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10曾艳陈繁斌蔡莉许彩燕骆欣
曾艳,陈繁斌,蔡莉,许彩燕,骆欣
(江西省赣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情复杂多变,易反复发作。该病临床症状以面部粉刺、丘疹等皮损为主,不仅影响面部美观,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早期临床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为药物涂抹,但治疗效果欠佳,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临床针对痤疮治疗方案较多,如口服防风通圣丸治疗、红蓝光照射治疗等,但对于两种方案联合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防风通圣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28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常规治疗,n=70)、B组(防风通圣丸治疗,n=70)、C组(红蓝光治疗,n=70)及D组(防风通圣丸+红蓝光治疗,n=70)。A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20~39岁,平均(27.33±1.26)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0.41±3.40)个月。B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21~38岁,平均(26.98±1.56)岁;病程3~22个月,平均(10.31±3.20)个月。C 组男 34 例,女 36 例;年龄22~37 岁,平均(26.78±1.76)岁;病程 4~22 个月,平均(10.51±3.41)个月。D 组男 39 例,女 31 例;年龄 21~35岁,平均(25.98±1.86)岁;病程2~20 个月,平均(10.12±3.01)个月。4 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湿热蕴结证,主症: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次症:伴有口臭,便秘;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西医符合《临床皮肤病学》[3]中痤疮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痤疮严重程度分级属Ⅰ级以上;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及外用药。排除标准:职业性痤疮;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所致的痤疮;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者。
1.4 方法 A 组采用常规治疗:对于痤疮较轻者,选用维A酸类药膏外搽患处。严重者口服四环素类或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治疗。B 组采用防风通圣丸(江苏平光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20409,规格:每20 丸重1 g)治疗,口服,每次6 g,每天2 次。C 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治疗前患者先带上防护眼镜,选用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DEMA 型红蓝光治疗仪,将光源放在离患处2~5 cm,参数设置:蓝光光功率为60 mW/cm2,温度25 ℃,使用连续模式,治疗时间平均每次6 min。红光光功率50 mW/cm2,温度25 ℃,使用连续模式,治疗时间平均每次15 min。蓝光415 mm,能量密度48 J/cm2;红光633 mm,能量密度126 J/cm2;皮损严重的部位采用蓝光治疗,炎症后期采用红光治疗。D组采用防风通圣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同B组和C组。4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5 观察指标 ①疗效标准[2]。治愈:皮损消退,症状消失;显效:大部分皮损消退,症状减轻明显;有效:部分皮损消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根据皮损部位、颜色、肿痛和形态对皮损进行评分,以0~100 分为严重程度从低到高,1 个粉刺记 0.5 分,1 个丘疹记 1 分,1 个脓包记 1 分,1 个结节记3 分。③观察并记录痤疮等级情况,遵照Pillsbury制定的分级标准,具体如下:Ⅰ级轻度: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炎性丘瘆散发,总病灶数在10~30个。Ⅱ级较轻中度:皮损为粉刺,有中等数量的丘瘆及浅在性脓疮,总病灶数31~50个,多在面部。Ⅲ级较重中度:皮损为深在性炎症性丘瘆和脓疤,总病灶数51~100 个,结节低于3 个,多出现在颜面、胸、颈部、背部。Ⅳ级重度:主要皮损为深在性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100个,结节、囊肿>3个,容易形成瘢痕。④观察并记录4 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头痛)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4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D 组治疗效果高于 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Table 1 Clinical efficacy[n(%)]
2.2 皮损分数 治疗后,D组皮损分数低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皮损分数(±s,分)Table 2 Skin lesion scores(±s,scores)
表2 皮损分数(±s,分)Table 2 Skin lesion scores(±s,scores)
注:与 A 组比较,aP<0.05;与 B 组比较,bP<0.05;与 C 组比较,cP<0.05
组别A组(n=70)B组(n=70)C组(n=70)D组(n=70)F值P值治疗前45.15±10.12 42.12±9.35 43.23±9.12 43.56±9.02 1.239 0.296治疗8周后19.45±5.16 13.16±6.11a 15.55±6.12ab 10.24±6.53abc 29.485 0.000 t值18.929 21.693 21.086 25.035 P值0.000 0.000 0.000 0.000
2.3 痤疮等级 D 组痤疮等级低于 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痤疮等级[n(%)]Table 3 Acne grades[n(%)]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给其带来心理障碍[4-5]。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皮脂过量分泌、毛囊开口处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早期临床治疗痤疮常用的药物包括维A 酸类药物与抗菌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6]。
表4 不良反应发生率[n(%)]Table 4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n(%)]
防风通圣丸来源于《宣明论方》,主要是由多种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其中防风、薄荷疏风解表、抗菌、止痒;大黄、芒硝解毒消痈、泻热通便;栀子清热凉血、清湿利尿;黄芩、连翘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清热之效。研究表明,痤疮初起多由肺经风热引起,给予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在清热解毒、宣肺疏风的基础上,兼以健脾利湿、清热通腑,疗效显著,且该药物属于中成药,安全性较高[6]。
除药物治疗外,光疗法也是治疗痤疮常见的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红蓝光疗法,高纯度的蓝光不但可以引起痤疮丙酸杆菌的光化裂解,还可以通过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的流入,改变胞内pH而起到杀菌作用[7]。红光能够减少与痤疮相关的红斑反应,刺激细胞增生,对组织有较好的修复作用[8]。此外,红蓝光疗法可通过激活咔啉而产生自由基,致使造成痤疮的丙酸杆菌失活,从而有效抑制皮脂分泌,达到治愈的目的[9]。但红蓝光在治疗痤疮过程中多发挥辅助作用,一般需要与药物和红蓝光配合治疗[10]。本研究结果显示,D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A 组、B 组、C 组;D 组皮损分数、痤疮等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C组,表明防风通圣丸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痤疮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防风通圣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显著,可降低皮损分数及不良发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