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创建勤工助学团队的实证研究
——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
2021-03-09冯丽娜
冯丽娜
(成都体育学院 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其中,勤工助学(以下简称“勤助”)是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勤助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不但可以缓解高校人力资源不足的压力,也可以使经济困难的同学得到资助机会,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锻炼他们做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回报社会、心怀感恩的情怀。笔者通过分享成都体育学院(以下简称成体)勤助工作从馆内到馆外的开展过程,归纳勤助团队如何助力图书馆内涵建设以及总结成体图书馆开辟服务管理新路径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其他院校图书馆勤助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1 成体图书馆开展勤助工作的必要性
1.1 国家政策必要
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财政体系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07年起,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逐步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相对完善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渠道不断拓宽,资助形式逐步完善,资助标准逐渐提高[1]。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高校勤助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如《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意见的通知》(1993年)、《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1999年)、《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07年)、《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2017年)[2]等等。在2018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教财〔2018〕12号),提高了勤助酬金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8元提高至不低于12元,将自2007年6月实施了11年以来的原《办法》(教财〔2007〕7号)废除,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勤助管理责任,强调要通过勤助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帮困基金,大力提倡“勤工助学”活动,资助资金持续大幅增长。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并且有利于深化高校图书馆管理,降低高校图书馆运行成本,有助于图书馆事业发展。
1.2 成体图书馆发展必要(回眸)
1994年以前,成体图书馆阅览室包括学生阅览室(主要收藏体育类专业期刊)、教师阅览室(过刊库)、普通期刊阅览室、外语阅览室和医学阅览室。每个阅览室配置1名~2名馆员,因期刊副本较多,5个阅览室的期刊均可外借。而期刊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信息来源之一,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为了满足师生的学习需要,馆领导决定将学生阅览室全天开放,馆员每晚轮流值班。但是每天面对大量的期刊流通和读者咨询加之馆内人手不足,自然出现两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即管理人员少与流通量大之间的矛盾和馆内工作时间长与家庭生活时间短之间的矛盾。由于当时学校财政紧张,不能支付馆员除基本工资以外的加班费用,为避免馆员产生职业倦怠,时任馆领导决定一次值夜班可以兑换一个半天的平时请假福利,于是就有了由加班馆员签字和馆长签字、盖章的加班补休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不断拓展,业务工作不断提升,成体师生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若想全方位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就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空前压力,不但在数量上对馆员有了更多需求,在业务素质上也有了更高期许。但现实情况是馆员严重不足,又伴随部分馆员退休,学校编制紧张,用人机制向教学一线倾斜,在没有进人计划的情况下,馆领导一直在考虑各种增员方式缓解人员越来越少而工作强度愈来愈大的矛盾。1993年~1995年,国家有关高校勤助学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缓解图书馆用人紧张的压力、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也为了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经济收入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勤工助学这一有利资源成为时任领导的首选方案。1995年9月,经馆领导与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协商后,首次启用第一批勤助服务团队,这一举措在开创勤工助学对接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上位于全国体育院校前列。启用勤助团队后,为了在既能减少人力的基础上又可以增加期刊阅览量,图书馆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将此前的5个期刊阅览室合并、调整为2个阅览室,即将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普通期刊阅览室和医学阅览室合并为中文期刊阅览室,外语阅览室不变。第一批勤助生只在中文期刊阅览室值班,此后,勤助服务逐渐扩大到外文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流通部、咨询部、采编部和办公室,勤助团队逐渐成为成体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的重要保障。
