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与实践应用研究
2021-03-09李如君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与革新,新课改在中国各地高中已经逐渐陆续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教育目标,加强了学生知识储备量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索能力也提高了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文章将结合教学革新来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和实践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路径养成;实践应用;探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进步,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标准和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所需要满足的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革新适应改变,不能只囿于教学传统的理论知识和书本习题册的题型内容,同时学生的内在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这些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行业的重要教育培训目标,能够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强、应用性广、严谨性高、思维性强的特点,是一门对逻辑、思维、理论知识、思考能力等方面都要求极高的学科,高中数学正是学习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养成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习惯的重要科目。数学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理解抽象数学思维、进行数学逻辑分析、建立可视化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运算、进行数据整理归纳、找出数据规律、了解数学知识本质。由此,不难看出,数学的核心素养绝不是对简单枯燥的数学公式的背诵,也不是单纯的数学题目的解法,而是以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为基础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来对实际问题,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问题的抽象化和具体化的理解,合理科学地解决好实际问题,并就经过这样的长期锻炼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与实践应用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简单地掌握书本上数学理论知识和单纯的解题能力的培养,而是指整体提高学生的知识涵盖量、学习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经过数学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在一次次的数学解题中明白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和解答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解题过程中对问题的系统性考虑、综合性思考、理智型解题的态度才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同时学生的内在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这些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行业的重要教育培训目标,能够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在此提供帮助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提高的学习路径并在实践应用中进行探讨研究。
(一)制定新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育模式中,迫于高考和其他应试要求,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所以部分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采取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进行能力培养,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逻辑和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得数学教学失去了其真正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在教育教学深度发展,课改新理念逐渐提出的当下,应该制定新的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摒弃只以成绩作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应着力专注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内在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授课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课本挖掘出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解题原理和理解解题思路。在实践解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在日常教学中,使他们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学生的内在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这些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行业的重要教育培训目标,能够有效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改善数学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理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改善其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适宜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改变改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参与度。在这种教学教育方法过程中,依旧是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主,从适宜的教学方式出发,结合与提高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通过延伸课本、扩展内容、落于实践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抽象思考能力,同时将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用于实际问题中,并且也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巩固,以创新开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通过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能力素质发展。
(三)延展教学内容
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和约束,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常常就被局限在书本内容和习题册的训练中,而且所教学的题目类型和重点知识内容主要是围绕高考的考点和题型,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也少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适当延展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习题册的高考必备内容,还合理地与实际问题接轨,教授在实际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会收获到额外的知识和收获,而且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会使学生快速透彻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课堂上,应适当延展教学内容,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将教学内容延展到实际问题中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寻找到丰富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精心挑选之后,适当延展到教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适当延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提高,同时教学与大量资料与实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透彻、运用更熟练,经过这样的长期锻炼使自己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四)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应该紧跟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融合新要求,树立新模式,来适应社会教育教学需求,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将理念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下去,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这样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还可以通过小组团队合作的模式,使得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都得到快速提升。这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愉快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合作、沟通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得到快速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都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使得教育教学中的评价体制更加全面、完善,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在自我评价中,认清自我,找准方向,这有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有利的竞争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学生和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也让老师了解到自己教学方式的不足或者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过马上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使学生都能在自己适宜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找准方向,同时使自己的学习需求能够及时被老师所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利的良性促进作用,同时使得学生的内在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落实实际运用
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当中,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在学生的高中数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思想中的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数形结合等思想,不仅可以作用在数学解题中,在实际生活中,面对生活难题时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认真严谨、创新有逻辑性的数学素养在生活中也同样是很重要的素养。例如,在教学函数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对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的求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都在图形上展现得十分清楚明白,并可以通过这个图像来帮助同学对函数的相关性质理解透彻,这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总结的能力的,同时,可以构建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自主思考、解决的能力。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多个方面的问题解法,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结语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仅对与学生的学习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善,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创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式提升到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蒋平.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以函数与方程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0(13):70-71.
[2]叶春林.面向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高考新评价体系的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20(21):33-34.
[3]杨家军.在學习中理解,在实践中发生:对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途径的深度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18):41-42.
[4]高远.对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落地途径的思考:以数学建模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18):43-44.
[5]卢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J].才智,2020(17):192.
作者简介:
李如君,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