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2021-03-10
(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原因主要为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发生病变,血压剧烈波动时使得动脉破裂导致[1]。临床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目的在于早起迅速清除血肿、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状态,降低脑组织损伤。近年来神经内镜手术损伤小、手术用时短、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可[1-3]。本研究将神经内镜手术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2019年临汾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1岁,平均(58.27±5.53)岁,出血量30~60 mL,平均量(48.75±3.82)mL;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7~70岁,平均(59.15±5.27)岁,出血量31~72 mL,平均(50.15±4.23)mL。两组研究对象在基础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显微手术进行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依据术前CT检查结果,选择改良翼点入路方式,扩大骨窗后剪开硬脑膜。根据血肿最浅位置分别选择外侧裂、额下回或颞上回等入路,显露血肿,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血肿,对血肿腔壁出血点电凝止血,血肿腔内留置引流管一根,关闭切口。术后注意严密监测颅内压力变化情况。
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冠状缝前缘1 cm、中线向患侧旁开3 cm为穿刺点,依据术前CT血肿定位确定穿刺方向,,在距离血肿最近部位行一3~4 cm切口,然后在颅骨上钻一直径15~20 mm骨孔,切开硬膜,然后使用脑穿刺针套管向血肿缓慢穿刺,穿刺针与血肿长轴城45°~60°夹角,穿刺成功后拔除针芯,经套管置入神经内镜观察基底节区出血量及严重程度,清除血肿并电凝止血、压迫填塞止血,留置引流管后退出套管。缝合硬脑膜,关闭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依据格拉斯哥(Glasgow)量表进行评分分级,<5分为Ⅰ级,患者脑死亡;5~8分为Ⅱ级,术后患者处于深昏迷、植物状态;9~11分为Ⅲ级,患者意识清醒,身体重度残疾,无自理能力;12~14分为Ⅳ级,意识清醒,轻度残疾,具备自理能力,可从事简单工作;15分为Ⅴ级,恢复良好,生活、工作能力正常。治疗优良率=(Ⅳ级例数+Ⅴ级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方法很多,包括血肿钻孔引流术、传统的大骨瓣减压、显微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等等,钻孔引流术长无法防止继续出血,治疗效果一般;传统的大骨瓣减压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临床疗效差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容易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适用于出血凶猛、脑疝形成、需要去骨瓣减压的急危重症患者。目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等在临床的推广,损伤小、疗效佳的显微肿清除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加。
显微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血肿清除完全、迅速,操作相对简单等诸多优点,但是对于位置相对较深的血肿,其手术视野显露困难,难以充分止血也是显微外科手术的不足。神经内镜技术同样具备显微手术的诸多优势,其通过套管建立的手术通道将神经内镜置入血肿腔,可以清晰的显示手术视野,直视下的手术操作不仅可以将血肿充分清除,提高手术效率,还以细致观察大脑深部组织结构,查找出血点并充分止血,对于术后再出血及防止继发损害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ICU内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于显微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更少,手术效率更高,患者恢复更快。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机体损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