振检查。其中,核磁共振检查操作复杂,对操作技术水平以及仪器水平要求较高,并且还会对病患机体造成损伤,加之检查费用较高,重复操作性较差[6]。本研究结果显示,56 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中,27例肿块形态不规则,在其超声图像中,肿块均包裹并缠绕手指生长,且指骨四周骨皮质有显著损伤表现;肿块内部回声均为不均匀低回声,通过观察其肿块部位血流情况,提示29 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较丰富血流信号,7 例肿块内部未观察到有血流信号,20 例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血流信号呈现点状分布;高频超声检查,可观察到手指屈伸运动时,肿块未因肌腱运动而出现位置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表浅组织超声分辨率较高;同时,可从多各切面以及角度对肿块进行结构分析,总结出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超声影像特征如下:①肿块边界清楚,当其深入关节间隙处或缠绕肌腱时可呈现不规则生长[7];②肿块内回声不均匀,且呈现低回声状态,主要是由于肿块内组成成分较多引起[8];③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机体无创伤,操作简便,在基层医院即可有效开展,且检查费用相对于核磁共振较低,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同时,超声技术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操作性,对于判断手术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手腕部腱鞘巨细胞瘤利用超声检查,可存在显著超声影像特征,有助于协助临床医师对疾病作出有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