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表演游戏

2021-03-09王业高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内容

王业高

表演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是儿童根据故事内容扮演角色,以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现故事或童话内容的一种游戏。表演剧本可能是现成的,也可能需要教师和儿童合作甚至是儿童独立编写。表演游戏能发展幼儿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尤其是融入想象的表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开展表演游戏呢?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幼儿的表演游戏不同于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更强调表演性,而幼儿的表演游戏更强调其游戏性:让儿童乐此不疲的原因是其具有更多自由自主、甚至随心所欲的成分。表演区的表演游戏更多指向故事表演游戏,但“秀”一类的装扮展示游戏、音乐歌舞游戏等也是幼儿所热衷的。

(一)趣味是幼儿初期参与游戏的心理需求

表演游戏是儿童艺术活动一种形式。游戏是活动最本质的属性,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感到有趣味永远是幼儿参与游戏的主要动因。所以,教师切不可因为故事情节而刻板要求幼儿进行表演,甚至要求幼儿动作标准等而扼杀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与创造是幼儿发展中后期的能力提升

一般情况下,幼儿的表演游戏以模仿为主,但表现出游戏主题模糊,表演情节零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随着对“绘本”等故事作品文学经验的积累,幼儿的表演会越来越“像模像样”:表演内容更贴近故事,表情动作更形象生动,道具的使用更灵活,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表演游戏都是几个幼儿在一起的合作游戏,极少是单个幼儿的游戏。伴随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在游戏中的交往与合作让游戏的协作性也越来越强。伴随年龄的增长,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会逐渐摆脱盲目性和随意性,游戏的目的性会越来越强:幼儿会在游戏之前协商分配角色表演什么;在游戏过程中协商如何表演;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时,也会从以往的告状行为到逐渐尝试自主解决,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越来越强。

(三)环境与材料的支持是幼儿直观思维的需要

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表演游戏的开展需要服装道具等材料和环境的支持,但要求方便于幼儿“假装”的游戏即可。过于逼真、新颖的材料反而可能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游戏。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

(一)“照搬”现象严重

当前幼儿园的课外文学作品内容很多,幼儿在了解完故事内容之后进行表演,此时表演游戏就成为了大家记忆的工具。他们将作品的内容完全照搬,不添加自己的理解以及想法。

(二)表演道具匮乏

表演道具单一、数量不足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实施表演游戏的现实问题。开展表演游戏缺少引导性装饰极易造成幼儿角色意识不强,忽略角色体验,以致表演时“走过場”,降低了表演的生动性,影响了表演游戏的趣味性。

(三)游戏准备不到位

据多次观察表演游戏过程,我们发现以下现象:幼儿表演时不够生动活泼。毫无表情的对话结束,游戏也结束了,重新再来更让幼儿觉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既有部分教师缺乏对游戏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的缘故,又有部分幼儿害怕表演以及缺乏部分表演技能的缘故。

(四)幼儿游戏被动化

实施表演游戏时,教师常组织集体活动:要么将幼儿分成若干组,造成互相干扰;要么请单个幼儿独立表演,其余幼儿观看。在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既表现出教师的过多干预,又表现出幼儿完全被动、跟着教师的“强力指挥”参与表演游戏。

三、开展表演游戏的有效途径

(一)选择合适的表演游戏内容

“喜闻乐见”的内容是基本条件。教师应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作品:故事内容是幼儿十分熟悉的,情节又简单生动,角色个性鲜明。

作品富有德育价值,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在表演游戏中,要特别注重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幼儿通过表演,以具体生动的形式,体会所表演对象的思想情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在表演中完成德育教育。

(二)组织恰当的游戏

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合适的表演空间。同时表演游戏不能缺少道具、服装和场景。恰当的道具是表演游戏不可缺少的材料,它能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提示幼儿在不断出现的游戏情景中表演。教师应当重视鼓励幼儿参与道具及环境的创设,改变以往独自根据作品来确定道具。游戏前还要反复交代幼儿的做法,力求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快乐的游戏。如:在班级设立“表演大王”区域。每名幼儿每周有一次在班级全体幼儿面前进行公开表演的机会,家长可帮助幼儿提前一周准备好下周需要表演的节目。幼儿自由选择故事内容,刚开始时可选择一些简短的儿歌,等到幼儿熟悉之后,后期可加大难度,表演一些故事。

(三)使用有效的指导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合作”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表演游戏是依据作品进行表演的,在游戏中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合理创造尤为重要。在角色分配扮演、道具场景准备、出场顺序、台词表述等流程中,幼儿充分肯定自我、表现自己。这是一种幼儿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应是幼儿自己通过互相观摩、讨论评议、互动学习来达成的。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片段,在背景音乐中,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小猪盖房的样子,再来一个个表演。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得出“一块块搭砖头”“汗流满面”“擦汗”等情节。后面的表演中,孩子们会以合作为基础,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也就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

2.及时肯定幼儿的表演与创造

对于家长精心指导幼儿准备的节目,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肯定。比如在班级群里设置今日表演大王是某某小朋友,并提醒下次要表演的小朋友做好准备。个别小朋友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教师可在幼儿表演完成之后指出,指导幼儿进行改进,争取下次表演会有更好的效果。

简而言之,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而作为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的载体,教师应更新观念、合理创设、尊重主体性、有效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让他们喜欢表演游戏,享受表演游戏。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爱“上”幼儿园
主要内容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