1.3 成体师生图书馆使用的现实需要
1994年及以前,成体图书馆还未开设电子阅览室,师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报刊。而图书馆的5个阅览室,晚上开放的只有学生阅览室,每晚由一名馆员值班,一旦值班馆员有事,只能贴出告示关门,但很多师生白天上课,只能晚上到馆借阅报刊。报纸几乎是每日更新,且报纸不能外借,很多教师日日到馆阅览;期刊种类、期数较多,很多期刊是半月刊、周刊,师生们也是应接不暇。每当师生遇到阅览室关门时,既对馆员的工作表示理解又对失去借阅报刊的机会感到失落。直到1995年7月,一位每天在阅览室阅览报刊的同学找到管理员老师,提出可以每晚替老师值班且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想法。这一消息立刻转达至时任馆长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馆长建立勤助团队的决心和信心,经馆领导与校领导沟通,勤助团队正式启用。随着勤助团队在期刊阅览室值班工作的有序开展,1995年9月之前实行的加班补休政策随之失效。可以说,成体师生求知若渴、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成为成体图书馆服务创新路上的有力支撑并延续至今。
2 勤助团队发展的馆内外环境分析
2.1 馆内“C-A-L-G-M-R”发展共同体
馆内“C-A-L-G-M-R”发展共同体是以成体图书馆馆长(简称C)、图书馆办公室(简称A)、相关负责馆员(简称L)、小组长(简称G)、勤助组员(简称M)以及成体师生读者(简称R)为基础构建的。其中,图书馆馆长(C)和办公室(A)作为馆内业务指导及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解读以及对勤助人员的校内协调、定数工作;相关负责馆员(L)作为勤助团队的直接领导,在团队的培训、管理、协调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助小组长(G)负责岗前培训后的手把手带新人、根据组员课程情况安排值班,是处理具体事件并及时向负责馆员汇报工作情况的中间桥梁;勤助组员(M)作为勤助团队的主力军,在小组长的安排、指导和带领下,同小组长一起完成自己在馆里的工作安排;师生读者(R)作为被服务对象,有权利提出各种合理服务需求,通过馆员和勤工助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为成体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满意服务。馆内“C-A-L-G-M-R”发展共同体使勤助团队成为领导的得力员工、馆员的得力助手、读者的贴心帮手,实现勤助团队助力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馆内“C-O-L-G-M-R”发展共同体
2.2 馆外“L-S-Y-F-D”发展共同体
馆外“L-S-Y-F-D”发展共同体主要是以成体图书馆(简称L)、学生处(简称S)、团委(简称Y)、财务处(简称F)、各院系(简称D)为基础构建而成。其中,学生处(简称S)是主体,主要给予重要政策的解读和具体名额的分配;团委(简称Y)作为学校学生活动的中坚力量,其组织的各种大学生社团中包含读书协会,读书协会成员自愿成为图书馆志愿者,分配在图书馆各个部门,由相关负责老师统一安排岗前培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择优成为勤助团队的候补队员;财务处(简称F)是学校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的职能部门,办理学校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的审核、出纳、报账等一系列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对勤助同学工资的发放,由图书馆负责馆员统计并填好工资报表及人员名单,由办公室主任签字后,报送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其审核通过后上报财务处。馆外“L-S-Y-F-D”发展共同体以学生处(简称S)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进而服务全体师生,在学校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作用重大,如图2所示。
图2 馆外“L-S-Y-F-D”发展共同体
3 成体勤助团队发展模式构建
3.1 招新引荐添新姿
招募勤助生是保证图书馆勤助团队稳定发展、确保图书馆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的头等大事。是协同馆内“C-A-L-G-M-R”与馆外“L-S-Y-F-D”发展共同体密切配合的结果。如成体图书馆第一个勤助生是因他每天到馆自习,长此以往和馆员关系比较熟悉,馆员经过与其院系老师沟通得知其家境困难且刻苦好学,馆领导深思熟虑并与该生沟通,双方协商一致,该同学成为第一批勤助服务的学生。此后,成体图书馆招募勤助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①由在做勤助的同学向馆员推荐热爱图书馆工作、愿意为同学服务、家境比较困难的同学或经常在阅览室上自习的同学;②由担任《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馆员及其他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能够胜任勤助服务的学生;③在图书馆志愿者以及读书协会中选拔服务意识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
3.2 岗培安全两手抓
对勤助同学的岗前培训与安全工作强调是勤助服务上岗前的头等大事,是馆内“C-A-L-G-M-R”服务模式的重要环节。当然,这种培训工作是各个部门不同岗位进行的针对性培训,并非馆内统一安排。培训工作主要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馆长参与并进行指导。以期刊部为例,在勤助服务的岗前培训会上,馆长进行简短讲话后由期刊部负责人对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和期刊部勤助岗位的服务特点以及劳动纪律进行讲解并说明岗位职责;再由馆员进行安全工作的强调以及馆内值班特殊情况的说明,并建立本部门勤助服务微信群,便于突发事件及时与老师沟通,建立勤助同学档案,发放勤助服务工作牌;最后由小组长安排值班并进行具体岗前培训。
