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2021-03-10韩升波余金彪
郭 亚,韩升波,余金彪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上,因过劳、激动、暴饮暴食、便秘等各种诱因引发斑块破裂,形成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其临床表现为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1]。机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类疾病而造成炎性损伤后,白介素-6(IL-6)水平可迅速增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疾病初期可增高表达量,其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在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短时间内水平迅速上升[2,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1]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心功能分级[2]分为Ⅱ级组32例、Ⅲ级组30例、Ⅳ级组38例;其中Ⅱ级组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32±2.13)岁;Ⅲ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94±3.18)岁;Ⅳ级组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16±3.09)岁。另按照疾病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组50例;其中STEMI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13±3.11)岁;NSTEM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27±3.06)岁。另选取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31±2.13)岁。所有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及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疾病类型及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上。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血清IL-6、TNF-α、hs-CRP阳性率。阳性判断标准:IL-6>7 pg/mL,TNF-α>30 fmol/mL,hs-CRP>10 mg/L。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心功能分级及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
2.2 不同疾病类型及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见表2)
表2 不同疾病类型及对照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
2.3 不同的功能分级血清IL-6、TNF-α、hs-CRP阳性率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的功能分级血清IL-6、TNF-α、hs-CRP阳性率比较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粥样板块破裂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表面聚集,进而形成血块,阻塞冠状动脉管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因此早期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IL-6的生物活性较高,可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其在机体抗感染、免疫调节及急性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与IL-6水平的上升密切相关[3];此外其还可通过干预细胞的粘附性和活动力,促进血栓的生成,进而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进展;TNF-α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因子,其处于炎症反应的起始阶段,可同时诱导多种炎性细胞大量释放,进而导致机体出现级联炎症反应,加重心肌损伤;其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血栓调节素的分泌,导致血栓调节素无法与凝血酶有效结合,进而降低抗凝因子的正常作用,促使凝血、纤容失衡,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hs-CRP是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可在机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大量表达与分泌,在炎症开始数小时后其含量即可升高,不仅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还可反映该疾病的严重程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及疾病程度的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及血清IL-6、TNF-α、hs-CRP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提示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因此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利于临床医师诊治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