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21-03-10孙瑛
孙瑛
(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015)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以椎间盘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髓核向椎间孔或椎管内突出,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局部炎性粘连和水肿,造成腰腿疼痛麻木所致。患病后,患者常感腰痛伴下肢麻木,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1]。牵引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式,但治疗效果一般,且对患者的腰椎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2]。中医针灸疗法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6~63岁,平均(56.42±12.35)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病程(5.35±0.21)年;中医辨证分型:肾虚腰痛6 例,湿热腰痛8例,瘀血腰痛12例,寒湿腰痛14例;病变部位:L3~410例,L4~515 例,L5~S115 例。观察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45~65岁,平均(56.85±12.67)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5.53±0.13)年;中医辨证分型:肾虚腰痛7例,湿热腰痛9例,瘀血腰痛11例,寒湿腰痛13例;病变部位:L3~46例,L4~516例,L5~S11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3];②治疗期间未接受其他方案治疗;③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合并脑、肺、心等严重疾病;③中途改变、放弃治疗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采用牵引方式,患者采取仰卧位,进行床边牵引,牵引力为患者体质量的25%,每天1次,持续20 min,共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具体如下:首先患者采用仰卧姿势,每天1次,取穴:华佗夹脊穴、根据经络选择患者昆仑、委中、承山、承筋、承扶、足太阳经秩边或悬钟膝阳关、阳陵泉、风市、足少阳经环跳。选用0.3 mm×40 mm针,消毒后,常规手法针刺插入。扎针深度不可超过6.35 cm,一侧取患侧穴位,两侧取患侧穴位。缓解期以平补平泻,疏通经络止痛为主;急性期以泻法为主。肝肾亏损型增加肾俞和肝俞;寒湿气滞型增加三命门、阴交2个穴位;气滞血瘀型增加血海、腰阳关2个穴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提插捻转和平补平泻等操作手法治疗,留针30 min,共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断标准: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工作和劳动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腰部不适感得到明显减轻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变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 周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将一条长10 cm 标尺,从左至右依次标明0~10 分,0 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疼痛剧烈,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腰椎脱节、腰椎两侧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periods(±s,score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periods(±s,score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治疗前7.23±1.54 7.53±2.11 0.726 0.470治疗后1周2.32±0.23 1.35±0.13 23.221 0.000治疗后2周1.21±0.25 1.05±0.21 3.100 0.003治疗后4周0.57±0.15 0.23±0.07 12.991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之一,会影响患者脊柱功能。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各种外力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形。患者在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剧烈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学习[4-5]。该病在中医药中属于“痹证”“腰腿痛”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筋脉痹阻,治疗应以疏经通络为主[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病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原因为,常规的牵引治疗可活络、活血化瘀及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纤维粘连、促进椎间盘周围血液循环,但效果不佳[7-8]。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劳累损伤导致,风寒侵袭导致血液循环不良,诱发肌肉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可缓解患者的肌肉紧张,进而减轻临床症状。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75°斜角将25 mm 针刺入,使用平补平泻法增强气血循环和止痛,使用捻转补法在肝俞、肾俞、三阴交两侧针灸,以此加强补肝肾作用。针灸昆仑、委中、承山、承筋、承扶、足太阳经秩边或悬钟膝阳关、阳陵泉、风市、足少阳经环跳穴位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调节气血,改善神经受压时的血供。因此,采用针灸治疗可发挥散寒祛湿、益气止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进而减少炎症因子,安全可靠[9-10]。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