3.3 互动分享促团结
勤助生来自不同院系、专业和年级。刚开始可能不认识、不熟悉,但是在两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在集体活动的参与中,在与读书会、志愿者等团队的交流中(很多勤助生也在做其他部门的志愿者),在微信群里的资源分享、工作安排与交接中,他们很快融入团队,形成合力。尤其在假期的值班安排上,同学们更是体现出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勤助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管理,比如部分馆内会议多次邀请个别勤助生参与、讨论,听取学生管理者的心声、分享业务经验、畅谈合理化建议;比如流通部负责的成体公众号部分专栏交付给勤助生全权负责以及流通部采用RFID图书自动借还系统,部分书库的归架、理架、上架交付给勤助生完成;再比如办公室的新闻稿、采编部部分新书编目、期刊部部分期刊和报纸的上架、下架、值班等,都能够使勤助生转换为主人翁的角色服务于图书馆。角色的转变使得馆员与勤助生之间、勤助服务的同学们之间紧密交流与切磋。当然这是馆内“C-A-L-G-M-R”服务模式与馆外“L-S-Y-F-D”服务模式共同发展的结果。
3.4 人文关怀驻心间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学生处根据当前学生勤助工作的新特点及新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在校学生的消费水平,对勤助同学酬金的发放体现出灵活、及时、到位的特点。馆内领导和馆员都非常关心勤助生的生活和学业,比如在中秋节、端午节等节假日,期刊部领导会给本部门勤助生送粽子、月饼,在儿童节、元旦购买小礼物、小零食赠送同学,平日工作中也会经常带特产、水果送与勤助生。采编部老师赠送勤助生跑鞋,期刊部老师送与勤助生四级试题,此类事例非常多。而勤助生也十分认真负责,在工作上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及时和老师沟通。每到毕业季会有很多同学依依不舍找老师合影,甚至经常会有回来看望馆员老师的往届勤助服务校友,体现出馆内“C-A-L-G-M-R”服务模式与馆外“L-S-Y-F-D”服务模式的良性循环。
3.5 持证上岗显特色
为了进一步规范勤助生的工作,凸显图书馆对勤助生工作的重视与认可,推进馆内“C-A-L-G-M-R”服务模式与馆外“L-S-Y-F-D”服务模式特色。2019年4月,现任馆长提出制作勤助生工作牌。为了彰显出勤助生与其他读者的区别,又凸显成都体育学院热情奔放的体育元素,最终挂牌LOGO标志采用图书馆正门的墙壁画为工作牌背景,再将勤助生照片嵌入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LOGO,如图3所示。工作牌的发放是图书馆勤助团队管理规范化的标志之一。
图3 勤工助学服务工作牌
4 成体图书馆勤助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馆内“C-A-L-G-M-R”和馆外“L-S-Y-F-D”服务模式,各部门配合紧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看似严格、紧凑的馆内服务模式下依然存在问题。
4.1 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劳动纪律松弛
由于图书馆勤助生工资发放设在学生处,而作为用人单位的图书馆却没有直接的劳动报酬分配权,导致勤助生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奖惩不分明、随意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采编部为例,需要勤助生录入相关图书数据,馆员并不会规定每日录入数量和时限,勤助生录入速度参差不齐,在没有馆员监督的情况下,容易消极怠工;以期刊部为例,中、外文期刊阅览室值班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①期刊阅览室无专门门禁设施且未安监控录像,要求期刊在没有借阅登记的情况下不准拿出阅览室,同时,来期刊阅览室上自习的同学必须存包,但是值班的勤助生大多在认真上自习,对进出阅览室的同学熟视无睹,经常有同学将期刊带出,也有同学带包入内;②部分勤助生不按时开关门甚至早退。这些问题给成体师生的图书馆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4.2 缺乏正式的人才选拔流程
前文提到,图书馆勤助生的来源主要依靠学生、馆员、任课教师的推荐直接聘用,没有试用期限,缺乏科学、合理、正规的人才选拔流程。①给勤助生留下随意、好进、不严格的印象,其在上岗后不能及时适应角色的转变,无法进入工作状态,为今后工作中懒散、怠慢的工作态度埋下了隐患。如果勤助生经过推荐后再进行统一笔试、面试以及心理测评并且要有一个月的试用期,不但严格了考核程序,还将人才选拔方式正规化,为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②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能够胜任图书馆工作却无人举荐的学生就会公平、公正一些。③严格考核程序,经历选拔流程的学生对于今后的求职之路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4.3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
目前,成体图书馆勤助服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规章条例,使得勤助生工作缺乏持久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学生不谈服务只考虑报酬,对勤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态度消极、流动性频繁;学生调、补课与勤助工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出勤保障问题,请假问题,复习、考试期间时间调解问题,等等,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成文的勤助工作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我国现行法律对勤助生合法权益的保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很多高校图书馆勤助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按国家对勤助生的酬金标准支付劳动报酬,但有关勤助生的其他合法权益、劳动法规等并无专门、明确的法律依据,勤助生相关权益的保障性文件存在空白。
