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研究
2021-03-09郑迪
郑迪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家长们对于子女教育越发重视。由于教育竞争越发激烈,越来越多年纪尚小的孩子早早地便背负了过重的课业压力,这也导致了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过早的“小学化”。这样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让幼儿园进行“去小学化”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去小学化 改革研究
一、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小学化”现象是指某些幼儿园在课程教育阶段进行小学知识的教授,甚至有些幼儿园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完全参照小学低年级进行设置,这样导致幼儿过早的承受了課业带来的压力。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和家长们的成绩至上观念,他们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起点更高,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进行了“小学化”的课程设置。国家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逐渐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政策来规避此类现象的出现,但由于一些执行上的问题导致政策落地不力的情况,以至于现在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问题仍旧严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根源
探究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应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在招生上存在压力,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希望通过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业绩展示从而提高入园率;另一方面则是很多家长将自身对于孩子未来的焦虑和担忧转移到了对于孩子成绩的重视上,因此带给学生精神和身体上的巨大压力。两方面的综合影响之下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由于目前优秀教育资源呈金字塔结构排列,为了能够念上教育资源良好的学校,很多家长不得不为了小学入学考试提早准备。归根结底,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综合下的结果。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人的发展和成长分别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客观条件,而后天所经历的生存和教育环境则是主观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过早的引入压力沉重的课业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是相当不利的,伴随着儿童的身心成长,每个阶段都具备不同的特征。在不同时期由于发育程度的不同,在幼儿园阶段的3-5岁是儿童发展大脑语言功能、口语功能、独立性、视听发育的重要阶段,但在以升学和成绩为前提的畸形发展环境之中,超前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小学化”顾名思义就是在幼儿园阶段引入小学课程,很多幼儿园强调双语教学、素质培养但实际课程却是围绕小学入学考试展开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业任务和学习压力大,对于仍处于幼儿阶段的来说,过早地承受这些压力会让他们本应快乐无忧的童年早早地背上压力。由于生理年龄的原因,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喜爱玩耍是客观存在的,但“小学化”的教育方法却把这些孩子限制在了课业中,这样不但导致了孩子对于学习的逆反情绪,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2]。
四、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研究
(一)家园共同转变思想,助力“去小学化”
国家对于幼儿园阶段教育的重视性已经越来越强,相关的指导文件也先后颁布,意图规范幼儿园教学。但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质,使其无法像小学、中学教学一样具有强制性,这导致了幼儿园教育所受到的约束性较弱,以至于部分幼儿园仍然依照老办法进行教育工作。国家颁布的指导性意见与强制性意见应该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教学目标和标准严格执行,并且定期检查改革成果与规范落实情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乱象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作用,比比皆是的焦虑营销让家长们产生了不能晚人一步的焦虑感,家长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教育培养需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保障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杜绝功利性单一的教育模式,不以牺牲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换取成绩[3]。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
目前我国对于幼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很多本科类师范院校并未设计优势专业,这也导致了幼儿园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十分不利于幼师的培养。国家和幼儿园都有责任加强对于幼师的培养与后期培训,只有真正健全完备的幼师培养系统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幼儿教师,并为幼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幼儿教育并不属于国家强制性教育,所以公立学校较少,大部分均为自负盈亏的私立机构,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国家财政应增加对于其的相关资金投入,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以减少幼儿园和家长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环境。
(三)幼儿园教学课程上的改革
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内容既需要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又要具有能够让其获得有益经验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更需要具有全面性。幼儿园教育应主要集中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内的五大领域,并不设立清晰的界限,让幼儿在多维度多层面的教育环境中发展自身的情感、态度、心理等多方面。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每个孩子的特异性,强调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包容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在遵循幼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安排内容。例如在3~4岁阶段的幼儿语言功能飞速发展,对于外界的语言信息接受能力逐渐增加,喜欢听故事、儿歌,在此阶段的幼儿教育可以安排字词的读写课程,以语言互动为教学的主要目的。5~6岁的幼儿逐渐发展出运算能力,同时肌肉开始发育,此时的教育重点要注意动静结合,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在整体的幼儿教育阶段中要从多方面对孩子进行立体的指导,鼓励其形成自身的性格和个性,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行学习。
教学的改革在于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一种最符合目标且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改革方向是广大幼儿园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要进行合理化的规范制定,在既定条件下进行最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使得教学成果能够最大化的获得。家长在内的外界环境与幼儿园进行协同教育,能够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结语
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需要包括幼儿园、家长、社会各界在内的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优化,配合之下的参与才能让教育与幼儿的需求得到合理的匹配。对于“去小学化”的改革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简单粗暴的取消删除,而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于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幼儿,并对其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保证其身心灵能够在此阶段获得最大程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慧娟.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及纠正和预防[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48-49.
【2】梁运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115.
【3】孟繁慧.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Z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