4.4 缺少学生干部的任免和选拔,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不明显
成体图书馆勤助服务团队分散在各个部门,而各个部门之间的勤助生交集较少,缺少一个统一的、定期组织活动或强调安全问题的学生领导者。以至于宣读安全问题、相关政策时要由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传达给所在部门勤助小组长,再由小组长传达给组员,浪费人力和时间,且有些部门未设小组长职位,而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组织、策划与管理能力,图书馆有必要分散、下设权利与职能给部分勤助生,让他们自行策划各种活动,经指导老师批准、馆办审批,自行策划、组织、执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锻炼学生组织、管理与协作能力。
5 高校图书馆勤助服务创新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5.1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
若想提高勤助生的责任意识与工作效率,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落实工作职责与纪律,制定相关奖惩办法。①严格出勤制度,在门卫处签到、签退,由门卫填写出入时间,不得代签;严格工作管理,每位值班同学、RFID上架同学、录入数据同学,都需要在交接班前在留言本上记录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数量等,相关老师定期检查,必要时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②严格监管措施,严禁工作时间擅自离岗,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指正。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各部门相关负责馆员定期考核、评价,馆内相关责任人不定期检查,双管齐下,将勤助工作落到实处。④引入激励机制,制定奖惩措施。坚决杜绝旷班、迟到、早退现象,发现迟到、早退,扣相应工时并给予警告,3次以上则予以辞退处置。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不服从领导安排的学生,图书馆有权撤换;对于那些踏实肯干、积极认真、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在以挂网表彰,并颁发证书、奖励等。
5.2 规范人才选拔程序
勤助生数量虽然由学生处决定,但图书馆拥有制定用人标准和随时更换员工的主动权。若想招到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学生,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程序,做好选拔工作。图书馆可在新学期伊始发布招聘公告,要求每个班级推荐两名有做勤助工作意向的贫困生参加考试,图书馆统一组织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评,其中,笔试内容可以为成体图书馆主页——读者服务——培训服务中内容,还可制作《成体图书馆使用指南》来考查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情况,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书库分布、阅览室数量、图书分类等一列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岗前培训打好基础。第一届面试可由检索课教师做面试官,以后则可由上一届优秀的勤助生干部做面试官,面试采取当场给分的形式。心理测评则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提供与岗位需求、与学生年龄段相符合的试卷供其作答。录用学生后,给其一个月试用期,双方在试用期结束后做出选择,最后,签订纸质协议,建立用人档案。
5.3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
学校可以根据2018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教财〔2018〕12号)制定适合我校发展、符合我校校情的成体勤助工作管理办法。图书馆在不违背成体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再制定出适合我校图书馆发展的成体图书馆勤助工作管理办法,在图书馆勤助工作管理办法中,对勤助工作的时间、挂牌、纪律、工作安排等以及学生自主管理的规范、考核制度与用人标准[3],提出具体要求与奖惩办法,以达到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尽职尽责的精神,实现扶困与扶智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挥勤助活动资助育人功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5.4 增加学生干部的任免和选拔
在传统图书馆勤助管理模式下,老师“派活”、学生“干活”,学生完全被动地听老师指挥。目前成体图书馆虽然是以“小组长+指导教师”的管理办法,但这种管理模式并未完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一般来说,各个部门有自己的小组长,但各个部门勤助生之间缺乏工作上的交接与沟通,未能实现对整个图书馆工作流程和服务理念的准确把握。因此,各个部门在指导教师领导小组长的基础上,可以集合起来,选拔主席、副主席,指定不同的权利范围和责任安排,让同学们感受到组织的凝聚力,在工作中结识到其他部门的朋友。同时,内部设置竞争机制,新任主席通过宣讲、投票的形式进行选举,在工作中表现好的同学将有机会成为学生干部,勤助团队干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人文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真正实现勤助生实行自我管理。实际上,也为其提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训练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